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原东方证券承销保荐公司(简称“东方投行”)总经理崔洪军已离职,其在东方投行的相关职务由原联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经理苏鹏接任。此外,据券商人事公众号爆料,崔洪军离开东方投行之后将加盟粤开证券,拟任总裁一职。
崔洪军,现年51岁,是国内首批注册的保荐代表人,堪称投行老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其于2004年4月至2006年11月期间任职于华泰联合证券,2006年加入东方证券,并于2012年9月起在东方承销保荐公司任职。
图片系 崔洪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1月,崔洪军获得保荐代表人资质。随后,他的职业生涯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轨迹:2014年8月起任东方投行副总裁,2021年6月任联席总经理,2022年7月起任东方投行首席执行官兼财务总监。
崔洪军的离职,恰逢东方证券吸收合并东方投行的关键时刻。东方证券于9月1日发布公告称,按照既定战略安排,公司将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
作为东方证券投行业务的核心人物,崔洪军此番离职的原因虽未公开,但不难推测其中可能涉及多重考量。
一方面,东方证券正在进行承销保荐业务的内部整合,这场资源重组势必会引发职能调整和权力重新分配。在此背景下,崔洪军或许未能在新的组织架构中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位置。这种职业发展的瓶颈感,可能成为他寻求新机遇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粤开证券作为一家正在寻求突破的中小型券商,很可能开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条件。这不仅可能体现在薪酬待遇上,更重要的是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予崔洪军更大的决策权和发展空间。对于一位资深投行人士来说,能够在新的平台上施展抱负,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从业人员公示信息的追踪,机构之家发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根据Choice终端数据,9月1日,东方证券保荐人代表为0人,而东方证券承销保荐则有250人。到9月2日傍晚,情况发生了变化:中证协证券从业人员公示系统中东方证券的保荐人代表数量增至245人,而东方证券承销保荐的保荐代表人减少至包括崔洪军、冒友华在内的5人。然而,到9月3日早上,崔洪军的信息已从东方证券承销保荐的从业人员名单中消失,进一步验证了其已离职的传闻。
图片系9月2日东方投行保代名单 资料来源:中证协
图片系9月3日东方投行保代名单 资料来源:中证协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证券承销保荐的副总裁冒友华依旧在东方投行的从业人员名单中。考虑到他已60岁,达到常规退休年龄,很可能即将结束其投行生涯。
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漆敏、肖啸、林岱崴三位保荐代表人仍登记在东方证券承销保荐名下。考虑到目前的情况,这三人很可能也在办理离职手续,甚至可能跟随崔洪军加盟粤开证券。其中,漆敏和肖啸都是资深投行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皆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而林岱崴则相对年轻,2020年才开始从业,2023年成为保代。
债增股降
根据Wind数据,东方投行的业绩表现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从收入角度来看,东方投行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保持了稳定增长,从2019年的6.68亿元稳步上升至2022年的14.38亿元。这一增长轨迹本应令人欣喜,然而,2023年的数据却给这种乐观情绪泼了一盆冷水——收入同比骤降27.47%。
进一步分析承销情况,机构之家发现近五年东方投行的股权承销金额波动明显。2022年、2023年更是连续下滑,分别为279亿元、113.95亿元,分别同比下跌30%、60%。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年恰恰是崔洪军担任联席总经理、总裁的时期。
图片系东方投行股权承销金额(单位:万元)
股权承销金额的下滑或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人因素。毕竟,2022年、2023年市场融资环境趋紧。根据Wind数据,2022年A股IPO融资规模5,869.07亿元,同比增长8.16%;增发(含资产部分)融资规模7,230.25亿元,同比减少20.43%。2023年融资节奏进一步放缓,A股融资规模人民币3,565.39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比下滑39.25%,再融资数量和融资规模也有所回落。然而,从数据来看,崔洪军领导下的东方投行在股权承销金额方面确实比市场整体下滑更加严重。
不过,崔洪军任职期间,东方证券在债券承销业务上却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Wind数据,东方证券债券承销保荐金额由2020年的745.96亿元逐年上升至2023年的1813亿元,其中2022年更是同比增长73%。这一成绩在整体市场环境趋紧的情况下显得颇为难得。根据Wind数据,2022年,各类债券发行共人民币61.53万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信用债发行规模20.00万亿元,同比下降7%。2023年,各类债券共发行人民币71.04万亿元,其中信用债发行人民币18.98万亿元,较2022年均有所增长。
图片系东方投行债券承销金额(单位:万元)
这种业务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东方证券在崔洪军领导下,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在债券承销业务上寻求突破。然而,这种策略调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在发力债券承销时顾此失彼,股权承销金额超预期下滑;另一方面,债券承销的佣金率远低于股权承销,这意味着需在债券承销业务创造大幅增长,否则难以弥补股权承销业务下滑带来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东方投行不得不大幅提高债券承销业务的投入,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根据东方投行历年的财报,投行业务相关人员的数量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大幅上升,由2020年末的491人上升至2023年末的857人。
