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
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建文帝。
朱元璋临死前,为了让温和厚道的皇长孙能顺利继位,不惜除掉开国功臣,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至于朱允炆的那些皇叔们,也几乎都被朱元璋派去边疆守卫国门了。
就算这样,建文帝还是没保住爷爷传给他的大明江山,只当了不到五年皇帝,就被他四叔燕王朱棣夺了位。
1402 年,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打进南京,城里的官员几乎都没抵抗就投降了,朱允炆也失踪了,他到底去哪了,到现在也没人知道,这也成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大谜团。
可是《明成祖实录》里说,朱允炆是觉得守城没戏了,怕燕王会折磨他,就在宫里放火自焚了。
当然啦,这说法没啥证据,史书都是上边人写的,就当朱允炆真是以身殉国吧。
据史书记载,朱棣打进南京后,朱允炆的亲妈吕太后(就是朱标的老婆)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全都被朱棣抓住了。
那这些人的最后下场是怎样的呢?
【宗庙千年恨】
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正值盛夏,南京城被令人窒息的闷热所笼罩。
曾经用铁血手段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现在已经年老体衰了。
自打太子朱标死了以后,朱元璋的身体就越来越差,现在他也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活不了几天了。
朱标在世的时候,朱元璋有多宠他呀?
这么说吧,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没哪个太子能像朱标一样,得到皇帝百分百的信任。
后人都讲,明太祖的儿子全是朱元璋的孩子,唯独太子朱标,是“安徽农民朱重八”的孩子。
事实上就是这样,朱标是朱元璋跟马皇后的大儿子,在红巾军起义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一起打天下了,在军队中的威望一点都不比朱元璋差。
不过朱元璋没怕他,还一直把他当成
骄傲,完全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朱标 13 岁就被立为太子了。
洪武十年,朱元璋下令:国家大小事情,都要先报给太子,等太子看了后,再呈给皇上,所有政务都要以太子朱标为标准。
搁在别的朝代,就算太子是皇帝最看重的亲儿子,皇帝也会多少防着点,最忌讳太子越过自己处理朝政、拉帮结派,就怕太子的权力比自己还大。
但朱元璋可不这样,他就怕朝臣们不把朱标当回事,所以用各种政策给太子“撑腰”,巴不得满朝文武都听他的。
他甚至还把常遇春的嫡长女许配给了太子,并且亲自促使太子“拉帮结派”,将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全都安排到了太子身边。
洪武十年时的朱元璋,正处于巅峰状态,他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精力都是一流的,根本不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所以他颁布这样的律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捧太子。
朱标在朝中权势滔天,除了朱元璋的
助力,当然也靠他自己的本事。
朱标这人心地善良、待人宽厚,当上太子后也从不自视甚高,一直都把百姓放在首位,还常常在朱元璋“犯浑”的时候,当众“骂”醒他。
虽说朱元璋每次都气得直跺脚,觉得这熊孩子不给自己面子,但他心里其实还挺高兴儿子这么有胆量的。
所以,不光是朱元璋,他手下的那些大臣们也都打心眼儿里敬重、喜欢朱标。
但是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朱标因病离世,当时只有三十八岁。
朱元璋知道这个事儿的时候,跟挨了雷劈一样,全国上下都特难过。
但老皇帝没功夫伤心太久,继承人还没定,现在朝廷里的人都各有心思,都死死盯着这个位子。
【“清君侧,靖国难”】
大伙都觉得朱元璋会在其他儿子里挑一个,可没想到他竟然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当皇长孙太子。
朱允炆倒是遗传了他爹的宅心仁厚,可其他方面就不咋地了。
朱元璋当然清楚,他担心长孙朱允炆
驾驭不了手下那帮骄兵悍将,所以在册封朱允炆之后,朱元璋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立马着手为朱允炆清除所有潜在的障碍。
他先把开国功臣都清理干净,然后把儿子们都封为王,让他们去边疆守卫国家。
一三九八年,朱元璋去世,他的长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朱允炆当上皇帝后,为了让皇权更稳固,听了大臣的话,决定削藩,慢慢收回守边疆的藩王们手里的兵权。
其实削藩这政策没问题,本来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方法。但错就错在,他的做法太急了,根本没考虑那些藩王的感受,直接就给人家“大动脉”来了一刀。
本来那些王爷对这个小娃娃就不太乐意,现在还拿他们开刀,他们能乐意吗?
