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月度数据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46.5GWh,TOP10企业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松下、中创新航、SK On、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中国企业装机总量超214.1GWh,占据TOP10的6席,且普遍跑赢前十增速均值;日韩企业难掩跌势,艰难应对中企“围剿”。
失速的“老大哥”
曾几何时,日韩企业在全球锂电产业取得的成就令人侧目。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发布全球首款量产型18650电池,这款应用于索尼Walkman的便携式、可更换的圆柱电池代表着液态锂离子电池已经全面实现商业化,锂电池开始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后,日韩企业你追我赶,加大了在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探索。
三元锂电池便是日韩企业研发创新的最得意之作,轻松超20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可以进行更多的充放电循环,作为十年前的绝对主流技术方案,诸多优点加持的三元锂电成功帮助松下、LG、SK On等一批日韩企业打开了全球锂电市场,在动力、储能领域一度表现得十分耀眼。
但随着中国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开发,以日韩为代表的三元锂电发展开始“失速”。动力装车方面,三元锂电市场份额被磷酸铁锂加速蚕食,中低端电动车型全面“沦陷”,仅剩高端车型仍在苦苦支撑,但仍难掩颓势。
如果说三元锂池在动力应用领域被磷酸铁锂电池有些意外,那么在储能应用领域被反超则是一种必然。由于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电解液极易在化学加热的条件下生成可燃气体,燃烧爆炸风险指数级上升,且极易产生复燃。去年美国加州Gateway储能电站因系统短路发生燃爆,在尔后的一个月中发生7次复燃,给当地消防安全及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负担。
从应用端看,全球最早一批储能电站绝大部分都采用了日韩三元锂电方案,其中应用LG电芯的储能电站火灾发生率“一骑绝尘”。据对已公开数据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投运的早期大型储能电站中,应用LG电芯而又发生热失控失火的储能电站已达两位数之多。
目前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仍未明确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限制三元锂电在储能端的具体应用,当然这里不包含中国。在政策与市场导向下,磷酸铁锂储能在全球发展势头迅猛,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楚能新能源等一批技术实力强劲、产品体系完备的锂电企业持续发力,接连斩获国内外储能电芯供货大单,使中国智造名片又新增一个产业化烙印。但于日韩锂电企业而言,中企的崛起无疑无疑加剧了自身发展的“失速”。
傲慢终结恶果
事实上,已有日韩锂电巨头开始“掉队”。年中,韩国电池企业SK On在二季度财报中表示,由于其下游客户在欧洲和美国电动汽车销售令人失望,导致公司正面临危机,并且已经连续十个季度出现亏损 。SK On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亏损额扩大至3315亿韩元,较去年四季度的亏损额扩大了近17倍,销售额同比减少了49% 。
随后不久,SK On宣布进入“紧急管理状态”。首当其冲的是,SK On的首席执行官李石熙发布了一系列节约成本和改善经营的举措,并且宣布在公司实现盈利之前,将放弃20%的年薪 。很快,降薪范围波及到了公司管理层,所有高管工资将全部冻结,直到公司扭亏为盈 ;由于业绩低迷,SK On还宣布了一系列削减成本的措施,包括减少高管福利和业务推广费用,以及规定海外商务旅行必须乘坐经济舱 。
而此前“重仓”匈牙利新工厂的SK On也不得不忍痛割肉,谋求运营方面的支出收窄;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大量投资也未能得到预期回报,这加剧了集团公司的财务困境,也倒逼其母公司收缩欧美投资并推迟相关工厂建设。在中国锂电企业纷纷出海谋求更多市场份额的当下,在全球范围内削减工厂数量毫无疑将成为SK On的“断臂之痛”。更有消息传出SK On母公司SK Innovation正考虑与SK集团的能源子公司SK E&S合并,以改善运营收益,如此一来曾经的锂电“老大哥”之一,SK On或将成为历史。
原来的“老大哥”何至发展于此?这可能多少与日韩企业笃定“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是锂电池的最终形态有关,但“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可以靠着三元锂电池的技术积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儿”,面对中国磷酸铁锂技术产业化的突飞猛进,那种漫不经心、迟缓应对早已为之后的故事走向埋下发展伏笔。
一如《三体》中那句振聋发聩的警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