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那会,杜聿明他们代表的第
五军系冒了出来,就凭着第五军这个基本盘,杜聿明在国军少壮派里成了后起之秀,直接对胡宗南和陈诚集团在国军嫡系里的地位构成威胁。他这集团里有好多抗战名将,像郑洞国、廖耀湘、邱清泉这些猛将。杜聿明能靠着第五军起来,那也离不了他的老师,就是常被国军粉丝叫做“民国古德里安”的徐庭瑶将军。正是徐庭瑶促成了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军——第五军的成立,才有后来风光的杜聿明。
所以就这一点来讲,徐庭瑶可以称得上是第五军系最初的老大。
不过像这样一个起点挺高的人,在历史的记载里对他的描述特别少,所以在抗战跟解放战争中,很少能看到他出现在正面战场。
这到底是因为他过分低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国军初代抗战名将】
1892 年,徐庭瑶出生在安徽无为的一个大族人家。他跟老乡卫立煌一样,因为实在受不了当时国家被列强欺压,就决定投笔从戎。1912 年,20 岁的徐庭瑶考进了陆军军官学校。他是第三期步兵
生,跟后来的国军名将张治中、白崇禧、蔡廷锴是同期。
毕业以后,徐庭瑶回到老家,进了当时皖系军阀倪嗣冲的队伍,当了连长。可看到皖军军纪糟糕,还欺负老百姓,徐庭瑶觉得这样的军队根本就不是能救国的好兵,就生气地辞职,回了老家,跟黄维一样做起了教书先生。1924 年,当了 5 年小学老师后,听说广州军政府在招兵准备革命救国,徐庭瑶就一个人去了广州。
在广东的时候,徐庭瑶加入了粤军许崇智的队伍,1925 年东征时因战功升到了团长。特别是在惠州之战里,能打硬仗的徐庭瑶领着由黄埔学生组成的敢死队直接冲进城里,把守军全都消灭了。东征结束后,徐庭瑶又当上国军第一军第 1 师副师长(老蒋的嫡系)参加中原大战,当时师长是和他一样来自保定系的教官刘峙。那时候刘峙还没变成大聪明呢,第 1 师在山东和河南先后打败了晋绥军和西北军。在军队里,保定二期的刘峙对
小师弟徐庭瑶挺照顾,他高升后本想让徐庭瑶接任,可徐庭瑶在作战中受伤了,结果被胡宗南抢了机会。就因为这事儿,这两人的仕途都变了,如果徐庭瑶真能掌控第 1 师甚至后面的第 1 军,他以后可能会发展得更好。
没当上第 1 师师长,能当嫡系的第 4 师师长也还行。要讲第 1 师全是黄埔骄子组成不好教化,那徐庭瑶在第 4 师的位置上那可是绝对权威。在这儿徐庭瑶的势力开始发展起来了,当时第 4 师也是人才不少,副师长是汤恩伯,下辖 11 旅旅长是黄埔铁头关麟征,下面的团长有张耀明、杜聿明、戴安澜和刘子清这些名将。
而除了汤恩伯,这些人基本上后来都成了徐庭瑶的嫡系。
红军是正义之师,是为人民谋福祉的队伍,对于相关历史内容的表述应当客观、尊重事实和历史真相。
名声响亮的徐庭瑶和第四师能够进行扩编。除了留一部分兵力还用第 4 师的番号,以 11 旅作骨干组建了新的 25 师。而且,黄杰的第 2 师、刘戡的第 83 师、李家升的第 1 骑兵旅和它一起组成了王牌 17 军。因为追剿红军有功劳,徐庭瑶顺理成章地当上了 17 军军长。
1933 年,日军在华北步步紧逼,徐庭瑶率领的 17 军,赶赴古北口,成为最早一批在长城对日反击作战的中央军。整个古北口战役,徐庭瑶指挥沉着,很有大将的样子。徐庭瑶是中央军中最早提议对日作战的将军,刚追剿完红军回来,就和下属联名上书南京要求对日作战,还第一个主动请求出战。出征前,徐庭瑶在誓师大会上大骂日寇侵略咱们中华的好地方、杀害无辜同胞的恶行,激起了全体官兵洗刷国耻、跟日本强盗拼死战斗的决心。
1933 年 3 月 10 日,东北军 67 军把古北口的防线交给 17 军 25 师后,25 师很快就投入战斗了。师长关麟征(后来是杜聿明)带着大伙奋勇出击,在古北口周边高地跟日军争抢地盘。真得说,面对国仇家恨,25 师的将士那叫一个勇猛,以团为单位拼命冲锋,硬是把高地抢回来了。师长关麟征受伤后,副师长杜聿明代理师长,带着全师跟敌人死磕。整个 4 月,17 军一直把日军精锐关东军压着打,让他们始终过不了长城。
