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唐《凉州赋并序》:
寒凉潜渊,乾君玄钥,膏壤雍垠[1],紫巘[2]孤独。枢机绣丝,文化东西汇一流;蔚映闳观,非凡辞藻所能讴。明训诂,溯字源,知音变,辨词义,援古证今;养浩气,阅金石,洞史脉,谙特质,摛藻绘句。择古韵,迭次推敲;融己见,终成定稿。
君心所系,乃乡梓之繁荣;情之所钟,愿桑梓之昌盛。余生也晚,幸得此身,生于斯土,长于斯水。感时序之荏苒,光阴之不居,思故乡之情愫,如泉涌而未已。是以笔墨所至,志在兴邦,欲撰斯文,以扬吾土之光华。今以赋文体,述其衷肠。
夫念兹在兹,情深意长。吾土吾民,吾之所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然则何以兴吾邦、振吾乡?
唯以笔代戈,以文传声,寄情于字句,抒怀于篇章。于是乎,执笔挥毫,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曰:维兹桑梓,吾所爱焉。春华秋实,岁岁年年。
山川之美,草木之繁,非独天工之妙,亦赖人功之显。吾侪同袍,当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使乡梓之地,日益繁华,庶几不负此土之爱爱,不负此心之拳拳。
盖闻《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敬吾土,爱吾民,此乃君子之本也。故吾愿以毕生学力,尽绵薄之能事,撰斯文以记之,冀吾乡之人,共勉之。夫乡之兴也,非一人之力可为,必群策群力,上下一心,方能致远。
是以,吾将此情此意,托诸笔端,以期感召同乡,齐心协力,共襄盛举,以成大业。呜呼!吾爱吾乡,愿吾乡之人,皆能同心协力,共谋发展,使吾乡之名,播于四方,光耀百代。如此,则吾愿足矣!是为赋:
河西四郡凉州之始兮,春秋戎羌雍州前传兮,乌孙西迁匈奴内附兮,金张许史[3]权门胜族兮。西陲静谧,天下翕合[4],迁居媪围,咸服王化[5]。
西凉匈奴,休屠县挂,羁縻有度[6],恩威并加。张掖县地[7],亦纳胡笳[8],属国之设,怀柔无瑕。
改雍曰凉,武威郡宇肇建[9];府廨[10]宏开,凉域豪宗武胄。
振其干戈,扬其甲盾,启初鸿蒙,以布纪纲。昭昭乎,煜煜哉!地缘嚆矢[11],其声震九州;人文嚆矢,其势凌云汉[12]。自兹厥后,凉土英豪,迭兴迭废,风雷激荡,龙战玄黄[13],彪炳千秋,载诸碑刻,诚可谓史海寻觅,发潜阐幽者矣。
吾料世人或复有诘问者曰:“昔凉州刺史所掌,广袤甚巨,非独武威一郡之谓也。今人每言‘凉州’,辄特指‘武威’,其理安在?”诸君毋躁,此文冗长矣。祈尔等静心详览,可乎?
