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郭华庭
一生的“苦与累”,原有定数。不知此论出自何人何处。年少时心存疑异,总觉得持论者或因溺于情绪,不过是苦累缠绕之后的喟叹与无奈而已。用“定数”来释怀人生,这大概是一种无奈的智慧吧。
暮色苍茫之中,回眸几秩岁月,自己身心所遇的磨砺,再来品味苦累“定数”,遂觉大有深意。生活的节奏慢下来之后,思考的节奏也跟着慢了下来。事缓则圆,思维之周致与细密可矫正认知上的局促与偏差。
纵览自己与更多人的成长,苦累,这个“定数"冥然有存。虽然这个定数,不好界定出具体的、显性的数量,但成长路上,各个阶段大概经过的场景、必缴的学费与心智、体能的付出,是有迹可寻,有源可溯的。“定数”这个模糊概念,是对苦累的哲学定义与成长过程的总体考量。
把漫长的人生历程总括成“苦累有定数”,似可超脱审视成长中的成败得失,从困顿中解放出来,让灵魂与“苦累”和解,与逆挫握手,而不是对立、逃避、撕裂。古圣先贤能够“处涸辄以犹欢",这是面对苦累的心态,面对不期而至磨难的修为。今之“以苦为乐”,当是置身“苦累”而乐以待之,这源于理智、自信,也蕴含着憧憬未来,寄望美好的情怀。以当下之苦累赢得他日之闲逸。对“苦累”认识上的超越、实践上的親和,是生存中的一个大命题,切不可让真理沦为称时应景的说辞。
在认知中,我们常常对“苦累”的面目与意义局限于一个维度、一个层面,而其对人的精神引导与力量的支撑,却没有被充分地予以关注与生发。
苦累,这个定数,是个向量而非矢量概念。
如果“苦与累”方向错了,那么,这样的“苦与累”会导致恶性循环,会有吃不完的苦,受不尽的累。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苦与累,是正向而非负向的。
从人的成长周期看,自幼稚开始,必当能吃学习的苦;壮岁时期,能受征战南北、打拼天下的累,能忍不该忍的气。……风雨兼程,一路前行。自立、自信乃至自强于社会,是一个反复吃苦受累的过程。运气好的,苦累与成长成正相关,此谓之人生顺利。倒霉蛋,则逆挫频发,屡遭围堵,苦累犹加纵深。
其实,以上这两种,是从两个相背的端点看问题的,强调了环境际遇,看到客观多,强调主观少。对事业人生顺遂者,总是偏向运气归因;而碰壁者,总觉得是上苍不眷顾,怨天尤人。如此认识与判断,则是视角上的差异。幸运者与倒霉蛋,只是在“苦累”的路径与阶段安排上的不同,苦与累的体验感觉存在个性差异罢了。人的成长,也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见贤思齐,学他人所长,也是起码的品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解读成长的指数上,要作横向比较,与他人竞长短、比高低。因为,考量一个人的成长,作自己的纵向比较才呈现其本来的应有的意义。
一个人,付出努力,吃苦受累,是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苦累的缺失,成长势必不足。畏惧苦累,幼年学不进、壮年无作为,久久欠帐,成长亦无从谈起。成功、幸福之神也将遁迹隐形。
苦与累,是生理感受,也是精神体验,笔者以一孔之见,冀望听到大家之高见。
2024.8.18
于沪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