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话也利索了,走路也轻松了,本来要去县上医院扎针,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扎针了,真方便!”近日,眉县人民医院派驻小法仪卫生院专家白米玲在开展带教查房时,患者张大叔告诉医生。60岁的张大叔是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说话口齿不清,走路不稳步态不协调,得知小法仪卫生院增设中医康复治疗项目后前来治疗,通过针灸和中药治疗张大叔的病情很快得到了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只是眉县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眉县卫健局通过整合优化资源、放权赋能管理,构建县域医共体“12345”模式,实施对口帮扶、远程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等举措,群众在家门口可享受到县级同质化诊疗服务,实现了群众少跑路、专家多跑路、信息跑快路,同时也为群众节约了医疗费用,近三年,县镇两级次均住院费用分别控制在4800元、1600元左右。眉县医共体国家监测评判为A++最优等次,被全国深化医改典型经验推广平台、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评为“中国医共体建设贡献奖”。

01

改革管理体制

组建一个县域医共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筹县域医疗资源,由县人民医院牵头,整合县、镇、村167个公立医疗机构,纳入社会力量办第三医院,成立健康共同体总院,总院设党委、纪委,镇卫生院党组织关系由镇街调整到总院,镇卫生院领导由总院任命,内设8个管理中心、8个业务中心和8个专家组,对成员单位“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较改革前,县域内就诊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县级医院外转市级医院人数从2953人下降到998人,下转镇卫生院人数从33人增长至392人,开展三级及以上手术台次较改革前增长73.8%,出院患者微创手术量增长29.5%;基层诊疗量占比上升至51.89%,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收入)占比从43.49%增长到52.21%。

02

深化人事薪酬

激发医务人员内生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总院对成员单位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使用和调配。统一人才招聘流程,由县人社局制定规则,指导总院具体实施,落实医院招聘自主权,近三年,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定向医学生招聘等渠道招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0名。实施县镇两级人员“一对一”轮岗,特岗全科医生“县招镇用”,对临聘人员实现同工同酬。通过实施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有序,着力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与改革前相比,县级医务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5719.61元,镇级增长22079.38元,充分激发了医务人员积极性,有效减少了基层人才流失。

03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对接联系省市三甲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签订帮扶协议,为县级医院柔性引进省市专家教授139名,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指导、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帮扶,加入市级以上专科联盟35个,着力提升县级医疗技术水平。深化县镇对口帮扶,连续五年累计选派23名县级医疗骨干担任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下沉240名中高级职称临床人员长期驻点帮扶,县镇合作共建重点科室10个,县级医疗专家团队定期深入镇村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活动,基层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03

坚持破立并举

试行县镇全托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牵头托管常兴、横渠中心卫生院,率先试行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人员、业务、财务、药品、资产、债务、医保、信息化、后勤和村卫生室“十统一”管理。托管后的常兴、横渠中心卫生院原性质、独立法人单位、人员编制、服务功能及财政投入保持不变,县级医院院长为镇卫生院法定代表人,派驻4名副职领导和业务骨干担任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业务副院长,下派8名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规范镇卫生院财务、医保、后勤等管理工作,选派20余名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人员进驻开展医疗帮扶,邀请市级帮扶专家深入托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四位一体”深度融合。试点托管以来,镇卫生院开展新业务34项,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76.9%,出院患者同比增长33.3%。

04

推动资源共享

实现县域信息“一张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投资2000万元,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成县域医共体数据交互平台,整合全县医疗机构HIS、LIS、EMR、PACS等信息管理系统及卫健局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镇、村三级机构网络信息互连互通。应用OA自动化办公以及HRP人财物管理两个系统,实现公文管理、综合信息、日常办公、审批流程等精细化管理。建成远程心电、影像、会诊、电子病历共享四个中心,县级牵头医院指导镇卫生院规范开展检查并及时出具诊断意见,累计开展远程服务22728人次,实现县镇医疗服务同质化。

05

推进医防融合

夯实基层健康服务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立防、治、管、教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将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纳入总院,实施人员、机构、职责、信息、考核、绩效六项融合,建立了健康教育、免费体检、疾病筛查、评估反馈、精准施策、中医康复、追踪随访七步工作法。实施慢病分类救治管理,对全县常见的15种慢病实施分类管理,按照轻、中、重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由村、镇、县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分类救治。将县第三医院纳入医共体成员单位,重点围绕精神卫生业务一体化参与医共体建设发展,对全县精神卫生工作进行统一管理。2024年上半年,分级分类管理慢病患者8625人。积极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医疗机构设立疾控专职监督员12名,兼职监督员38名,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