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节度使在地方上的权力过大,地方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同时由于皇权的衰弱,使得地方对中央隐隐产生了威胁,藩镇割据的局面使数位帝王束手无策。
唐宪宗即位后,为了改变朝廷衰弱的局面,开始了对节度使的的权力加以限制,并逐步把部分权力收归中央。唐宪宗的一系列做法最终还是引来了部分节度使的不满。公元815年初,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造反,唐宪宗命令出兵平叛,但是当时唐王朝中央的权力和实力已经对地方上没有绝对的控制力,这场叛乱竟然持续了很久还没有被平定。双方竟然僵持了下来了。
一时间朝堂上下对平叛的事有了别的想法,朝堂上下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认为淮西的战略地位过于重要且靠近东都洛阳,和大运河。一旦放任不管对朝廷的威胁太大。”主和派“则认为经过八年的战争朝廷的国力已经日渐空虚,如果在打下去有可能朝廷的经济会直接崩溃。
两派人吵的不可开交,当时理由都很充分。唐宪宗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决断。其实此时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也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于是吴元济向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求援。这两位节度使对朝廷的命令也是不听从的,当时看到此次唐宪宗平叛的决心也害怕朝廷对他们这些地方节度使各个击破,于是联名上书给吴元济求情,但是被唐宪宗果断拒绝了。唐宪宗的态度让李师道更加的害怕了,在和谋士一方商量后李师道认为,皇帝决心平叛的原因是因为主战派的武元衡和裴度的支持。于是李师道决定派人刺杀武元衡和裴度两人。
公元815年六月,丞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样上朝,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有大批刺客从暗处一涌而出,用弓箭射武元衡乘坐的马车,武元衡的随从们四散而逃,刺客们直接把武元衡的马车牵走,砍掉了武元衡的头颅并带走了。同一时间,御史中丞裴度也遭到了袭击,但是裴度的家仆死死的拦住了刺客,才使得裴度逃过此难。唐宪宗知道后震怒,命令关闭城门捉拿凶手,同时发出悬赏,结果经过几天的搜索并没有抓到凶手。
此时有人举报说,成德节度使进奏院(类似于驻京办的机构)的军卒在武元衡被杀当天形迹可疑。同时朝中有将领控告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刺杀武元衡。于是唐宪宗命人将这几名军卒抓了起来了。经过刑讯审问后几名军卒承认了刺杀武元衡的事。唐宪宗下令斩首了几人。
这次刺杀事件也让唐宪宗下定了决心要平定叛乱。唐宪宗任命裴度为丞相继续平定叛乱,李师道在知道唐宪宗决定继续平叛后又命人气度在洛阳制造祸事,结果这次李师道的人刚浅入洛阳就被抓到了一番审问过后不仅交代了要在洛阳制造恐慌的企图还交代了刺杀武元衡的经过,但是刺客早已逃走了。至此武元衡被杀的真相才大白天下。
李师道的行为使得“主和派”彻底没了声音,于是朝廷坚持对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用兵,历时三年终于平定了叛乱。吴元济战败后李师道向朝廷求和,不久后造反,唐宪宗下令平叛,大兵压境之下没过多久,李师道被部下所杀。一时间各地节度使纷纷上表效忠朝廷唐王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