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康复的目标不仅仅是消除精神症状,而是要通过各种综合治疗的康复措施,使患者能够逐渐改善和恢复生活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病程迁延不愈,这与发病形式、患者性格、病程长短、治疗方法、家庭和社会等因素都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因素

 01发病形式

精神疾病的发病形式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慢性发病的患者往往以退缩型、门内化的症状为主,尤其是以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患者,他们的异常行为和症状很容易被家属们忽视,导致错过黄金治疗期。

02患者性格

在患病之前如果是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好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比较顺利且预后较好。反之,病前性格内向、孤僻的患者,可能康复过程就会比较艰辛,且预后相对较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病程长短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在正式接受治疗之前其精神症状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未治疗期越长,康复的过程就会受到相对较慢。一般来说,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恢复也相对较快。

04治疗方法

治疗是都系统、规范也是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患者及家属由于对精神疾病没有正确认知,在出现症状之后可能会寻找一些偏方,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精神疾病需要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预后的情况完全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家庭因素

家庭的支持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亲密、亲情的支持和理解、耐心的倾听和交流,这些都是患者改善情绪的重要因素。一般,家庭破裂、独身的精神疾病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06社会因素

工作、经济地位、教育和人际关系都与精神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这些因素也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

昆明南大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白影梅表示,精神疾病患者想要顺利康复,一方面要坚持科学规范的治疗,遵医嘱服药,降低复发率,维持病情的稳定;另一方面是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注意和谐家庭环境的积极作用,在细心照顾病人的同时,保证患者情绪的平稳,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病情稳定时,可通过社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康复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