夫凉土之旧事,纵千结万错,纷若乱麻,然缕析条分,究其源流,六纬昭然,贯古今,通八荒,循轨不殆。
一纬兮,时序轮转,岁月递迁,自古洎今,历朝更迭,英豪迭出,风华绝代,代有废兴,史帙长存。
凉疆兴替,古史略序:月支、匈奴,昔时之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乌孙雄边,休屠振旅[14];前汉峻伟,新朝玄汉;后汉窦融,光武中兴;曹魏代汉,西晋代魏;前凉姑臧,东晋建康[15];后南西北,四凉争峙[16];赫连勃勃,胡夏称雄;高昌僻壤,北魏雄图;莫折念生,一时之选;西魏、东魏,北朝分立;北齐、北周,终归隋室;唐承隋祚,武周洛阳;赞普盛极,嗢末衰微;六谷吐蕃,浑其未央;大理延祚,段氏六脉;定难节度,西夏两京;元起朔漠,明继中原;清承大统,海宇普宁。此乃千载,凉郡演变。
天柱斜兮地维裂,共工怒触不周巅。星辰乱舞西北偏,积水尘聚东南边。凉州谶纬显玄机,东南兴盛未有央。西北功勋昭千古,天地变迁印沧桑。循三才[17]之道:东南布局,西北收功。持正直心,无偏颇情,天地人和,治世明镜。东南方,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西北方,秋色浓烈,硕果累累。宇域[18]交泰,万物和谐音,凉州谶纬,昭示宇限人和,永守正直,无偏无颇,遵循宇宙之序,顺承自然之则。
噫吁嚱!武威兮,西北雄关,千年兮,英气凛然。溯往昔兮,西汉之季,凉州刺史兮,督西北之边,威仪炜炜,号令四方。迨夫窦融,开河西五郡大将军府,威加遐域,声振八荒。新朝更张,易名雍州刺史,辖境微调,而威不减。东汉再立,凉州刺史府复,旧制沿袭,边疆稳固。三国构氛,曹魏雄图,雍凉中都督府与征西大将军府并立,图谋西进,志在千里。北魏中兴,凉州镇首,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位高权重,国事之重,寄于斯焉。西魏、北周交替,凉州总管府立,北周之末,升格凉州大总管府,威名赫赫,震慑四方。唐周之间,凉州大都督府与河西节度府并置,控河西道特区,藩篱森严,边防巩固。西夏建国,西经略司置于此,亦称西都,天府之国。元代阔端,封西凉王,府邸坐落,雄视柱州,百塔萨迦。明代兴邦,凉州卫府设,边防坚固,国泰民安。清祚绵延,置官以镇抚焉。设凉州将军,秩正一品;又置甘肃总督,位从一品,后废之不置;复有凉州提督,亦从一品;设专城凉州副都统,秩同;镇守凉州总兵,位正二品;甘肃巡抚,位从二品;甘肃提督,位从一品;又置凉庄道台,号凉甘道,秩正三品;按察使于甘肃,位亦正三品;甘肃镇总兵,位从一品,皆驻节于此。
武威者,西北中权也,英豪辈出,激荡人心,令人神往矣。姑臧凉州,葱右诸国,襟带藏地,设郡置府,以固边防,以振国威,以昭文德,以显武略。历代更迭,设治繁多,或刺史、或将军、或都督、或总管,皆为巩固边徼,维护国家统一,彰显中华雄风,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时来天地皆同力,沧海无声;运去英雄不自由,小溪喧腾。是以时序更迭,凉州赫然雄峙于西北,其磅礴气势,犹如排山倒海,扑面而来,诚为壮观矣。观其雄姿,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不禁叹曰:宇内间,何其壮哉!
武威之威,千古流芳,烁烁大业,历久弥新。昔年懵懂,每喜缀以犬首之符,寓诙谐之意,后乃不复加焉。吾误以为触网即可明理,览百家能辨是非。今悟,智者于书卷、戏剧、网络间愈发慧眼如炬,而迷妄者观之,其惑更深。
心事浩茫连广宇,不言不动;于无声处听惊雷,波澜不惊。余立于凉土,瞩凉之宏壮,心悦而神往;及观寰宇,凉则微尘耳,情黯然神伤。是以君子当正己之心,怀谦以待物。敬人者,人恒敬之,亦即自敬焉。
凉之大也,一州之地,文旅行省列国;凉之小也,万方之末,犹若沧海一粟。故立身于世,不可骄矜自满,宜守谦冲之德。诚知男儿心胸比之宇际宽广,则能恭敬处世,无失其礼。敬人者,非独荣于彼,实亦荣于己也。
二纬兮,山川胜概,地脉灵秀,襟带河山,商旅辐辏,巃嵷㟥嵳,自然神工,人文之粹,星罗棋布。
乾象寒凉,地属金行;黄帝北斗,玉衡昊天。西北胜场哈香日,洪池乌鞘,清夫分水,三气交辉,季风西极。三高原会,气象万千。
噫嘻!乌鞘之岭兮,方隅奇观兮,造化神功兮,人间独步兮,气象万千兮,山川壮丽兮,诚哉斯观兮!乌鞘兮分水,谷黄兮异途。古河套兮汇流。今泉涸兮沙途。青土湖兮绿波,万顷兮可贺,洵美兮欣欣。
溯凉州之三嬗,肇始汉部之大凉,衍化凉郡之中凉,终至今区之小凉。三凉迭兴,映照国运之迁延,政制之更迭,地域之移易。
虽凉域递变,而文脉永续。欲得《凉州赋》,需内外相观,方得全豹。是以纬度之二,兼收并蓄三凉之全貌,昭然若揭。
凉土之部,胜址纷呈,分四郡以涵河湟,带水之纡徐,得地之灵秀。承昆崙之阳,峻岭横空,雄奇卓绝,挟太华以控西极。渭泾之源,捏其脊而立,势拔五岳,形胜九垓。是以大凉之气,磅礴宇极,英风浩荡,雄图自显!