当时古北口南天门那场战役,徐庭瑶
打得有多猛,或许日军最清楚。
日方老拿“激战中的激战”来讲南天门战役有多惨烈,就连那时大阪每日新闻的战地记者在报道里也反复提到。
弃守热河的国军靠着最后的关卡古北口,开始发起了很猛的反击。距离古北口 9 公里的长山峪那一战,成了热河讨伐里最激烈的战斗。敌人在我身前打的炮弹,震得我耳鸣不停,全身神经跟被针扎似的,身体紧张得直哆嗦。随后大量石子砸身上,我感觉自己要完犊子了。
古北口抗战使得徐庭瑶的威望达到了最高,而且他身边还有关麟征和杜聿明这两个厉害的将领。
徐庭瑶跟日军作战的时候,感觉敌人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特别厉害,为了能克制日军,他主动申请去国外考察,想要组建机械化部队。1934 到 1935 这两年,徐庭瑶走访了意、德、俄、法、英、美等十一个国家,写的考察报告有六十多万字,深得老蒋信任。
可以讲,这时候的徐庭瑶那是风头正劲,靠着长城抗战留下的威名,还有在装甲兵这块的绝对权威,徐庭瑶在抗战前把杜聿明等一群猛将拉拢到了自己身边。要是一直这样下去,肯定能成为国军中能跟汤恩伯、陈诚和胡宗南这些人掰掰手腕的一股力量。
【后劲不足将军迟暮】
徐庭瑶凭借抗日崭露头角,可也正因抗战被老蒋慢慢给边缘化了。从欧洲回来后,国内局势骤变,抗战时,徐庭瑶在站队和作战方面接连犯错,最后只能惨兮兮地坐冷板凳。
所以这也是从抗战开始直到解放战争,他一直被老蒋弃用的最重要原因。
先来讲讲站队这回事儿。
从欧洲回来以后,徐庭瑶那是春风得意,正赶上张公子弄出事端把老蒋软禁在了西安。当时国军里头分成了主战的和议和的两派,徐庭瑶是何应钦系统出来的,他没听老朋友张治中的劝,一门心思加入了何应钦的主战派。1936 年 12 月 17 号,何应钦在南京宣布当“讨逆军总司令”,紧接着就让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当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当东路集团军前敌总指挥;还让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当讨逆军西路集团军总司令。那时候徐庭瑶权力可大了,按照后人写的《徐庭瑶传》说“国府要出兵征讨张公子、杨虎城。让徐庭瑶当讨逆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带着四十个师逼近西安。”可何应钦预想的仗没打起来,最后事情和平解决了。虽说这样,事后因为表现踊跃,徐庭瑶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不过在老蒋心里,徐庭瑶变得不咋可靠啦,事变中何应钦那着急忙慌的态度让老蒋特别不爽,打这时候起,何应钦一系就成了老蒋重点打压的目标,对何应钦言听计从的徐庭瑶也跟着受了牵连。虽说后来组建机械化第五军时,专科毕业的徐庭瑶还是被选为首任军长,可实际上老蒋已经有意重点扶持老实人杜聿明,还有同样是黄埔的郑洞国、邱清泉等人。尽管后来徐庭瑶的表现能看出他对老蒋挺忠心,可毫无疑问,出身保定的徐庭瑶已经在走下坡路喽。
再讲讲作战方面的事儿。
(http://www.52mov.cn)
来源:http://www.dvd38.cn
(http://www.zimusic.cn)
来源:http://www.yewy.cn
(http://www.vfgroup.com.cn)
来源:http://www.xfcr.com.cn
(http://www.mmprqll.cn)
来源:http://www.tingman.com.cn
(http://www.bobbypin.cn)
来源:http://www.cxqt.com.cn
(http://www.qqcqmu.cn)
