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续的债牛行情下,最近披露的基金半年报显示,短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规模增长明显,个人投资者数量大增超过1000万人。纯债基金也扛起了为基民赚钱的大旗,成为上半年为投资者赚取收益最多的基金类型。

上半年各类型基金赚钱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24.1.1-2024.6.30

债市盛宴中,哪些基金公司业绩好?又有哪些基金公司为持有人赚取了更多收益?债基零售化浪潮下,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挑选合适的纯债产品?借助“人气榜”、“业绩榜”、“赚取收益榜”三张榜单,来盘一盘基金行业中的那些固收大厂。

榜单1:最受持有人青睐的固收大厂

持有人户数,是衡量基金人气程度的重要指标。户数越多意味着,持有该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就越多,一方面,基金净值不容易受大额赎回的干扰,投资者持有体验会更好;另一方面,基金盈利会被更多普通投资者受益,真正实现金融为民,金融普惠的效果。

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末,纯债基金(短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债基)持有人户数超过300万户的基金公司有8家,其中天弘基金旗下纯债基金持有人数达到550万户,高居行业第一。

上半年纯债基金持有人户数TOP20基金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6月30日

事实上,自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全面实施以来,个人投资者开始大量涌入低风险基金产品,债基发展也进入零售化时代。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对纯债基金的净值波动会更为敏感,这就要求基金管理人要加强负债端引导,控制好净值回撤,做好基金产品的波动性管理。

在这方面,固收大厂优势尽显:一方面,大型基金公司投研实力雄厚,固收投资流程完善、信评团队强大;另一方面在债基管理思路中会更加求稳,注重回撤控制,注意投资者体验的保护。对于低风险偏好投资者而言,选择历史上长期业绩优异,又注重波动管理的固收大厂,如易方达、天弘基金、广发基金旗下纯债产品,或会是较好的投资策略。

海通证券固定收益大型基金公司中长期业绩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截至2024年6月30日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胡立峰表示,债券基金大概每隔两到三年,就会爆发收益率相对剧烈的动荡。这时就会发现,固收大厂的产品,因为较大的规模体量,往往会呈现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产品规模相对偏小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流动性压力就会比较大了。

胡立峰指出,固收大厂一般要有几个特征,比如规模要超过千亿;投研人数要在三四十人以上;最重要的是公司固收业务的历史中长期收益,最好要保持一定平稳,不能有过大的起伏。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因为规模不是特别大,可能比较激进一点。

榜单2:长期业绩突出的固收基金公司

从全市场业绩盘点角度看,固收大厂长跑能力如何?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从2014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28日的10年间,前述17家固收大型公司在全市场基金公司的业绩排名如下。

固定收益大型基金公司业绩在全市场中的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截至2024年6月30日

从全市场业绩排名看,仍然有部分固收大厂的长期业绩保持领先,堪当“一线固收大厂”。以天弘基金为例,其十年期、七年期、五年期固定收益类业绩在全行业中分别排名10/65、1/97和5/117。

榜单3:上半年纯债基金为投资者赚钱最多的基金公司

上半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创下新低,债券市场继续走牛,债券基金净值也节节上升。

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885008.WI)上涨2.38%,多只纯债基金收益率超5%,单只基金收益率最高达8%;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885062.WI)上涨1.74%,跑赢同期货币基金收益水平。

债市丰收下,纯债基金成为上半年为投资者赚取收益最多的基金类型,这其中,博时等5家基金公司旗下纯债基金为持有人赚钱最多,均超过了50亿元。广发基金、鹏华基金、天弘基金等15家基金公司位列其后,赚钱金额也都超过25亿元。

上半年纯债基金赚钱最多的TOP20基金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6月30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公司赚钱多少跟旗下纯债基金的管理规模更加密切,管理规模越大,整体的赚钱金额大概率也就会越多。在上述榜单中,赚钱最多的前5大基金公司,同时也是纯债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5家。赚钱榜TOP20中,有18家基金公司位居纯债基金管理规模TOP20基金公司之列。

对于投资者来说,选购债基可以优选中长期业绩突出的固收大厂。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基金合同,请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