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国新办8月21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就耐心资本、地方金融机构重组、保险预定利率下调、银行净利增速等热点话题作出了回应。肖远企表示,下一步要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廖媛媛表示,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速放缓受贷款利率下降、净息差收窄以及商业银行降低服务收费影响。已经注意到几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是由于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影响了当期利润,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盈利。

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肖远企表示,下一步是督促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工作要求,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绿色金融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同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普惠金融方面,主要是把《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通知》等政策进一步推动落实落地落细,取得效果。养老金融方面,要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要求保险机构在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方面更加简单、更加便捷、更加稳健,适应养老保险的特点和需求。数字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动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增加数字赋能,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水平。

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盈利 部分加大计提影响当期利润

今年1到7月银行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9个基点,较前期的高点也就是2021年下降了超过100个基点。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19个基点,也较前期高点下降超过50个基点。

廖媛媛表示,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速放缓受贷款利率下降、净息差收窄以及商业银行降低服务收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0%左右,净利息收入增长放缓对利润影响显著。此外,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已经连续5年同比下降。”

“面对利润增长放缓的压力,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廖媛媛表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仍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今年上半年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0.4%,仍然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廖媛媛指出,已经注意到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了负增长。她解释称,今年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是盈利的,但是有几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这些银行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直接影响了当期利润,导致了民营银行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银行机构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高盈利能力。

地方金融机构重组:不存在快与慢问题

截至6月末,全国共有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3830家,资产是115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28%;贷款余额62万亿元,有将近80%是投向了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中小保险公司有163家,总资产9.7万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的30%。

肖远企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金融机构总体经营稳健,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也都处于健康合理区间。比如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3%,拨备覆盖率155%;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无论是综合偿付能力还是核心偿付能力,也都是在监管比例之上。

在回应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监管态度时,肖远企表示,在改革方面采取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在监管方面要狠抓公司治理建设,特别加强行为监管。同时,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身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聚焦主责主业,不盲目求大求全。

“中国非常大,中小金融机构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县乡村都有中小金融机构,每个机构服务的区域情况不一样,每一个金融机构本身的情况也不一样。我们是坚持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的原则”,肖远企指出。

谈及地方金融机构会不会加速重组、布局时,肖远企表示区域金融布局一直在做,也不存在快和慢的问题,主要根据当地经济金融总量、变化趋势、金融需求的情况来优化布局,根本目标就是金融供给、金融服务要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金融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