这种业务结构和人员配置的调整,虽然在短期内帮助东方证券维持了收入水平,但也带来了盈利能力下降的隐患,而最为明显的便是管理费用的上升。Wind数据显示,东方投行管理费用由2019年的6.27亿元一直增长到了2022年的11.66亿元。虽然2023年管理费用有所下滑到9.47亿元,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从净利润来看,2021年东方证券净利润达到2.65亿元,但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滑,2022年、2023年分别为2.09亿元、0.8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21%、61%。这种情况,无疑给东方投行的管理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http://www.sxic.net.cn)
来源:http://www.soier.cn
(http://www.n148.com.cn)
来源:http://www.lowbrow.cn
(http://www.haoiu.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http://www.king7709.cn
(http://www.dxqly.cn)
来源:http://www.vceasy.cn
(http://www.huiweiji.cn)
来源:http://www.scsoo.cn
(http://www.23dr.cn)
来源:http://www.whjmby.cn
(http://www.aixingxing.cn)
来源:http://www.jqsbb.cn
(http://www.jnfly.com.cn)
来源:http://www.thirdandninth.com
(http://www.ziider.com.cn)
来源:http://www.jiangcan.com.cn
(http://www.kijq.cn)
来源:http://www.cqchw.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东家面临的挑战
在崔洪军传闻即将任职粤开证券总裁之际,新东家粤开证券的情况亦颇受关注。
今年1月16日,粤开证券发布公告称,总裁王保石因年龄原因辞任,由副总裁雷杰代为履行总裁职责。然而,根据Wind数据,王保石今年仅56岁,距离常规的60岁退休年龄尚有一段距离。这种"非正常"的高管变动,不禁让人联想到可能存在其他潜在原因。
在王保石离职后不久,一份来自广东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或揭示了王保石离任的更深层原因。
2月1日,广东证监局发布的这份决定书指出,粤开证券因存在金融资产估值内控缺陷、全面风险管理不足、以及利益冲突防范不足等问题被广东证监局采取了监管措施,要求粤开证券在一年内每6个月开展一次内部合规检查。
利益冲突防范不足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决定书特别提到,公司总裁同时分管投行业务和自营业务,履职时间已超过6个月。这种管理架构很容易导致利益冲突,例如可能出现利用投行业务信息来指导自营交易的情况。粤开证券出现如此明显的违规,或说明其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合规意识薄弱。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在于,作为一家小型券商,粤开证券在人才储备和管理体系上还存在明显短板,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监管要求和业务挑战。
除了存在多项合规问题外,粤开证券的业绩亦不太理想。根据Wind数据显示,粤开证券营收近十年来,仅有2015年、2016年、2021年超过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粤开证券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8.02亿元、6.8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3.34%、14.67%。
然而,在整体业绩低迷的背景下,粤开证券的投行业务却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2022年、2023年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为0.85亿元和1.01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增长,为公司整体业绩的下滑提供了一些缓冲。
不过,这一相对亮眼的业务板块也遭遇了挫折,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投行业务收入仅为0.1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04%,创下近五年来最差的中期业绩表现。这或许正是粤开证券看中崔洪军的原因——希望借助崔洪军丰富的投行经验与资源,重塑公司在投行领域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引进崔洪军或许也是粤开证券为提振股价、走出降层风险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和8月,粤开证券两次面临降层风险,股价长期徘徊在1元以下。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融资能力,更可能损害其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
图片系粤开证券日K线图 资料来源:Wind
然而,仅仅依靠一位高管的加入,能否真正改变粤开证券的局面,还有待观察。粤开证券在资本实力、品牌影响力、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与行业领先者仍有较大差距。崔洪军的加入,或许能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和管理理念,但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业绩提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当前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粤开证券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应该全面发力,试图在各个业务领域都有所建树,还是应该聚焦特定领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战略选择,都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接影响到粤开证券未来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