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山海经》有所了解,就会对帝俊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关帝俊的信息,不是妻子就是儿女,这就说明,帝俊的妻子儿女特别众多,如《大荒南经》的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又如《大荒西经》的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当然,这是其中的两处记载,类似的还有很多,尤其在《海内经》中,大量记载都是关于他子孙后代的信息。
帝俊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儿女?为了加强对这些部落的控制,他将各部落首领的女儿娶回来,妻子多了,子女自然就会多。对于没有女儿的部落,就让这些部落首领的儿子娶自己的女儿。如果哪个部落不听话,就如《大荒南经》所记载的凿齿:“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有人曰凿齿,羿杀之。”
经过一番联姻操作,帝俊硬是将相互独立的部落组合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只要将家族成员的关系处理好,天下就太平了,儒家思想的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大概由此而来。
由于儿子众多,如何选定帝位的继承人就成为难题,后宫争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为了公平起见,于是就这样规定,谁的能力强就由谁来继承帝位,这就是禅让制。
在当时,有邰氏姜嫄的儿子弃和有娀氏简狄的儿子契最有实力,最有可能成为帝位的继承人,从以后的历史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有邰氏垄断了粮食生产,有娀氏垄断了商业贸易。
其他人知道单打独斗争不过,于是便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大荒南经》所载的羲和之国就是这样的集团。“羲”就是指伏羲氏,“和”就是加在一起的意思。伏羲氏是北方一个庞大的群族,由众多部落组成,每个部落相当于一个大家族。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已经记不清这些部落的名称,于是便用羲和来表示。
这些部落首领都将自己最出色的女儿嫁给帝俊,同样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人能够记得这些女子的名字,也是用“羲和”来表示。她们各自选出自己最出色的儿子进行重点培养,作为帝位的继承人,这就是传说中的羲和浴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山海经》的日月并非都是指天上的日月,更多时候是用来指帝君的儿女。十日是十个天干名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月有二则是地支名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壬癸。后羿的妻子嫦娥大概就是卯,传说中的月宫除了嫦娥外,还有玉兔和桂树,兔和树木都属卯。
羲和这个利益集团选定十个最出色的年轻俊杰,也就是“十日”,进行重点培养作为帝位的继承人,针对性是显然易见的。姜嫄的儿子弃和简狄的儿子契虽然有实力,却无法跟整个羲和集团相抗衡,因而就这样被剥夺了帝位的继承权。玄鸟生商的传说大家都听说过吧?既然契是简狄吞食玄鸟蛋所生,就不能算作是帝喾的儿子,还有什么继承权可谈呢?
当然,契也可以加入羲和这个利益集团争取继承帝位,但前提是简狄需要拿出背后家族所有资源供整个羲和集团共享,这就让有娀氏难以接受,只好放弃对帝位继承权的争夺。
后稷的情况也是如此,从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他们的选择非常明智的,帝俊去世之后便发生了后羿射日的重大历史事件。
帝俊之后由谁来继承帝位呢?在神话传说中,羲和的十个儿子轮值巡天,大概就是这十个人轮值上朝行使权力。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守规矩,可是有一天却是十日同出。十个人地朝上你争我吵,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
神话传说中,十日共出,天下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有个叫后羿的神射手将这十个太阳纷纷射下来。当然,有些版本说只射下其中的九个。十个也罢,九个也罢毕竟都是天帝的儿子,后羿竟然将他们射杀了,谁给他的胆子呢?
其实就是帝俊赐予后羿的权力,《海内经》有这样的记载:“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将弓箭赐给羿,这就表明帝俊赋予了羿这种权力。现在人们看到羿,很容易联想到后羿,以为是某个人的名字。这样理解并不准确,“后”应作“後”, 就是掌权的意思。羿是指那些擅长射箭的人,后羿就是专门管理射箭的官员。羿相当于军人,后羿就是军队的高层领导,是帝俊组成的军事机构,若要详细了解,请看《东夷是如何形成并崛起的呢?对华夏早期格局有何影响?》。
后羿作为上古时期的军事机构,组成于帝俊时期,延续到夏朝的太康时期,不知发生多少类似的流血事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两次重大事件,其一是上述后羿射日,其二是太康失国,从《尚书·五子之歌》中大概得知太康喜欢打猎,他有一次到洛水南岸打猎时整整一百天不归,结果被后羿射杀。
对于帝俊,大家恐怕不太了解,其实《山海经》的帝俊就是众多古籍中的帝喾,《大荒西经》记载记载可以印证:“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相信大家对后稷都比较了解,他是帝喾的儿子,“帝俊生后稷”就说明帝俊是帝喾的另一个称谓。类似的信息还有很多,若要进一步了解,请看《《山海经》中的帝俊究竟是人还是神?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
五帝时期的上古历史,相信大家都会有所了解,帝喾之后就是帝尧、帝舜。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尧舜一直是后世公认的圣贤,其中最受推崇的便是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尧将帝位传给能力出众的舜,舜又将帝位给在治水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大禹,这样的权力交接方式,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的美谈。
但如果对后羿射日有真正的了解就会明白,所谓的禅让制其实就是形势所逼,帝尧当然希望能够将帝位传给儿子,只是有了后羿射日的前车之鉴,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足够能力掌控天下,经过慎重考虑,最终还是将帝位传给能力较强的虞舜。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后羿掌控了国家的军队,为何不自己当国王呢?
大概是帝俊与各部落首领定下了规矩,首领的女儿嫁给帝俊后,生下的儿子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争夺帝位,儿女娶到帝俊的女儿后可以掌控军权,但不能够染指帝位。
当然,由于缺乏文字记载,仅仅是一个猜测。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也会发生变化,规矩也是可以改变的,大禹是颛顼的孙子,同样能够登上帝位。
不过,掌控军队的后羿是不能染指帝位的,否则将与整个天下为敌。太康时期的寒浞是后羿的得力心腹部下,为了上位杀死了后羿,还包括后羿所立的国君仲康,以及仲康的儿子相,总之凡是有可能阻挡他登位的人都杀光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后来又发生了少康复国的事件。少康只是一个遗腹子,他有什么能力能够复国?无非就是凭着他是相的儿子,据说是相的妻子后缗逃回娘家后才生下的,是真是假就无法考证了。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寒浞掌控军队却染指帝位,于是成为天下的公敌。
后羿掌控军队,如果没有规矩约束岂不是可以胡作非为?寒浞自立为国君便犯了大忌,为天下所不齿,鄙夷这个词大概由此而来。夷就是背着弓箭的人,在少康之前叫羿,少康之后成为夷。
总的来说,后羿作为上古时期的军事机构,在创建之初还是挺守规矩的,在维护国家统一、维持天下太平、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期间出现了尧舜两位让后世称颂的明君。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羿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太康失国之后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作为后羿的创建者,帝喾是继黄帝、颛顼之后的第三位帝君,他的重大贡献是将相互独立的部落社会组成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民族。如果不是因为他,今天的中国很可能像欧洲那样,分裂成众多的小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