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什么是美,全世界很难达成一致。

而关于反感“图片仅供参考”这一点,全世界似乎已经达成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块牛肉,少吗?

最近有网友买了必胜客的金枕榴莲菠萝牛堡,产品照片上至少有6块牛肉,而拿到的汉堡只有5块,所以就把这事发到了网上。

为了表达愤怒,带了一张疑似潘玮柏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必胜客官方产品图,至少有6块牛肉,推理一下应该不只6块。

网友拿到的实物图,只有5块牛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闻战/小红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起潘玮柏重视的造价图。

结果没想到,潘玮柏看到了这个帖子,还回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人一种“这个世界真小”的感觉。

这事还惊动了必胜客官方,官方也进行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苦“图片仅供参考”久矣

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必胜客“不务正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说必胜客是按克重计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网友表示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有的品牌,必胜客这种“偷工减料”算是够克制了。

潘玮柏发现避雷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对必胜客的敷衍表示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表示支持,维权可以让所有消费者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网友晒出没有偷工减料的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商家的实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处不在的“图片仅供参考”式“照骗”

国内的“图片仅供参考”无处不在,我随手找了几张大家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传,极其高调华贵,给人一种买不起的感觉。

实物,极其低调克制,给人一种见不得人的偷感。

照片上的宣传,恨不得把人馋死。

左下角的小字“图片仅供参考”,恨不得把人眼睛看瞎。

反而相比之下,必胜客的产品图,倒是真材实料的展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必胜客的产品图,看上去也非常浮夸,但最起码还能把宣传图和实物对应起来,而且仅仅在宣传页文末给出了“图片仅供参考”的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咱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只要宣传图和实物不符,对不上的,都不是好鸟。

大家别以为只有食品行业这样,别的行业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我就不展开了,大家随便回忆就能想起一大堆“照骗”。

大家也别以为只有国内这样,国外的“照骗”也不少。

2023年,美国汉堡王,因产品宣传被消费者提起集体诉讼。消费者指控汉堡王店内菜单板上呈现的皇堡馅料看起来多到要从面包中 “溢出来”,使得整个皇堡看起来比实物大35%,含肉量也感觉像是实物的2倍多,但实际买到的产品,却比菜单中的小很多。

同样在2023年7月,百胜集团旗下的塔可钟被起诉,原因是,消费者买到的一款叫做 “墨西哥比萨” 的产品的实际豆类和牛肉含量,只有广告中的一半,并且该品牌其他热门产品的广告,也存在夸大成分含量的情况。

英国曾有调查发现,市面上销售的所谓“马苏里拉” 奶酪中,真正的奶酪成分其实只占不到一半;比萨上的火腿,竟然是用家禽肉和肉乳剂滥竽充数;冷冻虾中有一半是水。

德国曾发生过 “怡康水果茶事件”。其产品名称是 “菲力克斯蔓越莓香草冒险”,包装上有蔓越莓和香草照片,但成分里面却没有蔓越莓和香草,被消费者团体指控广告不实。

法国食物监视协会曾揭露,一些食品在标签和宣传上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情况。例如,florette公司出售的袋装 “混合沙拉”,塑料袋上有法国国旗标志,小字注明在 “法国包装”,但蔬菜只是在法国清洗和包装,并不一定是法国农产品。

tropicapero牌去核青橄榄,包装看起来像是法国普罗旺斯的产品,但实际上这些橄榄是从外国进口的,只是因为含有调味用的普罗旺斯香辛草料,就进行了这样的误导性宣传。

日本曾发生过方便面包装宣传与实物不符的情况。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片中,食材丰富、摆放美观,面条看起来筋道有弹性,但消费者实际买到的方便面中,食材的量相对较少,而且面条的口感和外观与包装上的图片有一定差距。

总而言之,商家“挂羊头卖狗肉”的“照骗”现象,全球范围内都不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仅供参考”是否违反广告法

那么,商家产品外包装上标注 “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是否违反广告法,答案是分情况。

如果产品图片与实物的差异在合理范围内: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违反广告法。

例如,食品包装上的图片为了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在颜色、光线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美化处理,但食品的基本形态、成分等主要特征与实物相符,只是在外观的美观程度上有一定差别,并且这种差别是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那么商家标注 “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可以视为一种合理的提示,不构成违法。

如果产品图片与实物严重不符足以误导消费者,则可能违反广告法。

比如商家宣传的产品图片中显示有某些重要的部件、配料、功能等,但消费者实际购买到的实物却没有这些,或者实物的质量、尺寸、性能等与图片展示的相差巨大,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预期,那么商家的行为就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中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的规定。

但问题是,广告法里的字眼扣起来,没那么精确,度很难把握。

一方面,商家不能仅仅依靠 “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来免责,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能仅仅依靠“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追责。

从我记事起,“图片仅供参考”式的“照骗”现象就已经存在了,并陪我一直长大。

到现在,“图片仅供参考”似乎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成为产品的必备要素之一。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有时感觉“照骗”就是产品的脸

如果说人类离开水和空气就活不了的话,商家的产品宣传图离开“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也活不了。

王丽和王薄希望天下无贼,我则希望天下永远没有“图片仅供参考”式的“照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