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凭借动人的嗓音和无畏勇气,柴静一时间成为“公知女神”,备受瞩目。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曾经的女神“塌房”了。
她在短短数年间,从一个备受尊敬的媒体人变成了千夫所指的“过街老鼠”。
柴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她到底做了什么?我们曾经所热爱的女神怎会沦落至此?
她又是否还有回头的可能?
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柴静的职业生涯可谓起起伏伏。
作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播,她曾因主持多档优秀节目而大红大紫。
当SARS袭击中国时,柴静毅然深入疫区实地访问,展现了勇敢奉献的精神。
《看见》这本书的成功,更是让她成为了无人不知的名人。
多年主持下来,柴静积攒了可观的收入和人脉。
然而变化来得很突然。
2013年,柴静赴美产子,不顾此举给女儿的健康带来的风险,只为争取美国绿卡。
这无疑是道德上的滑坡。
为了获得永久居留权,她甚至让病弱女儿独自面临极为昂贵的医疗费用。
对外,她声称会让女儿回国接受教育,但只是虚与委蛇。
大众对其“口是心非”的做法并不买账。
之后,柴静带着女儿回国制作了《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想借环境问题翻身东山。
片中她将女儿的病因简单归咎于我国的空气,却不提自己孕期的不当行为也可能是病因之一。
这种推卸责任、迷信科学的做法同样令人不齿。
更重要的是,她在影片中使用夸大数据、歪曲事实的手法渲染事态严重性,被许多科学工作者识破其弄虚作假的真面目。
加之片中频频在意或无意展现出的优越感与偏见,这让她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落千丈。
事实上,柴静的多番言行早已暴露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她眼中真正发达先进的国家就只有西方,中国对她而言只是棵摇钱树。
为取得绿卡,她宁愿让病弱女儿冒健康风险出生在异乡,为博得关注,她可以利用夸张及欺骗的手段制造恐慌。
在她这里,没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
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崇洋媚外和道德沦丧会让自己付出怎样惨痛的代价。
“自惹祸端,自食恶果”,这句话用在柴静身上再合适不过。
她的所有遭遇与失意,都源于自己一意孤行、目空一切的态度。
当初她明明可以安心工作,享受人生,甚至成就一番事业。
但她偏偏要背离并攻击这个养育了她的国家,最终导致声名扫地,身败名裂。
至今,她仍生活在自我设下的幻觉之中,不愿正视自己犯下的那些严重错误。
真正让她跌入谷底的,不是谁,正是她自己。
误导公众的“环保女神”
柴静曾因主持正面节目而备受喜爱,被部分人视为“女神”。
但在生育和创作纪录片过程中,她的所作所为引发了争议。
2013年,柴静突然宣布请长假,并飞往美国。
起初,外界并不清楚她离开的原因。
但是很快有消息爆出,柴静此行是为了在美国待产。
而这一举动马上招致外界质疑,认为她是有预谋地为孩子谋取美国绿卡。
她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严重,为了胎儿健康才做出这个决定。
但大众并不相信她的这一套说辞。
因为与中国相比,欧洲和日本的医疗水平并不见得逊色,若单纯为了胎儿健康,她大可选择这些地区分娩。
2015年,柴静自费拍摄了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各类数据揭示中国雾霾和空气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呼吁环保。
但这却让人再次抓到了她的“恶行”,柴静在片中表述的某些观点与国内权威专家意见也存在明显出入。
这些发现再次将柴静置于公众舆论旋风之中。
除此之外,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温室气体减排这一主题上,柴静明显站在了老美等国家的立场,与中国国内专家群体观点格格不入。
这无疑加重了公众对她“失了中国本色”的质疑,也使柴静本就岌岌可危的声誉雪上加霜。
一个曾经高高在上、受喜爱的“女神”,在连番失误操作下名誉毁于一旦,曾经勇于揭黑正义的形象也无处寻回,取而代之的是没完没了的争议与猜疑。
柴静两次解释都以失败告终,多年积累的名气在这场危机中化为乌有。
从书香世家到央视女杰
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的柴静,自小便怀揣着一个新闻梦想。
四岁那年,柴静第一次走进了学堂,在母亲的引导下,她开始了求学生涯。
柴静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按照家族的传统观念,柴静毕业后应该成为一名医生或教师。
但命运有时候就是喜欢捉弄人,柴静偏偏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
在高考那年,柴静选择了长沙铁道学院,放弃了回家乡工作的机会。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她修完了广播学的所有理论知识。
凭借着名列前茅出众的外形条件,柴静顺利拿到了学校安排的实习机会。
毕业后,她回到太原铁路局工作,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进入了主持界。
机缘巧合之下,她参加了《夜色温柔》的节目招募,并成功地成为了该节目的主持人。
当时,湖南台新开了一个频道,柴静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家里的“铁饭碗”,去往了湖南台面试。
她成功地留在了台里,并与李湘一起成为了湖南台的当家花旦。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她在1998年只身一人前往中传进行学习。
学成归来后,柴静正式加入了中央电视台。
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贵人——白岩松。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她迅速在观众面前有了一席之地。
2003年,病毒肆虐全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柴静勇敢地站了出来,她穿上防护服,走进了重病区深入报到。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尊重和赞誉。
在央视的日子里,柴静参与了许多重要事件的报道。
无论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她都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正能量,影响着无数观众。
但是在事业取得一定成绩后,柴静却选择隐退,她放下了手中的话筒,离开了那个熟悉的舞台。
她的离去,让许多观众感到惋惜和遗憾。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如今对柴静有多么不舍,后来对她就有多痛恨。
柴静的争议人生
在中国的新闻界,柴静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才华,一度成为人们心中的“柴徽因”。
但是柴静的一些行为和言论却逐渐暴露出她的真实面貌,使她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先是柴静曾被指为“知三当三”。
在一次采访过程中,柴静结识了篮球评论员苏群。
尽管苏群已有家室,但柴静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段感情中。
在她与NBA评论员苏群的恋情中,苏群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柴静却在明知苏群已婚的情况下,仍然与他保持暧昧关系。
最终苏群为了柴静,选择与妻子分开,这让柴静背负上了破坏他人家庭的罪名。
这段感情的结局并不美好,两人在生活中矛盾重重,最终分道扬镳。
然而柴静对此并未作出任何回应,似乎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而且柴静在面对环保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也让人们对她产生了质疑。
例如,柴静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充满污染的世界,但她自己却抽烟,驾驶大排放量的汽车。
据报道,柴静在美国生下了孩子,并让孩子获得了美国国籍。
总之,柴静曾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女记者,但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她并未做出令人满意的回应。
这让人们对她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也使她的人生充满了争议。
结语
自此以后,柴静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她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在央视的节目中。
然而,关于她的传闻和非议却始终未曾停歇。
有人批评她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也有人同情她在感情生活中的遭遇。
无论如何,柴静的故事都已经成为了过去,而她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
作为公众人物,柴静的言行无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判断。
她过去的一些言论和做法,确实引起了争议。
仅凭几句话的片段,我们难以完全判断一个人。
对此你怎么看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