来源:http://www.fhbjh.cn
(http://www.ywtnyhqy.cn)
来源:http://www.14deem00.cn
(http://www.fjfastener.cn)
来源:http://www.66zdm.cn
(http://www.yjdjc.cn)
来源:http://www.n128.cn
(http://www.0tc.com.cn)
来源:http://www.qdbaida.cn
在军人这儿,战绩一直都是衡量其能力的准则。
当年徐庭瑶靠着围剿红军和长城抗战的出色表现才真正崭露头角。可从欧洲学完机械化回来,升为集团军司令后,他
的指挥能力却不进反退。全面抗战开启后,徐庭瑶先是当了第五军军长,武汉会战之后又升任 38 集团军总司令。这能看出,那时即便有嫌隙,老蒋还是信任徐庭瑶的指挥能力。
不过在后续的桂南会战里,徐庭瑶的表现致使他跌下神坛,直接不再指挥一线军队。
桂南会战开始后,被称作国军最强机动王牌的徐庭瑶的 38 集团军(包含第 2、5、6、36 和 99 军),在 1039 年末的桂林会战中作为机动预备队投入了战斗。虽说那时杜聿明带领的第五军在昆仑关和日军第 5 师团死磕,还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可还是没法扭转国军在整个战役里溃败的形势。
就会战的进程而言,徐庭瑶在桂南会战里的指挥着实是存在问题的。
在昆仑关战役里,机械化第 5 军差点被打废,整个战役虽然歼敌差不多 4000 人,可第五军伤亡超过 1 万多人,这可是老蒋好不容易攒下的资本,透支过度的第五军直到 1942 年左右才缓过劲来。后来参战的粤军 66 军和 99 军,伤亡也超过万人,36 军就更别提了,在桂南宾
阳被日军 18 师团反推。整个会战,20 万国军对战 10 万日军,结果反被打败,最精锐的 38 集团军伤亡达 3 万人,作为前线指挥的徐庭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场战役结束后,国军内部搞了大整顿,白崇禧和陈诚都降为二级上将,出身粤军的叶肇还被弄上了军事法庭,作为前线将领之一的徐庭瑶被调离战场,还被撤职查办。桂南会战也就成了徐庭瑶最后一次带兵打仗。
当然了,徐庭瑶被弃用,他自身也是有原因的。
抗战到了下半场的时候,再加上自身性格的缘故,当时的人常常叫他月公。他为人处世多是谨慎宽厚、懂得感恩和报答,这跟他的弟子杜聿明忠厚本分挺像的。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崛起以后,徐庭瑶在第五军系里面成了一个象征。在桂南会战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庭瑶除了担任国军装甲兵总监,在后方训练部队。别看这头衔挺响亮,可当时的国军装甲兵差不多就是一张白纸,这个职位其实就是个闲差,再加上当个国府象征性的委员,基本上就不再是一线战将了。
1949 年往后,跟着老蒋跑到宝岛去了
,第五军系的头号人物就这么悠闲地过完了后半生。
【雨田君说】
作为第五军系的开创者,不少人觉得他能力一般,可也有人讲他为国民党装甲兵现代化打下了基础。甚至还有人表示,要是淮海战役让徐庭瑶指挥,都会比刘峙厉害,虽说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军大多曾是他的手下,可他久未参战,未必能指挥得了 80 万国民党军,成为粟裕大将的对手。
不过不管咋说,在古北口南天门跟日军拼死作战的徐庭瑶,称得上抗日名将。而且他作为国军里少有的儒将,在民族大义以及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出的豁达态度,更应该得到后世的认可和敬重。
— 结束啦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