凉郡之地,胜景五凉,带白金以耀其辉,光华夺目,瑞彩千条。天山之巅,拥而为屏,雪峰连绵,寒气凛然,镇守北疆,固若金汤。大黄之野,坐而为席,沃壤千里,丰饶无匹。中凉之风,蔚然而生,清雅脱俗,逸兴遄飞!
凉区之域,名迹古雪,带海藏以涵其深,波澜壮阔,藏珍纳宝。握莲华之蕊,清涟不染,幽香远播,静观世间繁华。擒天梯以凌绝顶,步云霄而上,俯瞰群山,一览众小。小凉之盛,气象万千,幽美绝伦,令人神往!
凉郡,清凉州府辖五縣一廳,非魏晋十六国五涼,乃哈佛大学《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所载。凉部核心,凉郡为最;凉郡要地,凉区为首。
乌鞘岭东,黄土高原起伏连绵,海拔介乎一千五百至二千丈之间,黄河及其支流渭洮等穿流其间,水力充沛。秦岭南畔,白龙流域,气候温湿,植被繁茂。乌鞘岭西,河右延展,祁连山脉,巍峨高耸,多逾三千仞;北山则有龙首山、合黎山,略显低矮。此地河川多属内陆水系,由南向北流淌,弱水疏勒河蜿蜒其间。融雪滋养,山麓成冲积扇,绿洲相连,为甘肃粮仓之所在,外围则为山地与沙漠。
凉郡地理,北地安定肇其基;四郡之首,武凉大郡开其序。黄河之西,白银、武威、金昌鼎足而立,方能尽览武威郡之地理全貌。凉州紫山拥揽西武当山,古谚有云:“武当老爷山,九曲黄河阵”。凉州缠山,金刚亥母洞石窟隐现其中,大红沟、炭山岭、东青顶子、柴尔龙海、马牙雪山,皆为祁连山脉之分支,谷水穿流其间,潺潺不息。南山之下,沃壤千里,犹如中原洛阳,地利之便,昔窦融、张轨皆好之。越过南山,北行则有水川湿地、高楼湖、抓喜秀龙草原、布尔智草原,欲览沙漠之壮观,可往头道槽、九棵树。
夫金武以西之张掖兮,地灵秀而景绝尘;弱水三千兮,潺湲流而不息;康乐草原兮,绿茵绵而无垠;冰沟丹霞兮,色彩绚而夺目;外星谷兮,形奇异而状异;巴尔斯雪山兮,皑皑白雪而冠顶;扁都口兮,关隘险而扼要;军马场兮,骏马驰而奔腾;临松薤谷,儒郭荷而禅意浓;长沟寺兮,古木参而钟声远;青龙寺兮,香火盛而法轮转;大湖湾兮,碧波荡而鸥翔集;润泉湖兮,泽国广而草色新。
又张掖以西之酒泉兮,风物殊而名闻遐;嘉峪关雄兮,长城尾而锁边垂;草湖幽兮,碧波荡而鸥鹭翔;祁连芦苇海兮,荡漾摇而风姿曼;金塔胡杨林兮,秋色染而叶金黄;玉门魔山兮,鬼斧神而奇石立;黑山湖兮,烟波渺而水天一;天境昌马兮,云雾缭而仙气绕;赤金峡兮,峭壁立而水流湍;双塔水库兮,波光粼而映朝霞;讨赖河峡谷,气势宏而景色奇。
复酒泉以西之敦煌兮,前凉佛窟而名园显;鸣沙山月牙泉兮,沙鸣泉静而奇观;雅丹魔鬼城兮,地貌异而鬼斧工;苏干湖兮,碧波澄而倒影明;盐池湾兮,盐晶莹而白如雪;透明梦柯冰川兮,寒冰凝而千年固;多坝沟兮,峡谷深而林密蔽;西湖湿地兮,草木丰而候鸟栖。
嗟乎!此乃大地之树兮,根盘虬而枝繁茂, 纳宇界之精华兮,人文自然之共融;览四郡之胜景兮,令人叹为观止矣!
