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i,我是胖胖。

昨天刚好是中元节,不得不说,这节日,在互联网都能刷到不少有趣暖心的鬼故事。

昨晚才刷到一条关于1982年和2024年报纸的对比:

1982年,多次生育对母体有害

2024年,生育能替女性防病

那多次生育和生育两个说的是不是一个概念呢?这起码正常人用脚底板思维就能看出来,生育里面就包含了单次生育和多次生育,不得不说,“真理”还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啊,媒体需要的时候就说无害,不需要的时候就说有害。

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行。

中元节碰上这些媒体编造的“鬼故事”,倒是挺应景,听了之后还觉得暖心呢。

辩证思考每一个行为背后的需求和逻辑

那生育对女性群体究竟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我也不是妇产科医生,没有权威的知识储备,所以也不敢妄下结论。

不过,我倒是记得早年在一些展会上体验过模拟分娩仪。

那感觉真是舒爽啊,四级我就有些承受不住,到了六级痛出猪叫声,最后不得不暂停体验。

想想我这肚子厚厚的脂肪都感到这么痛苦,真实的分娩对女性来估计不敢想象。

不得不说,女性群体非常伟大。

之所以不敢随意下结论,是因为“真理”这种东西其实很模糊。

胖胖举个例子,像白天和夜晚,对于盲人来说没什么区别;

同样,真理和谎言对于没有逻辑和知识的人来说也没什么分别。

当你试图提醒这些人要小心时,结果往往是得罪了骗子,也得罪了那些不懂分辨的傻子。

因为你让骗子的利益受损了,也让傻子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挑战,最终他们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付你。

那谁是傻子,谁是骗子,胖胖也分不清,所以我可能也是个傻子吧。

胖胖这种傻子只能有一种思考方式:

不轻易相信媒体,不轻易相信网络,不盲目接受他人塑造的世界和价值观,而是去辩证思考每一个行为背后的需求和逻辑。

思考背后的问题

我觉得很多人开始逐渐放弃结婚和生孩子的执念,其实这背后恰恰反映的是一种生活观念的转变。

年轻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性?

一方面是因为欲望降低,结婚意愿自然就低了。

像现在,结婚被认为是一个高门槛、高成本、风险大、收益低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再把婚姻看作神圣的结合,而是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去衡量风险和收益,那么结婚和生孩子的意愿自然会下降。

没钱、没保障、没安全、没时间、没精力,这一切让人质疑:我为什么要结婚?

我们得先弄清楚,什么是婚姻制度?

在本质上,婚姻制度是财产制度和生产制度的结合。

它首先是一种制度,其次才是情感的结合。

尤其是在当今的主流价值观中,制度保障是首要考虑的,其次才是情感关系。

这就像做任何事情一样,先要合法,然后才考虑合乎情理。

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社会不安定,男女通过婚姻组建家庭,共同劳动生产,创造更好的生活,婚姻是为了生存。

那现在,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让大家不再需要依赖家庭或者家族才能生存。

现代社会中,个人独立性大大增强,婚姻不再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像现在,原子化社会已经到来,所谓原子化社会,就是每个人都像一个独立的原子,不再需要依赖集体的力量就能很好地生活。

在过去,物资匮乏,一个人无法独自生存,必须依靠家庭的共同劳动来获得较好的生活条件。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在这种背景下,结婚的目的更多地转向追求幸福和更高质量的生活。

如果结婚反而会拉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增加生活压力,那结婚的吸引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那很多年轻人发现单身生活更舒适,他们更倾向于独自追求幸福。

当然不仅仅是女性,男性的结婚意愿也在下降。

看看相亲市场的数据,比如上次杭州的百人相亲活动,男生全员缺席。

这说明了什么?

很多男性也意识到,结婚成本高、风险大,得不偿失,不确定风险也大。

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单身更轻松自由,少了养家育儿的责任负担。

这种想法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婚姻和养孩子带来的风险和成本越来越高,而收益却越来越小。

当走进婚姻意味着更多的牺牲、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幸福时,自然就会打击人们的积极性。

从某种角度看,现在的婚姻好像被视作一种零和博弈,要么我亏,要么你赚。

婚姻成了一场利益分配的游戏,男方出得多,女方出得少,反之女方出得多,男方出得少。

那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吃亏,只是为了利益而结合,你这游戏都没法玩下去了,总得有人在这个市场上让利,对吧?

生育问题

再说到生孩子的问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也在显著下降,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

像35岁前后很多年轻人就已经面临着失业、待业或者灵活就业的困境,而生活成本却居高不下。

房价、物价、房租、水电、生活费、教育费,样样都要花钱,存钱变得异常困难。

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养孩子、教育孩子所需的费用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我是没生过不知道,不过之前听同事说过,没结婚前还能存下十几万,生了孩子后,各种各样花销账户却直接变负数。

孩子像是一个四脚吞金兽,从怀孕开始就得不停地花钱。

那如果是原本经济状况就不理想,生孩子可能会让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很多人还觉得你说这生孩子也要对孩子负责,那现在的大环境下,就别说什么赔钱亏钱了,你就生了孩子出来,你能不能带孩子改变生活?