特别是燕王朱棣,接到圣旨立马就火了。
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1380 年被封燕王镇守北方,他重兵在握,威风凛凛。
“皇上要是真想削藩,那就是想弄死咱们,”朱棣在燕王府里跟身边的心腹说,他声音不大,“咱们没别的路,只能自保,没准……还能把他换了。”
于是在朱允炆登基的第二年,朱棣就造反了。
他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搞了
个靖难之役,说是要“除掉朱允炆身边的坏人”,其实就是想造反。
【燕王密谋】
在北平燕王府里,朱棣和他的亲信们没日没夜地商量着。
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动燕王府里的竹帘,朱棣站在窗边,看着远处的都城。
他眼神坚定,说道:“是时候了,别再犹豫了。”
朱棣的老婆是徐达的小女儿徐妙云,所以他和徐家人的关系肯定不一般。
他的好友兼心腹,是徐达的儿子徐辉祖。
徐辉祖可是跟着他爹一起追随过前太子朱标的,他心里对朱标那一脉多少还是有点感情的。
因此他曾经试探性地问过朱棣,等成功之时,他会怎样对待朱标妻儿?
那会儿朱棣沉默了一会儿,慢慢说道:“这也是没办法,他们的命,早就定了。老天让我当皇帝,我肯定会好好对待嫂子和侄子们,但形势逼人,有些事不得不做。”
徐辉祖听罢松了口气,不再多言,转而一心一意替朱棣谋划。
等时机一到,朱棣的大军就偷偷往南进发。
与此同时,南京城里的朱允炆也早有预感,他望着阴沉的天空,心里没来由地多了些慌乱。
宫墙内外,众多守卫巡逻更紧,但这些全都没啥用。
吕太后在内宫听着外头的风声,攥紧佛珠,默默祈求:“求佛祖保佑我的孩子,保佑这江山。”
她最懂自己的儿子,朱允炆性格太软弱,根本没法处理诗句变化。
这当口儿,一个内侍急急忙忙走进来报告:“太后,燕王的兵马已经快到南京啦!”
吕太后手里的佛珠掉在地上,一行眼泪流下来,大局已定。
【长孙一炬,可怜焦土】
1402 年,朱棣的大军已到南京城下。
城门关得紧紧的,城墙上的守卫也很多,但那感觉很压抑,让人都喘不过气来。
没一会儿,朱棣的大军就冲破了城门,直奔着皇宫去了。
据《明成祖实录》所记,建文帝朱允炆明白大势已去后,心灰意冷,不想再活在世上,便自己点火,把大明皇宫烧了个精光,自己也在火海中丧生。
这会儿朱棣骑在战马上,身上穿着铠甲,眼神平静得像水一样。
徐辉祖骑马到身边小声说:“殿下,宫里着火了,建文帝和吕氏可能出事了。”
朱棣皱了下眉头,马上说道:“进宫,一定得找到他们,死的活的都行。”
大军得令闯进皇宫,怎料此时只剩一片废墟和无边火海……
朱棣站在烈火熊熊的宫殿前,目光幽深难测。
最后,侍卫们把只剩一口气的吕太后带到朱棣跟前,等吕太后回过神,瞧见小叔朱棣,眼里立马噙满泪水。
她指着那片宫殿废墟,声音因害怕和伤心而颤抖:“你咋能这样?他可是你亲侄子啊……”
朱棣沉默一会儿,慢慢说:“嫂子,我这是为了大明的天下,皇上被奸臣迷惑了,我本来只是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等把奸臣都铲除后,我肯定会自己离开的。”
瞅着大哭不止的吕太后,朱棣又说道:“允炆糊涂哇!我是他亲叔,我咋能害他?”
(http://www.fpyfg.cn)
来源:http://www.nayoua.cn
(http://www.downphoto.cn)
来源:http://www.9428sf.cn
(http://www.wyw115.cn)
来源:http://www.top120.cn
(http://www.wmmqq.cn)
来源:http://www.mtoqfs.cn
(http://www.wvcgn.cn)
来源:http://www.shuangyachem.cn
(http://www.pellepelle.cn)
来源:http://www.louisass.cn
(http://www.azhls.cn)
来源:http://www.trcq.com.cn
(http://www.zhou-zhi.cn)
来源:http://www.xwxny.com.cn
(http://www.wangdali.cn)
来源:http://www.fkfc.com.cn
(http://www.yazhouren.cn)
来源:http://www.ciysu.cn
说完,居然就这么哭倒了,瘫坐在地上。同时悄悄让人继续找,要见到活人,就算死了也要见到尸体。
这会儿朱棣的真情有几分,外人不清楚,但在吕太后看来,他就是做样子给天下人看的。
可知道了又有啥用啊?
