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第一次拜访一家公司的生产现场,我和他们的生产主管有这样的对话。
「现在这种材料的充填作业,今天要做多少桶呢?」
「要120桶。」
「那现在做了几桶?预计几点能够完成?」
「让我问问看一下,如果早班没做完的话,中班会接手做到完。」
我有种莫明、心里上浮现一种大胆的想法:「所以生产主管你每天都这样,一天到晚在现场盯着生产进度?」
生产主管略带骄傲地回答:「没办法啊!这是我们生产主管的职责所在。」
我在心中忍不住偷笑,因为这就是这家公司的问题的所在,没有标准,生产不受控制,质量同样不能被控制,产能和质量时好时坏,过程没有预测性,这个时候,做什么改善的工作,基本上都会付诸东流。
在我学习精益和六西格玛的初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标准」两个字。质量大师朱兰博士曾说:Without a standard there is no logical basis for making a decision or taking action,意思就是没有标准,就没有合理的依据来做决策或采取行动。
不论哪种作业方式、生产条件、质量之量度等等,皆有标准存在,作业人员皆依据标准进行。
然而有许多企业对于「标准」的第一印象就是 SOP(标准作业),觉得这是一种规束人类逻辑应变的工具,甚至让细致变得僵化,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因应市场变动,竞争对手迎头赶上。优思学院认为,不论是公司内部的策略会议,或是个人工作效率的提升,又或者是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标准是一个稳恒、重要的存在。
有了标准,才能论好坏。如同古语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针对各种流程或作业方式进行改善的话,就要先能够建立现阶段的标准,后续若干时日后,才能够判断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