凉州之地兮,武威为首,张掖、酒泉、敦煌皆为凉部之中, 而武威居其核心兮,众郡环伺,共绘凉部。
同星野于梁雍,分地脉于昆仑;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喉襟,姑臧实为凉部凉郡凉区之龙首兮,何其壮哉!大地为之倾倒,万物为之低首,凉州绯色天下最,独领风骚!
三纬兮,宗脉延绵,右河胜族,凉裔蕃衍,家风淳美,习俗斑斓,民族和融,血缘相连,文化蔚然。
历史之妙,在于能跨越时空之界,将智者贤人,以学识为线,紧密相连,织就杰伦文化图谱,诚为趣谈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中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斯乃可拜之上将军也。
昔张轨得泰观,遂居凉州,可谓乾坤皆有。观其行事,复窦融烎志,必仰慕武威休屠。此诚可叹也!昔张公得卦象昭昭,知天意而安其位,处凉部而抚其民,其志岂非与天地同在哉?其心岂非与日月同辉哉?
是以君子立身行事,当效张公之志,处世若水,随物赋形。泰卦既昭,凉州既定,然后知其人之德,犹如高山之巍巍,深谷之渊渊。其风度之高雅,犹如松柏之挺拔,翠竹之虚心。其气节之坚贞,犹如秋菊之傲霜,冬梅之凌寒。此等风范,士林楷模,后学所仰。故吾辈当勉之,以张公为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亦足以自励矣。
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凉部豪杰源何而起?段氏六脉超群,石氏学问深湛,贾氏财富巨万,安氏凉国公卿。廖氏、阴氏、窦氏,皆以门第显赫;刘氏、孙氏、高氏,俱以人才辈出。岳氏山峦为障,李氏诗书传家。凉州胜族,盛名昭著,流传千岁,或以战功立业,或以文化传世,皆为时之英杰,名垂青史。
申屠氏勇猛闻名,拓跋氏谋略出众,慕容氏仁德服人,池氏农耕立本。麴氏、郭氏、司马氏,皆以大族著称;卢氏、曹氏、姚氏,俱以才子辈出。李氏、王氏,更以姑臧为基。或以武功称雄,或以文才飞扬,皆为时之俊彦,名扬四海。
合而言之,或称西北大族、河右盛族、西北胜族。其家族绵延不绝,子孙繁盛,为西北之地增色不少。然辰光流转,世事变迁,此等胜族今犹存否?其昔日之荣光,今尚能觅得几何?予每读史至此,不禁感慨万千。
夫汉武雄图,拓疆西极,霍去病驰骋瀚海,破浑邪、休屠二王,收其地,获匈奴圣物金人。休屠太子归汉,帝赐以“金”为姓,肇启武威金氏一族。金氏一族,忠心事汉,深得武帝倚重,勋业昭昭,流芳百世。
昔有金日磾者,起于养马之人,擢升托孤大臣,忠孝传家,功勋卓著。千余年间,金氏子孙承继忠孝家风,多贤良方正之士,世代传誉。西平大长公主墓志铭有载:“同日磾之入侍,献款归诚;类去病之辞家,怀忠奋节。”故凉州士族,皆尊金日磾。
