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可以概括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存在、实质和同一性,让我们来看看康德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存在的。
伊曼纽尔-康德是 18 世纪普鲁士的哲学家,在那个时代,哲学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自我认识上,我们是如何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的? 这些知识从何而来? 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康德时代的许多哲学家将经验主义视为获得真正知识的唯一途径,经验主义认为知识只能通过感官获得(眼见为实)。
如果某样东西不能被看到、尝到、触摸到、听到,亲身体验到,那就无法获得真正知识。
为了反对经验主义,康德的许多追随者都信奉理性主义,认为理性而非经验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例如,我的眼睛看到一个三维的怪物正从屏幕上跳下来,但我的理性思维却让我知道它不是真实的,眼见不一定为实,推理才是。
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致力于在这场关于自我认知和感知的争论中找到一个中间立场。
根据他的观点,人类有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它们统一起来赋予我们意识。内在自我由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理性智慧组成。外在自我包括人们的感官和物质世界。
为了更进一步解释他们的观点,必须用一些相当高深和模糊的术语, "感知"(apperception)和 "表象"(representation)来描述自我。
康德认为,感知发生在内在自我中,感知就是我们如何在精神上把新观念吸收到旧观念中去。通过理性推理,它是我们理解新事物的方式。
人们可以用我和我的狗来举例说明感知。我的狗重约 200斤,体型庞大。因此,当我遇到一只 80斤的狗时,我不会觉得它很大。
然而,对于一个整天和一只小吉娃娃呆在一起的人来说,这只 80斤重的狗就显得很大了。
我对 "大 "的理性思考是基于我对我的大狗已经形成的认知,而他们的理性思考是基于小吉娃娃的犬类。它们既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只是基于无法通过感官体验的内在推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