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全面抗战开始后,红军的主力变成了八路军,有 3 个师的编制,总共包括 16 个团(这里面有总部特务团以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师的独立团、教导团)。这些红军队伍既是打仗的,也是像火种一样的存在,到了华北战场后就不停地分开编制,成立新部队,还在残酷的战斗里打出了一连串的新主力、新王牌。
咱这儿要讲的是有名的“独臂将军”贺炳炎、余秋里带领的 3 个连的基干人员,他们是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把部队发展到 5000 人这么多的。
1938 年,冀中地区的抗战开展得热火朝天,军区的第三纵队初步完成了整编工作,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冀中地区处在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中间,那地方地势平坦,人也多。八路军在这儿,让日军特别闹心。所以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就不停地往华北派兵,想要把冀中地区的我军给消灭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冀中的部队数量不少,可老基干跟主力部队却不多。所以我军安排第120师前往冀中,去完成巩固根据地、助力第3纵队实现正规化以及壮大自身这三项任务。
1938 年 12 月的时候,第 120 师做出决定,让第 715 团的主力,还有第 716 团、独立第 1 支队以及直属部队,这些加起来总共 6400 人,前往冀中。
第120师的主力抵达冀中后,就拿出一部分骨干来组建新的部队,独立第3支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支队组建好后,得去当时冀中最靠北的第5军分区干活儿,那个地方离北平、天津特别近,所以任务特别难搞。
当时担任第3支队政委的余秋里将军曾在他的回忆录里讲:
这儿在北平、天津、保定之间,属于一个三角区域。在这儿建立根据地,会直接对北平、天津、保定的敌人构成威胁,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刀插进敌人的腹部,能够牵制住平、津、保敌人的势力,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巩固冀中根据地有好处。
我觉得这任务既光荣又艰难,我还想到在这种地方搞根据地,敌人肯定不会乐意,往后的斗争会特别残酷。
那时候,贺龙师长从第716团挑了3个连队,是第1连、第8连和第11连,就是从每个营里各抽一个连队出来。这几个连的连、排、班三级,差不多都是红军,老红军传承下来的连队,战斗力那是相当强。
不过呢,在山西打仗的时候,部队老长时间没得到补充,所以这 3 个连人员都不够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统计过,3个连加上104人的干部大队,总共是304人。这样算下来,3个连的总兵力是200人,平均每个连的兵力还不到70人呢。
同时在武器装备这块,总共有 156 支枪,这些枪大多配给了步兵连,干部大队基本上没给配枪。
所以要说硬实力的话,独立第3支队刚组建的时候,兵力跟武器都不算多,差不多就只有正常半个营的水平。
不过这那可都是历经百战的精兵啊,是实实在在的精锐力量和锋利尖刀!
结果刚成立没几天的独立第3支队,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板家窝镇遭到了日伪军的攻击。
当时日军觉着这儿的是游杂武装,哪知道是老八路的3个主力连,结果栽了大跟头。据《冀中十分区斗争大事记》讲,这场仗除了打死打伤日伪军,还缴获了6挺轻机枪、65支步枪、1门迫击炮和好几千发子弹。这不但狠狠打击了日寇,让当地老百姓抗日的信心大增,还让第3支队的装备有了很大提升。
板家窝那一战打完后,第3支队的名声就响起来了,这给收编当地那些游杂的武装力量以及扩充军队创造了条件。
1939 年 3 月的时候,第 3 支队打算组建第 7 团,把收编的新城游击大队弄成第 1 营;把收编的新固霸游击大队弄成第 2 营;原来那 3 个连的骨干改成第 3 营;另外,还把收编的尚玉峰游击队改成支队特务营。
那时候只是把部队的架子给搭好了,可具体的兵力并不多,就750人。
建第7团的时候,有两个办法:
一是把3个老连队平均分到各营,使各营战斗力平衡;二是把老连队集中起来,当作有力的拳头,推动全团战斗力提高。
最终第3支队鉴于那时的对敌斗争情况,决定把拳头部队留下,不过也从里边抽调了不少干部、骨干给第1、2营。
(http://www.xiyouvip.cn)
来源:http://www.mxgt.com.cn
(http://www.m1217.cn)
来源:http://www.jamesbury.cn
(http://www.bvxaf.cn)
来源:http://www.zhicou.cn
(http://www.jsjqd.cn)
来源:http://www.usa-bci.cn
(http://www.bamboocurtain.cn)
来源:http://www.temking.cn
(http://www.holytan.cn)
来源:http://www.dbvr.com.cn
(http://www.zgjcy.cn)
来源:http://www.21809.com.cn
(http://www.voteweb.cn)
来源:http://www.shentiru.cn
(http://www.715300.cn)
来源:http://www.kinkcn.cn
(http://www.5au2.cn)
来源:http://www.30v.com.cn
比如说,当时的第6连是在14名红军骨干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这就是后来特别有名的“硬骨头六连”。
部队扩编完,就在新老相互配合下跟日寇打仗,这样一来战斗力也慢慢提高了。
1939 年 5 月,第 120 师把第 6 支队编入第 3 支队,编成了第 8 团。这时候第 8 团有 703 人,再加上第 7 团以及直属部队,第 3 支队的总兵力就达到了 1605 人。
一千六百多人的兵力,要是按严格的团级编制来看,也就只能编成一个配置简单些的团。不过,随着部队在冀中作战越发勇猛,参加抗战的年轻人也不断增多,实力数很快就上去了。
余秋里将军在他的回忆录里,特地讲了贺龙师长对冀中子弟兵的很高的评价:
冀中战士的素质那是相当高啊!他们见多识广,有文化,学习能力强,还特别能吃苦,只要吃两块玉米面饼子,啥事儿都解决了;睡觉不用铺盖,鞋也不脱,穿着衣服往炕上一躺就睡了;刚补进连队没几天,一打仗拿起枪就往前冲。这样的兵,要是有好干部领着,那可不得了!
那第 3 支队的干部阵容是啥样呢?
支队司令员是贺炳炎,那可是独臂将军,政委是余秋里,同样是独臂将军,这两位都是特别厉害的战将!由于当时这两位支队领导都只剩一条胳膊,所以群众就把三支队叫做“一把手”部队。
没多久,第3支队补充了一千多名新兵,这样一来,支队的总兵力达到了两千五百多人。另外,原支队的特务营被分出,由副司令员常德善带领回到大清河北,去组建新的第6支队。
1940 年,独立第 3 支队在晋察冀边区进行休整,这时候支队的总兵力差不多增加到了 3600 人。就在这时,常德善把新的第 6 支队带到冀西,编成了第 9 团,这个团的总兵力有 1400 人。
所以呢,最开始只有 3 个老连队的独立第 3 支队,这会儿已经变成有 3 个团的规模了,总共的兵力有 5000 多人呢。而且啊,从独立第 3 支队成立到现在,也就才过了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
第3支队兵力达至巅峰后便返回晋西北根据地,在后续的编制调整中,一方面分出一些兵力去充实兄弟部队,另一方面自身也实施了“精兵简政”,最后保留下来的是第8团(要知道,第9团最早进行了分编,而后来保留的第8团骨干是第7团部队,只是用了第8团的番号)。
那这个团呢,就是之后的第1军第1师第1团,这可是咱解放军里特别出名的王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