凉州休屠王,挛鞮氏,武威郡休屠县人,匈奴休屠国之主,统率休屠部。休屠部,乃匈奴显贵氏族,居河右,为南匈奴十九部落中最尊贵者,掌管匈奴圣物祭天金人。汉时布祁连东麓,驻牧武威。金日磾、金伦、独孤罗、独孤信等,皆出此部。姑臧休屠,金氏所建,相连紫巘。休屠部亦称屠各、独孤、休屠各、休著各、酋涂等,虽名异而实同。
武威金氏,影响深远。开启凉郡高官轻车介士之先河,至此前凉张轨、北齐段韶亦效仿之,唐周驸马诺曷钵、弘化公主之爱子慕容智、元代萨迦班智达、清代正一品凉州将军等,亦步其后尘。武威之地,不负矢志不渝盛名,不负国家藩卫忠义。煌煌日磾,赫赫金门。
左公遗志,东美继之,文脉巨擘,玄武不废;总督镜堂,杨府敬之,以诚相待,德泽乡里。达云府邸,云章购之,虽易主而不改貌,历久弥新,彰显包容;蓬莱于锴,鼎文鼎超,办新学以贤太守,师范教授,自跋自序。
是以凉州之境,非独一人之独占,亦非一姓之私产,乃华夏诸族共襄之乐土。中华居民,咸以凉州词曲,共沐禹甸福地。各族儿女,同饮一江之水,共筑中华之梦。此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实赖众人之功。今兹炎黄,无论姓氏,咸能和衷共济,戮力同心,共铸九州!
四纬兮,遗珍胜迹,物华天宝,古城遗址,佛窟摩崖,典籍文献,器皿金银,承载史实,文明瑰宝。
如意甘肃,凉土宝有,玉石之路,史前齐家。夏商周断代研究,聚落游群,旧新石器,部落酋邦,灵长智人。红陶泥质,四大圈纹,苍璧黄琮,礼天礼地,先民祭祀质朴心;月氏乌孙,筑城建郭,赤乌盖臧,张义铜鍑,火光映照天地同。旱滩坡磨咀子,扉页简牍,彩绘木鸠,古方今读犹堪用,医道传承续未疏;姑臧山塔儿湾,悬壶济世,颐养古稀,一羽翩跹传千载,诏书遗泽润宫闱。鎏金铜樽,鸟盖铜钫,驼铃古道风尘远;铜灶铜镜,弩机铜印,汉月胡天梦影长。奔马晨风,兵国重器,清泉漱石饮甘冽;华锐牦牛,雪山牧巅,绿茵如毯玉脂滑。君子六博,泰山灵圄,金盘一掷万人开;独角獬豸,抵触穷奇,屈铁无佞人可待。
龙马河图,伏羲八卦,娲皇古台,金蟾祥瑞蛙繁衍;大禹治水,布土九州,穆王八骏,瑶池王母享忘归。祭天金人,骠骑冠军甘泉宫;休屠姑臧,马王日磾泣阏氏。中茅真君,选陟武威太守;屠各弄潮,武帝主尊心骨。众贤辉映,昭示后俊;舍生取义,轻装勇士。三趾金乌,蓬莱东,住扶桑高树;玉兔捣药,广寒宫,喻乌飞兔走。八鸟朝阳,羽化升仙朱雀接;摇钱树座,仙山鹤人伴龙跃。蟾形砚滴,木盒墨丸,文星高照古凉州;簪笔白马,尖齐圆健,棂星门启太和悠。漆栻盘,旋天纲而加地辰;陶楼院,卒守隘而筑坞壁。昌松瑞石,凉州总管,太平天子李世民;资治通鉴,小城有七,凉州七城十万家。
大泉五十铸钱范,凉造新泉映铜斑。谈及丝路贸迁之史,凉州岂无发言之权乎哉?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既并天下,始皇下令铸圆孔方钱,名曰“半两”,以定铜币之制。汉兴,沿袭秦法,铸“五铢”以继其绪。贾谊上书,谏文帝毋废私铸之令,言辞恳切,然文帝不纳。武帝嗣位,念币制之弊,六更其制,收铸币之权归于中央,以正币制。两汉魏晋之间,群雄逐鹿,十六国纷争不已。时有张轨,据凉土,铸“凉造新泉”,乃以国号为名之首例方孔圆钱也。此乃币制之变,国力之所现也。