如今局面已定,要是不顺从,自己和其他孩子恐怕都得死在这里。
啥都不想了,吕太后在宫人的搀扶下哆哆嗦嗦地站起来,下了道太后谕旨:建文皇帝年纪小不懂事,信了奸臣的话,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现在他知道错了,上吊自杀向列祖列宗赔罪。国家不能没皇帝,我请燕王以国家为重,登基当皇帝,接管大明江山……
朱棣一看这嫂子挺识趣,立马两眼泪汪汪地扶住她,假模假式接过圣旨,保证肯定不辜负嫂子的期望。
这会儿,前太子朱标还有仨儿子、仨闺女、孙辈几个人活着,而且都被朱棣攥在手里。吕太后挺聪明,给朱棣一个顺理成章的机会,其实也是在逼着朱棣好好对待朱标后代。
【永乐盛世】
建文四年底,朱棣顺应天命,遵吕太后谕旨登基,成为大明第三位皇帝,定年号为永乐,后世称其为明成祖。
朱棣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大一统朝代中,靠“造反”成功坐上皇位的皇帝。
他文武双全,打造出永乐盛世,还被一些现代网友调侃为“六边形战神”。
朱棣称帝后,编了《永乐大典》,这书里有很多文献资料,那时候被叫做“第一百科全书”,给中华文化的传承,留下了很多财富。
而且朱棣用强硬手段平定了藩王的动乱,还曾五次亲自带兵出征,统一了周边的藩属国,让“万邦来朝”的盛景真正出现了。
在朱元璋之后,他一人打造了明朝的又一巅峰,真可谓“文可治国,武能安邦”。
可是,朱棣不是神仙,他纵然是位贤君,但也有所有皇帝的“通病”——爱猜疑。
吕太后和朱标后人被朱棣抓住后,他们并没像吕太后想的那样,真能一辈子富贵平安。
一天夜里,朱棣去深宫探望被软禁的吕太后,他泪流满面,与吕太后一同怀念大哥朱标,接着就“图穷匕见”了。
朱棣犯难地说:“嫂子,以前允炆是皇上,您当太后那是理所当然,可现在我才是皇帝,如果您还是太后,怕是会有人说闲话啊……”
吕太后怎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当下马上派人把太后印取来,真心实意地说:“嗨,这都是虚的,我不在意,只要咱自家人好好的,咋着都行!”
朱棣见她挺上道,满意地点点头,让人拿走了太后印,然后假模假式地关心了几句,就再也没到这儿来过。
以后就没吕太后了,只有“懿文太子妃”啦。
打这起,朱棣接连收回了朱标几个儿子的权力,把他的二儿子朱允熥贬为平民,流放到福建漳州。虽然暂时保住了命,但朱允熥心里对朱棣充满怨恨,也清楚这位皇叔肯定不会真的放过他。
没过多久,朱允熥就被朱棣叫了回来,就因为他说了些不满的话,便被除去了宗籍,最后死在了凤阳的牢房里。
朱标的另外两个儿子朱允熞和朱允熙,也都没逃过类似的命运,不是被贬为平民后“意外”身亡,就是在囚禁中郁闷而死。
朱标那三个闺女,都已到了出嫁的年纪,也都嫁人了,对朱棣没啥大威胁,不过她们的夫家也一直没被重用。
由此可见,朱棣虽说会善待朱标后人,可实际上却并非这样。
几个月后,懿文太子妃平静去世,不过并未引发太大轰动。
朱棣亲自操办了她的葬礼,让她和朱标葬在了一块儿。
风儿吹过她的坟茔,驱散了所有的悲痛,也将这场权力争斗的余波,慢慢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结语】
朱棣小时候挺聪明,文也行武也中,但他哥朱标太牛了,所以他一直都不受他爹待见。
朱元璋孩子多,朝堂事也多,所以根本没在意过不起眼的朱棣,对他也没啥关照,甚至“朱棣”这名字,都是到他七岁了,朱元璋才想起来给起的。
可朱标不一样,他本来就比朱棣大不少,长兄如父,朱棣出生后,朱标就差不多承担了“父亲”的角色,教他读书识字、为人处世。
朱棣跟朱标感情很深的,他是有野心,可要是建文帝不削藩,不把他逼急了,他也不会走绝路。
要是朱标没去世,朱棣对他大哥的感情那么深,肯定不敢、也不会去造反。
可惜啊,世上没有“倘若”这种说法!
【参考资料:】
《朱标传》万象,中国知网,2021 年第 9 期。
知网有篇论文叫《明成祖史迹考证》,作者是宋松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