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2岁拿枪杆子,到91岁去世,他一辈子只有一个信念:解放全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耿莹回忆起跟着父亲耿飚奔赴各个战场,而她更像是父亲身边的萤火之光,在与父亲的相处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对于耿莹来说,她并不想活在父亲的光辉之下,因为父亲很耀眼,那是属于父亲的光,而并非她的。

她在小时候就跟随父亲到战场上,见过耿飚为了人民而战的模样,他并不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是真心希望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与毛主席共事时,毛主席也夸赞他的正直勇敢。

耿飚的做事风格,在耿莹的心中深深扎根,而耿飚也希望耿莹不要因为他产生依赖,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耿莹也应该在找到自己所坚持的事。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之下,耿莹对父亲的印象,不光是父亲行兵打仗时的伟岸光辉,因为耿飚不光扛得动枪,也拿得起笔。

因为耿莹喜欢油画,便买来了绘画工具,但是那些东西却被耿飚毁掉后,扔掉了。

耿莹被父亲的举动气哭了,直到父亲对他说,中国文化也需要弘扬,既然要学习文化,就应该把自己的文化先学好。

为了安抚女儿的情绪,耿飚甚至是自己拿起笔来,教耿莹画起了国画。

也正是自己父亲的影响,使得耿莹在之后,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流逝,耿莹真切体会了到父亲的话,中国文化的确是需要发扬,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得不到传承,而被埋没。

那些西方的文化影响了许多的孩子,让他们从小的时候,会更容易被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所吸引,而忽视了中国的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更容易被油画、水彩所吸引,而忽视了国画等中国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耿莹尽自己所能去宣扬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些东西她甚至会亲身前往学习,并将这些东西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传承的机会。

而且,耿莹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而这个基金会更是中国第一个以公开募捐筹集资金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而耿莹除了在传承文化时所坚持的公益事业之外,还有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尤其是那些贫穷落后,需要关注的地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有她而有了保留的机会,那些得到她帮助的孩子,也有了相当好一些的教育环境,耿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这一次,她是依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隐藏于在父亲的光辉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在想起她的时候,第一想法不会是耿飚的女儿,而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承者。

(信息来源:中广网 2010-08-05——《耿飚之女忆父亲:2岁拿枪91岁去世有一个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