凉州谷水,发源于武威之南,祁连之巅兮,润物无声,泽被万民。谷者,裕也,寓富饶之义兮,象征丰登。灌溉田畴,五谷丰登兮,凉州百姓,仰之以生。灵钧之台兮,观天象;凤凰之台兮,览书声;东岳之台兮,祭山神;雷之台兮,祈雨泽;新之台兮,赏新绿;李陵之台兮,怀古迹;皇娘娘之台兮,瞻星河;天梯山兮,探幽秘;西夏碑兮,记往事;胁侍菩萨兮,瞻圣容;十六号院兮,访故居;张澍府志兮,考古籍;瑞安堡兮,大宅门第;财神阁兮,天官赐福。泱漭为之嵚岩,万象为之卉歙,凉州畜牧天下饶,石羊腾榛!
五纬兮,技科交辉,西学东渐,兼容并蓄,采撷精华,科学技艺,中西合璧,创新无已,光照万世。
武威满城皆雅逸,取景佳处;冠带整肃无瑕疵,城市美学。魏文帝曹丕,撰凉州葡萄酒赋,彰其味之美;唐玄宗夜游西凉,王棨作骈赋,记其境之妙。凉州之才,实由来已久矣。
惟北方之强,任金革死而不厌,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土风壮猛,便习兵事;今凉州作家,成学术研究课题,文坛八骏,笔力千钧,文采斐然,名动天下。噫吁嚱!凉部凉郡,岂独武力之盛也哉?竟育文林俊彦,笔下风云变幻,墨香与剑气并彰,文武之道,于此地皆备矣!
噫嘻!凉州才子,古今相继,笔端风云,墨里英豪,文采与武略并茂,岂非文脉昌盛之明证耶?
盖闻凉土之域,其地灵秀,东西交汇之所,南北通衢之地。昔者,先民播谷,依河而居,灌溉之利,得天之佑。科技兴邦,稼穑更新,五谷既登,百果咸备。葡萄之珠,枸杞之实,药草之珍,物华天宝,远播遐迩。手工业者,匠心独运,器皿之精,丝帛之美,历代相传。及至近世,机杼渐隆,工业勃兴,食货盈仓,机甲列阵。新能源车,信息网络,蔚然潮流,国力所倚。服务业兴,商贸繁盛,金融汇通,物流畅达。凉州之地,文物荟萃,山川壮丽,人文荟蔚。旅人纷至,观古探俗。文化节庆,盛况空前,城邑之美,声名远播。
千条银烛,十里香尘,红楼逦迤以如昼;郡实武威,事同仙境,清夜荧煌而似春。武威之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议凉州学之渊薮。余虽不敏,亦知学无止境。遂以微躯,窥一斑而测全豹,诚恐挂一漏万。然则斗胆以赋,以跨学科多视角,证凉州学之精微,说凉州学之宏大。学海无涯,唯勤是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今以赋体,述吾所思,望诸贤不吝赐教。
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不见古来盛名下,先于李益有阴铿。昔贤前哲,献身凉土,功垂竹帛,名垂千古。矧乎后进,宜奋厥志,踵武前修,继晷穷经。念兹在兹,勉旃勿怠,黾勉从事,毋替厥命。矧我侪辈,承先启后,当此际会,岂可忘怀?
