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招服务员,北京人一律不用?
北京人恐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没有当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的资格!
这项奇怪的规矩,还是周总理在1959年亲自立下的,而且除了不招北京人,每个服务员的任期只有四年,四年之期一满,不管之前工作多么出色,那都必须要卷铺盖走人。
那么,周总理为何要立下这么奇怪的规矩?这背后莫非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人民大会堂招服务员
1959年,人民大会堂终于赶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顺利建成。
消息一出,许多国家都纷纷觉得不可思议,就连苏联方面都大为震惊,赫鲁晓夫甚至还专门致电驻北京大使馆,询问此事是否真实。
我国自然说此事千真万确,还说苏联老大哥你要是不信,一个月后来咱家的人民大会堂,参加新中国成立的十周年盛典,不就知道了?
也难怪苏联打死不愿相信咱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毕竟当时中国正值经济困难时期,穷得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怕是毛主席都舍不得吃肉,这样的中国,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建成如此大规模的大会堂呢?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觉得有些抽象,就这么说吧,和人民大会堂同一时期开工的世界知名建筑中,联合国大厦用了七年,日内瓦万国宫用了八年,悉尼歌剧院更是用了整整十四年!
然而人民大会堂,却只用了280天。
赫鲁晓夫越想越不服气,于是便欣然应邀前往,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盛典,想要看看这人民大会堂,究竟有没有传说的这么厉害。
此时的赫鲁晓夫并不知道的是,中国这边却为了即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宴,那也是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第一宴,整个中央上上下下都很重视,然而事情却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就是服务员的招收,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根据计算,人民大会堂至少需要三千多名服务员,才能够应付得过来,然而人数一多,就容易人多眼杂,生怕混入一些敌对分子趁机搞破坏。
所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的招收标准相当之高,尤其是对于政治背景、思想品德、社会关系的筛查极强,通常七百个人里面,才能筛选出来一个合格的,选到最后还会继续淘汰掉一批人。
而且在正式进入人民大会堂工作之前,他们都会被统一带到军区,由国旗护卫队进行统一培训,并接受一定的体能训练,确保他们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等到正式上岗之后,这些服务员也会被采取半军事化管理,不能够随意外出,几乎与外界失联。
此外,体检方面要求也相当之高,在那个中国人身高普遍不高的年代,竟然都要求女服务员身高必须达到一米五以上,男服务员身高必须达到一米七五以上。
但即便要求如此严格,当时还是有许多人前来应聘,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在人民大会堂工作,那自然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然而奇怪的是,除了开国第一宴的服务员里,还能看见北京人的身影,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看到过北京人的服务员了,原因是从1960年开始,人民大会堂便拒收任何北京本地人。
这一规定,顿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说是人民大会堂搞地域歧视,也有人说人民大会堂一定有它自己的苦衷,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真实原因,主要有两点。
奇怪规矩的原因
真实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当其冲的就是避嫌。
周总理为首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人,最讨厌的就是走后门搞关系,然而开国第一宴录用服务员的过程当中,就有不少的北京人,仗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本地的庞大人脉网,通过走后门的方式硬塞进去,导致许多原本有机会被选中的外地人,被北京本地人给挤掉了。
所以当时中央刚发布招聘启事,就有许多北京本地人,直接带着推荐信和礼物过来的。
而这显然就会导致就业不公平,本来北京本地人,就能够享有许多就业上的便利优势,没有必要再在人民大会堂这样的庄严场所上面,再占便宜了,这样才无愧于“人民大会堂”的“人民”这两个字。
除了避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保密。
服务于人民大会堂,难免会接触机密,虽然人民大会堂服务员采取半封闭管理,但也不可能完全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如果服务员里有北京本地人,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把这些机密,传递给自己社交圈子里面那些当官的亲戚,导致泄密。
然而外地的服务员,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这一点,毕竟过去由于交通和信息传递媒介的限制,不同城市人口之间的交流远没有现在那么频繁,要是想去外地还得当地政府颁发通行证,所以那个时候的人际关系,也远没现在那么复杂,不是一个地方的就压根不可能认识。
所以考虑到这些因素,中央才决定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直接拒绝招收北京本地人的服务员。
当然,北京人做服务员,肯定也有着独特优点,不比别人差,但是为了维护人民大会堂的公正廉洁,只能让北京人在这件事情上面做一点牺牲了。
那么除了不招北京人这个规定,周总理为何还规定人民大会堂服务员,任期只能是四年呢?
