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诗一向优美,意境和凝练是特色。

对于西方诗歌,了解不多,只看过一些海涅的诗。但可能是中文版,总感觉不太习惯,但又不懂德文,就难理解海涅的诗到底特色在哪里。

《必要的角度》倒是打开了一扇门,去理解西方现代诗歌,尤其不同诗人的特点。

当然书里还谈到了翻译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去翻译西方诗歌,直译好还是意译好?

而一个诗人该如何成长?在此书中也有一个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灿然,是诗人也是翻译家。《必要的角度》是他的一篇评论集,最核心的讨论便是语言成为诗歌的奥秘。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西方现代诗人的一些评论,第二部分是对西方诗歌翻译问题的讨论,第三部分则是对诗人的成长以及写诗歌的一些感悟。

诗人各有千秋

诗人各有千秋

沃尔科特成长在加勒比海,连接着欧洲、非洲、中美洲,孕育了各种冲突。沃尔科特既不是白人,也不属于黑人。他的祖父和外祖父是白人,祖母和外祖母是黑人。文化上的激荡让他有两种视野又无法调和的困境。诗歌成了他冲破阻碍跨越身份的凭借。他的诗歌明亮练的充满阳光空气的元素

希尼的诗歌贵在语言精炼,以至于翻译时加入其他的词,就感觉多了水分和累赘。同样他喜欢用生僻词造成了翻译的困难。他认为诗是个人的,内心的,自我愉悦的。而他的诗歌就讲出了平民的心声。

布罗茨基曾受到阿赫玛托娃的赞赏。崇拜奥登,也受到奥登的照顾。他的诗歌模仿了奥登,又超越了奥登,具有多样的风格,讲究工整严格。

蒙塔莱的风格凝练,带着持久的沉思,他的诗能引导读者进入世界风景,他的诗蕴含感伤忧伤和对世界不解的迷茫与反思。金斯堡则属于自白派,一有着辛辣的笔锋。帕斯认为现代性等于批判性,诗是孤独的反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尔维诺谈未来的文字

卡尔维诺谈未来的文字

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篇是令人惊艳的,作者将卡尔维诺的一次演讲内容记录并做了分析。卡尔维诺很早就已经对未来的文字做出了判断。他认为未来的文字必然是轻快的,能够准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视觉信息。

所谓轻,就是读着不累,文字重量不高。所谓快,是很快能呈现故事的特点。但他提醒不要跟着媒体发展,那会抛弃一些文字的特性。

卡尔维诺认为在用文字表达之前,视觉已经告诉我们故事的样貌。文字的精准性决定了视觉呈现的完整度。

作家需要各种知识来充实自己,既能获得灵感,又能得到素材。因而多样性是必须的。

现代社会,所有的事物都在争夺人的注意力,短视频的出现尤其厉害。人更容易被视觉信息所吸引。相对而言,文字就逊色一些,文字转成视觉形象,需要动脑。

如果想要吸引注意力,确实需要降低大脑的负荷。卡尔维诺说的轻快十分精准地满足了这个要求,准确性同样降低大脑的运作困难。

就这方面来说,卡尔维诺对未来文字的判断精准得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必要的角度》最后一篇是作者亲手写的增订版后记,列举增订版做的调整。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非常谦逊的,尤其对第二部分的内容,说之前自己有些狂妄了,属于无知者无畏。如果是今天的自己,一定不会这么“大放厥词”。

不管是不是无知者无畏,至少内容挺有说服力,正是这部分内容,让我体会到英语原诗与翻译作品的差别,体会到译作的不同。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诗的标题:Do not go gentle in theThat good night。

最好的翻译是: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

直白,浅显,带着韵味。

让我理解西方诗歌,《必要的角度》做到了。

【文/云玖弋】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玖弋阁,一周一书评,更多新书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