响应国策,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硕果累累。城邑构筑,层楼叠翠,衢道宽平,廛市四合。教化兴邦,俊彦蜂起,科技导引,业革时进。环保为首,治沙勋显,六老汉心,感天动地。绿洲延绵,沙魔敛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民生为本,福泽增益,百姓安乐,共享昌明。凉州之愿,无有穷期。承前启后,革故鼎新。困厄当前,不改初衷,绿洲之下,坚韧不拔。凉州儿女,共绘宏图,中华复兴,同舟共济!
六纬兮,姑臧遗韵,诗书礼乐,风土人情,艺术匠心,哲思深邃,世代传扬,精神恒远,文脉深植。
祝报高堂,喜庆盈门,店肆陈设锦绮器,华美蔚然成风尚;岁时佳节,皆相馈赆,礼尚往来走戚属,民风淳厚礼教盛。
凉州,重圣人之道,兼文武并重,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故文庙武庙相依而存,玉衡辉映武祠,天权耀光文曲。五凉迭兴,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各领风骚。五凉之盛,贯串四纪:初则前凉开基,与成汉、前后赵并峙;继而前凉犹存,前秦、前燕鼎足;再则后凉、后秦、西燕、后燕争锋;终焉南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南燕纷呈。凉州之英,雄图未央,五凉文化,辉映千古。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鼎迁江介,地绝河濆,归诚晋室,美矣张君,内抚遗黎,外攘逋寇。西凉之美,亦美矣!诸多学者如江琼、杜耽、程骏等人落籍于此,致力于经学研究。谢艾,著书立说,诗文有名。杨和、杨钦后裔杨叉,仕北魏,官至显位。常珍后裔常爽,笃志好学,博闻强识。阴常后裔多通五经百家,尤以阴铿文才出众。司马顺居武威,其后仕北魏。李伟之后,李顺与崔浩不睦,被追赠凉州刺史。刘氏本楚元王之后,学术颇丰。唐熙娶张轨之女,其子唐郓、唐褒侍奉北魏,后裔唐俭、唐寅皆有名于世。独孤伏俟之后,独孤信显赫一时。夫轨之兴学,开化一方,育才于野,使儒风蔚然,教化之功,泽被后世。凉州文化,承华夏之遗泽,反哺中原,诚宜感恩张轨;凉州之名,扬于四海,亦应拜谢张轨!
执今朝之柄兮,犹握往昔;握往昔之钥兮,未来可期。是故,知今则往昔可循,知往昔,则未来可鉴。凉史镜照古今,足以启迪后昆!
夫披甲胄以振阳刚之志,妇着华裳而发阴柔之韵。游踪十七巷,采撷汉唐风,推崇尚华之旅,鼓吹甲胄之巡。
维昔先贤有云:“不知有汉,遑论魏晋。”凉州之史,实半部中华通史也,自两汉迄魏晋,历十六国,及南北朝,至隋唐,延及西夏、元明清,代代相承,绵延不绝。余尝游博物馆,观览之余,与客交谈,皆讶异于此地之繁盛。
八君之首,谋士贾诩智慧光;八宗之祖,鸠摩罗什译真经。西夏状元,策举人,拓跋遵顼;凉州六杰,知方略,两河巨室。凉州四部,象四大洲,金庸撰作,钩沉其中,八思巴规京畿,阿尼哥构妙应。
精微机要,因述武威胜地,三县一区,玄奘河西都会。乃至金昌、白银之游,亦详为推荐。凉州食馔,脍炙人口,令人馋涎欲滴。客闻之,皆愿留连数日,亲尝风味。
此六维者,经纬交映,彰显凉史深邃,实乃华夏瑰宝矣。今人言凉州为西北雄州,惊世鸿颜!
