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意安

金融与实体共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实现经营局面的全面突围,必须攻守兼顾,一方面多措并举压降风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尽快找到新的增长动能,夯实经营底气,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近日,浦发银行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资产质量全面企稳,拨备覆盖率连续三年上涨——几大核心指标的归位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浦发已经找到了“突围”之路。

01

激活“数智”基因

“科技”之于浦发而言,亦术亦道。

“科技”的内涵其实分两层: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前者用用科技力量进行自身赋能,升级服务范式、提升服务效率,这也是浦发银行聚焦“数智化”战略的原因所在;后者则是作为战略主赛道,成为浦发银行的重要特色业务。

对科技金融客户旅程的每一环节,从拓客、服务到贷后,都进行了充分的数智化革新。

2024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完成了“抹香鲸”数智拓客工具的开发部署,用大数据手段挖掘科技企业需求,颠覆了扫楼、陌拜、转介绍的传统作业方式,大大提升一线精准触达客户的效率。

此外,研发了绘制全市场科技企业数字画像的“科技雷达”,精确定位每一家企业在同行业、同赛道、同地区中的相对坐标,以数智化手段扫描、探查各发展阶段的无形资产价值。并以海量数据为驱动,实现对科技企业赛道、行业、时空、坐标、商业模式、技术发展趋势的全景、全维度分析,同时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对科技支行进行扩容,打造一批科技金融专家、专才队伍,持之以恒地提高客户“端到端”服务能力,促进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02

攻坚科技赛道

不同于传统行业,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来自于一些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意味着科技金融很难通过强抵押的手段来实现风控。此外,科技企业的发展轨迹往往也很难拟合出一条斜率平滑的增长曲线,初创期的企业往往面临各种资源掣肘,而一旦熬过奇点就开始了爆发式增长。而从0到1和从1到N的阶段,企业的金融需求也完全不同。

这些特质给科技金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意味着,要拿下科技赛道优质的头部客户,银行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经营能力。

综合经营能力是一些复杂能力的集中呈现,除了资本金、科技能力、产品能力这些外化的因子,还有一些难以被量化的软实力。比如,对跨行业专业技能的掌握,对行业发展周期的理解,对企业需求的洞察,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躬身入局的诚意。

浦发银行将自身定位于“成为科技企业首选伙伴银行”,除了银行体系“浦创贷”、“浦投贷”、“浦新贷”、“浦研贷”、“浦科并购贷”等贷款产品,浦发银行集团内的融资租赁、担保、基金、信托、理财等各个子公司也紧密联动为科技企业落地赋能。通过“股、债、贷、保、租、孵、撮、联”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前置性地发现客户的需求,并为客户全周期、立体化的深度服务。

03

对公挑起大梁

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对公贷款总额3.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9.49%,增量为2695.96亿元,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

对公业务的增长弹性取决于经营赛道的选择。2023年9月,浦发银行新一届班子就位,明确了“数智化”战略,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随后,一系列组织架构改革随之启动,为全量客户经营打造合力。

上半年,“五大赛道”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科技金融作为浦发银行的战略主赛道,“浦科”系产品拥有相当的市场拥趸。截至6月末,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4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

供应链金融赛道,加快建设“浦链通”数智供应链体系,搭建“浦链e融”平台,为供应链末端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撑核心企业稳链、固链、强链、补链。截至6月末,已累计服务供应链核心客户2781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22998户。

普惠金融赛道,打造企业级、系统级的数字普惠生态,推出“4+N+X”普惠特色产品,截至6月末,公司普惠两增口径贷款余额4498亿元,两增口径小微贷款户数超32万户。

跨境金融赛道,整合集团各持牌机构和跨境交易服务平台优势,推出“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承接海外客户“引进来”。上半年浦发银行跨境活跃客户超3万户,实现跨境业务量超2万亿元,跨境FT贷款规模974亿元,跨境人民币融资余额12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5%。

财资金融赛道,通过“零售融合、公私互动、集团协同、境内外联动”的方式,以及“平台化、数字化、生态化、专业化”的打法为客户创造价值。截至6月末,服务个人客户近1.63亿户。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逾9万亿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要破局突围、树立信心、重塑荣光,需要的不仅仅是态度,更是扎扎实实的业绩。目前“五大赛道”开垦阶段已基本结束,发展模式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赛道业务肩负起发展的责任,将成为主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