如果生了孩子,只是让下一代重复自己的生活,那无非是继续上演“贫穷,牛马世袭制”。

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已经够艰难了,怎么还能把孩子拉进来受苦呢?

在他们眼中,当前的社会规则和环境,根本自己的能力判断无法保障孩子的未来。

自己养活自己都困难,又怎么能给予孩子良好的保障和未来呢?

在这种情况下,生不起、养不起也就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共识。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其实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举个例子,一生为蜂王和蚁后打工的工蜂和工蚁不会产卵,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时,动物们会自动减少繁殖。

同理,在当前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也是出于对生存压力的现实考量。

对于女性来说,生育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很多人估计都可能都见过,一些部门会拒绝招聘有生育计划的女性,甚至会想尽办法淘汰即将生育的女职员。

那即便生完孩子后,想要重新回归职场的难度也是很大的。

至于男性,如果不在体制内,到了35岁,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力,也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年龄增长带来的竞争力下降,意味着找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

此时如果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房贷的压力,孩子对于失业的中年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很多年轻人对生育持谨慎态度,是因为他们对未来缺乏保障和安全感。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愿意轻易承担生育的责任,也就无可厚非了。

过去,老一辈常对年轻人说:“你生孩子不用担心,老人会帮你养。”

的确,以前许多父母会主动承担抚养孙辈的责任,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将来给自己养老。

可现实却逐渐证明,这也不是特别靠谱。

反而,靠自己努力赚钱养老更为实际。

现在的年轻人只要不“啃老”就算不错了。

从现实角度来看,媒体虽然花样百出各种鬼话连篇地鼓励生育,但孩子出生后,媒体能不能为年轻人解除后顾之忧?

年轻人后顾之忧可不少。

比如教育、奶粉钱,这些现实的开支如果都无法解决,年轻人哪里来的勇气去生育?

现在的年轻人与过去也不同了。

现在有些年轻人不仅要养自己,还要养父母。

如果再生几个孩子,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这也让很多年轻人更为谨慎,甚至对生育望而却步。

媒体天天呼吁生育,但生完孩子后,现实的经济压力才是年轻人最难以承受的。

如果这些压力无法减轻,那估计再多的宣传恐怕也难以改变年轻人不愿生育的决定。

生孩子这件事不仅仅是看长短期的决定

另外就是孩子的养育可不是一笔长期短期的投资,更不是像养宠物一样,简单喂点食物就能满足。

孩子一旦出生,意味着你要为他们的成长付出巨大的精力和金钱。

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养活自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哪还有余力去照顾一个小生命?

尤其是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经济环境又不稳定,再加上国际局势紧张、延迟退休、老龄化加速等等因素,年轻人的生活显得更加焦虑不安。

这种不安,也影响到了他们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不信任,甚至有人结婚后迅速离婚。

父母催婚催生的心情可以理解,年轻人的顾虑也同样真实。

我觉得遇到合适的人结婚,共同走向一种稳定的生活,这当然是很好的。

不过在迈出这一步之前,真的得认真思考,是否真的遇到了那个合适的伴侣,还是只是一时冲动?

结婚前,生孩子前,也要清楚自己的经济状况,毕竟,像最近看到的,生活成本在不断攀升,几乎所有东西都在涨价。

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再美好的愿景也可能被现实打击得支离破碎。

毕竟,在这个时代,钱还比人重要得多。

孩子生病了,你没有钱,医院不一定给治。

现在刷到媒体天天鼓动年轻人赶紧结婚生子,但却不去解决年轻人最根本的问题。

你打开媒体,看到的全是各种“最佳生育年龄”的鬼故事,各种过了某个年纪不生孩子就要绝育了。

可结婚生育这事,绝不是被逼就能逼出来的,也不是简单的任务。

在正常年龄结婚生子固然可以,但还是得明确自己的追求,确认你的伴侣是否真的适合。

算一算经济账,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就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在困境中重蹈覆辙,让下一代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生一个孩子,不仅要给他一个起码的保障,还要为他提供一个尽可能美好的未来,对吧?

当然,关于婚恋,也有一些人有其他的看法。

有人年轻轻轻二十五岁就宣称“不婚不育保平安”。

爱情婚姻还是值得探索的,但前提是必须成熟起来,对未来有一个现实的预期,而不是被浪漫的幻想所蒙蔽。

站在一个理性、成熟的角度,既不放弃对爱情的希望,也要看清婚姻生活的真相。

生孩子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如何为他提供发展的平台,这些都需要深思熟虑。

也许不需要详尽的计划,但心里至少要有个大概的方向。

现实问题还必须考虑,像钱、利益、成本等等。

除去爱情,那婚姻本质上就是一纸契约,是两个人像队友一样组队,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打怪升级。

说到底,结婚和生育是个人的自由,身体是自己的,生育器官也是自己的,肚皮是自己的,不需要被那些传播鬼故事的媒体所左右。

媒体也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它有明确的指向性,而盲目接受他人塑造的世界,是对自己生命的敷衍。

不断追问“为什么”,思考所有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