嗟乎!雍凉智慧!一资既注,龙象斯引,链环相承,业海波澜。凉郡商策,化整为零,藏富于黎庶。斯乃智者之谋,亦凉区之常道焉。维时数字之妙,各有其德,而六者,实为完美之数。
盖因其真因子,一、二、三也,加之合六矣。曰:「一加二,再加三,其数六兮,恰合无余。」是以古人云:「六,完美之数也。」孝、友、睦、姻、任、恤,六行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也;《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也;猪、牛、羊、马、鸡、狗,六畜也;智、信、圣、仁、义、忠 ,六德也。
今有六新武威,各显神威,蔚为大观。
其一曰:“产业更优”,发展强劲,工农商贸,百业俱兴,若龙腾虎跃,气势磅礴,诚经济发展之宏图也。
其二曰:“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植树造林,压沙固土,绿意盎然,若青龙盘桓,护佑凉州,诚生态建设之伟业也。
其三曰:“文化繁荣”,社会文明,崇德向善,风清气正,人心向学,若百花齐放,文化之光华也。
其四曰:“城乡融合”,美丽宜居,城郭繁华,乡村富庶,若琴瑟和鸣,城乡一体,诚和谐社会之典范也。
其五曰:“治理高效”,平安和谐,法治公正,政通人和,若磐石之固,社会安宁,诚国家治理之良策也。
其六曰:“人民幸福”,共同富裕,民生殷实,合家欢乐,若春满人间,人民安康,诚社会福祉之根本也。
综上六者,皆凉州之美,非笔墨所能尽述,即使王勃作序,亦难穷其妙。
昔我搦管时,犹为草莽;今我挥毫际,已忝小名。
欲撰凉州,非朝夕之功,必日夕观览,方得其神髓;心有所感,情不能已,乃发为此赋,以抒胸臆。
凉土之概,实乃一绝!梦幻年华,六维更新;文脉绵绵,凉土赋兴。愿吾中华,繁盛永昌;桑梓之地,安宁乐康!
部分注释:
[1]雍垠:雍州,出自辞赋家扬雄《凉州箴》。
[2]紫巘:姑臧紫山,今凉州莲花山。
[3]金张许史:汉时,金日磾、张安世并为显宦。许广汉为宣帝许皇后之父。许史两家皆极宠贵。后因以此四姓并称,借指权门贵族。出自《汉书》。
[4]天下翕合:集中统一,这里指汉武帝的威望到达了河西。
[5]咸服王化:河西走廊归于汉武帝所有了。
[6]羁縻有度:这里特指南匈奴内附汉朝。
[7]张掖县地:清朝官修的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记载:“张掖废县,在武威县南,汉置,属武威郡。”李鼎超先生考证说:“武威城东南百廿里有张义堡。张义,即汉武威郡之张掖县。‘掖’从‘夜’声,‘夜’从‘亦’声,‘亦’音近‘义’而借用耳。”
[8]胡笳:东汉女诗人蔡文姬的诗作《胡笳十八拍》。
[9]改雍曰凉:西汉元朔三年(前 126 年),武帝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因此而得名《凉州府志备考》,至此从古雍州改名凉州,成为汉代十三州之一,领河西诸地,这为以后凉州制衡西北长达 1300 多年奠定了雄厚基础,姑臧故有“雍凉之都”之称.
[10]府廨:古代官署。
[11]嚆矢:一种带响声的箭。
[12]云汉:浩瀚星空,这里说凉州的名气已经充破了宇宙。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
[13]龙战玄黄:这里比喻很多不同的文化在凉州相遇碰撞,产生了融合。
[14]振旅:原意是整顿部队,这是特指武威金氏金日磾在西汉为汉武帝挡刀一事。
[15]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当时的华夏两大文化中心之一。
[16]以五凉文化为主,十六国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前凉、成汉、前赵、后赵;第二阶段:前凉、前秦、前燕;第三阶段:后凉、后秦、西燕、后燕;第四阶段:南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南燕。
[17]三才: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慕容洞唐于凉州雷台 甲辰秋
2024/8/20
阅读更多:
声明:笔者才疏学浅,本文如有遗漏错误,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