说白了最主要的原因,肯定还是为了保密。
毕竟哪怕是外地服务员,但是长期待下去的话,也很容易跟北京当地人搭建人脉网,从而导致机密的泄露,而四年一换的话,刚好就可以规避这一点。
但这也导致了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的职业寿命不长,四年之后,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这不用担心,只要是四年里面没有犯重大错误、表现良好的,都可以被安排到其它合适的编制岗位,不会让他们四年之后就面临失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别看人民大会堂当服务员,工资挺高的,但是工作强度也相当大。
毕竟这可是人民大会堂,对于服务员的要求自然也是最高的,那么服务员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也更大。
为了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弓腰驼背打盹这些放松的小动作,是绝对不允许的,即便端着重物,也必须要保持优雅平稳地行走,或是要一动不动地长时间站立,这对于体力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久而久之,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也很容易患上职业病,比如静脉曲张、腰肌劳损之类的,身体很容易遭不住这样的负荷垮掉。
所以为了服务员们的身体着想,四年就宣布“退役”,才能够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能够避免服务员产生疲乏,影响招待效果。
服务员招收问题后来是解决了,但是在开国第一宴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如何有条不紊地、一次性指挥好上千名服务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开国第一宴的挑战
负责国宴统筹工作的郑连福,对此表示很头疼。
在国宴正式开始前,尽管郑连福带着全体服务员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彩排演练,然而不管如何尝试,都总还是有人出现上错菜和迷路的错误。
也不怪服务员笨,而是因为人民大会堂现场实在太大,光是来宾就有将近五千人,桌子都摆了将近五百张,差点人民大会堂都摆不下,更别提每桌上十五盘菜来算的话,总共要上7080盘菜,这可是一个相当浩大复杂的过程,上菜的难度堪比地狱模式。
而且由于宴会场地太大,郑连福指挥时,离太远的就听不见,要是郑连福拿喇叭指挥的话,又显得太聒噪,会影响宴会氛围,毕竟这是国宴不是在打仗,这要怎么办呢?
郑连福一度因为这个问题的困扰睡不好觉,每天都在想着要怎么办,知道有一天过马路看到红绿灯,他便忽然有了灵感。
于是他便在宴会现场安排了许多的“指示灯”,他只需要设置不同灯的颜色代表不同指令,便能够通过摁下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按钮,来有条不紊地解决所有的问题。
至于服务员的礼仪规范,也少不了周总理的亲自指点,周总理经常做外交工作,又曾在欧洲留学,对于国际礼仪规范相当熟悉,由周总理亲自抓礼仪,自然不会出错。
服务员们眼见周总理都来亲自指导礼仪,自然也更加体会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所以也没少私底下积极练习,然而即便如此,真到上场的时候,面对那么多的国家领导人,大家还是难免会感到有些紧张。
曾亲身经历过此次国宴的服务员张善兰回忆道,她自己去送水的时候,紧张到路都差点不会走了,毛主席看出了她的紧张,便主动关心她,还询问她老家是哪里的。
得知是山东蓬莱之后,毛主席便打趣道:
“蓬莱是个好地方,容易出仙人!”
张善兰闻言,顿时哈哈大笑,方才的紧张感也顿时一扫全无。
除了服务员严阵以待,国宴开始之后,在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上,还蹲着五十名提心吊胆大汉,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宴会即将开始的时候,公安消防部却忽然查出现场有消防隐患,让国宴临时换地址。
要知道,好不容易根据人民大会堂的位置,把一切东西都准备就绪,要是忽然换位置的话,肯定来不及了!
于是负责此次宴会的大总管郑连福,赶紧打听怎么回事,这一问才知道,原来由于人民大会堂建造的时候,钢材不够,所以天花板便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质结构,然而木质结构极易被点燃,尤其是在几百颗灯泡长时间炙烤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被点燃了。
郑连福得知情况之后,也很纠结,一边是临场换阵容易影响宴会效果,一边又是安全隐患这怎么整呢?
两相权衡之下,最终决定派五十名电工,藏在天花板上以防万一,要是发生火灾,就及时扑灭。
但是呢,五十名大汉藏天花板上,也很有不小心掉下来的风险,所以宴会全程,郑连福都忍不住提心吊胆地时不时瞄天花板,好在全程下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划上了圆满句号。
有了这次教训之后,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便换成了防火的钢筋龙骨结构,彻底解决了这个困扰。
不过也正是因为我们事无巨细的严格要求,人民大会堂才能始终安然无恙,无愧于人民两个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