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及二战的日本投降过程,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点。
是美国加入战场并向日本本土投放两枚原子弹,从而彻底结束了二战的太平洋战场,美国原子弹是推动二战走向结束的关键因素。
但真实情况是这么一回事吗?我们要知道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是在1945年8月6日,向长崎投放原子弹则是3天后的8月9日。
等到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则是来到了6天后的8月15日。
如果原子弹真有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日本应该在广岛遇袭后就第一时间投降才对。
这便是为什么日本专家直言,二战日本的投降与原子弹无关,而是因为苏联的一个公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日本的战争观念
想要明白日本为何在最后关头选择投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日本近现代社会以来的战争观念。
日本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为什么敢于深陷世界规模的大战当中,没考虑过后果吗?
就拿二战后期日本采取的一系列决策为例。
对朝鲜半岛乃至中国发动战争,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这是成为世界级强国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可为什么在战争形势逐渐明朗,取得最终胜利已几乎不现实的二战中后期。
日本却像是发了疯一样去进攻美国,与大洋彼岸的军事强国美国爆发冲突?这不是加速自己的灭亡吗?
这就是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深思熟虑过的一个问题,该通过怎样的形式来结束这场战争。
在二战期间,日本与多个国家爆发冲突,该怎样让这场战争落幕,将所有国家全都占为己有吗?
日本也知道以自己的体量,光是一个中国都吞不下去,更别提其他的国家。
所以日本吸取了自己在日俄战争中获得胜利的经验,即在战场取得尽可能大的优势。
然后再在第三方国家的斡旋下,签署一份有利于本国的停战协议。
明白了这一底层逻辑,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日本在二战中后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
这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日后的停战谈判给自己增加优势,通过外交的手段来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海外占领领土。
毕竟对于当时的日本人而言,这么一块小小的岛屿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野心。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论是在战争初期还是已经展现颓势的战争中后期。
对于当时的日本政府而言,结束战争的方式只有两个选项,要么取得彻底胜利,要么与同盟国进行停战谈判。
这样的思想观念,或许会让身为后人的我们感到不解。
通过历史书上提到的一系列迹象,几乎都不难发现在1945年日本已不可能取得战胜的可能。
就这么打下去,甚至连谈判的筹码都可能保不住。
日本政府从上至下,难道都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洗脑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在1945年2月,也就是战场形势极为明朗的时期。
日本政府内部的部分高官,例如吉田茂、岩渊辰雄、殖田俊吉等人,都曾提出以换取天皇战后优待的方式来向同盟国投降。
可提出这一建议的后果又是什么?
日本宪兵部队得知此事后,开始大规模逮捕国内反对战争继续进行的人士,甚至有人提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自杀式反击战略。
这就是军国主义下的日本,铃木内阁曾有过这样一种观点。
日本本土从未彻底被他国势力攻陷,2000余年的日本史也从未面临过战败沦亡。
让当时的日本选择投降,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二、原子弹起到的作用
的确,身处21世纪的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一系列资料来了解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可换个角度想一想,在近百年前原子弹刚刚诞生并加以运用的那个年代。
日本高层能像现在这样了解原子弹的威力吗?事实上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对结束战争并未起到太大的影响。
简单复盘日本投降前几个月发生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
首先就是1945年7月26日,在战争形势几乎不可逆转的情况下,盟军领导人发布《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并将其定义为最后通牒。
当时是这样描述的,如果日本还不肯投降,日本本土将遭受彻底的破坏。可当时的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呢?
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和当年的《开罗宣言》一样是在喊口号,根本没有把这份宣言当回事。
然后就是美英两国密谋,最终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广岛成为美军原子弹袭击日本的第一个目标。
在原子弹袭击当天,日本的反应是什么呢?只是单纯认为广岛遭受了一次盟军的轰炸。
直到当天晚上,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外发表声明,宣布已经对日本广岛使用了新式武器。
日本这才知道广岛这次受到的,是史无前例的原子弹攻击,破坏力远超出传统的导弹轰炸。
既然得知日本受到原子弹袭击,当时的军国主义政府有考虑过投降吗?答案是并没有。
早在1940年,日本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所长,就向日本政府提交了关于研究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
该计划于1943年正式落地,并被政府命名为“仁计划”。
也就是说对于原子弹这一威力巨大的武器,日本政府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清晰的认识到原子弹的威力与研制难度。
正是因为对原子弹有一定的了解,在广岛遭受核武袭击以后,日本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认为。
美国没有大规模的对日本本土使用核武器,说明美国大概率只有一枚核武,且在短时间内也难以生产第二枚。
很可惜,美国军令部预判到了日本的预判,在广岛遭受袭击以后,短时间内又向日本长崎投放了第二枚原子弹。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在对外放烟雾弹,以彰显美国拥有充足的核武器库存。
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日本政府还幻想着有条件的接受投降。
即保留国家独立国体、保留海外殖民地、皇室成员优待条件以及日本政府处置战犯。
直到得知几乎同一时间苏联对外发布的一封公告,日本政府这才心灰意冷的感慨大势已去,最终决定接受无条件投降的结局。
前苏联的公告内容究竟是什么?以至于让日本彻底放弃了抵抗呢?
三、苏联的一封公告
首先需要知道日本的一个国策,也就是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以后,日本推行本土居民移居至满洲,当时被称为“满洲移民百万户计划”。
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满洲已成为日本在海外的重要领土。
自满洲国建国,直到日本政府投降前的1944年,有数据统计的满洲日本移民数量高达160万余人。
日本的“国策移民”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最终实现彻底侵占满洲的野心。
所以说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哪怕是本土真的被盟军侵占,日本也有满洲这一个退路。
甚至为了保障自己在满洲不受侵犯,日本政府早在1941年就提前做好了布局,也就是与苏联签署《苏日中立条约》。
这一条约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要求苏联与日本两国互不侵犯保持中立。
但实际上条约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苏联与日本双方互相承认对方扶持的卫星国,即蒙古国与满洲国。
有着这样一份条约,让日本认为哪怕是到了本土沦亡的危难时刻。
日本政府即国民也可以大规模撤离至满洲,并可以保证满洲国的北部边境不受苏联的侵犯。
可令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前苏联与美国就达成了秘密协议,前苏联将在德国战败后的3个月后出兵日本。
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三个月后的8月9日,也就是日本遭遇原子弹袭击后。
前苏联撕毁了《苏日中立条约》,从三面出兵进攻满洲与华北地区。
对于日本而言,前苏联的出尔反尔是始料未及的,这意味着原计划转移至满洲继续抵抗的行动彻底宣告作废。
尤其是前苏联的这一军事行动过于突然,以至于满洲当地的日本军民都没能做好抵抗准备。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满洲日本军队便被击溃,在本土即将沦亡。
满洲这一最后据点也宣告失守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自知大势已去,这才最终无奈接受了无条件投降的结局。
结语
二战结束后,美国热衷于宣传原子弹是结束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
这一说法无非是为了夸大核弹作用,从而减轻美军剥夺数十万日本平民的负罪感。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更认同前苏联的出兵满洲,是让日本彻底失去抵抗意志、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关键因素。
参考资料:
美专家:日本投降主因并非原子弹 2015.08.05 新华网
广岛原爆75周年:历史解读与核攻击争议 2020.08.07 BBC中文
悲剧纪念日:历史学家称美国领导人在深知日本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对其使用了核武器 2021.08.10 半岛电视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