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执驹之礼

铭文中的“执驹”之礼,是周代马政中的大事。《周礼∙夏官∙校人》中说:“春祭马祖,执驹。”《大戴礼记∙夏小正》的注解说:“执驹也者,离之去母也。”《说文》中“马二岁曰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马满两岁,当时便视为成年,“执驹”就是马驹的成年礼,此后幼马和生它的母马分开,编入厩舍,配备马具,开始从事劳役。这样的礼仪每年举行一次,周王要亲自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执驹之礼举行的地点,专家释读为“岸”或“斥”,地理位置见解不一致,有认为可能在汉水附近,更多认为就在周原一代,可能就是盠驹尊出土的眉县李家村一带,此地北依坡原,南临渭河,地势向阳,川原兼得,水资源丰富,可能是周王朝的良马繁殖基地,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周天子每年一度在此地举行“执驹”大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是马是骡?

有学者认为盠驹尊表现的是骡子,因为其形态头大腿短。

但骡驹出现在马政大典上未免荒谬,我国自产的马均是由普氏野马繁衍而来,所以汉代之前的马匹形态便是如此,从出土的各种马造型的文物也可以看到,形态上头大腿短是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灵石旌介商墓出土有一件兽面纹簋,其外底也有一匹马的形态,与盠驹尊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氏野马现今仍有少量存活,与后世的马匹有明显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不能生育,在中国出现较晚。汉代以前,中国不产驴,《史记∙匈奴列传》将驴列为匈奴之“奇兽”。唐代柳宗元《黔之驴》说以前贵州没有驴。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以上传记无言驴者。”“考驴之为物,至汉而名,……其种大抵出于塞外。”汉代以前中原没有驴,自然就更没有骡子,到汉代后,驴被引入,也有了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原缺马,更需要良马,到了汉代,汉武帝大力引入西域良马。《汉书∙张骞传》说:“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大宛马曰天马。”良马的引进改进了中国的马种,在文物上有所体现。1981年陕西兴平豆马村汉武帝茂陵的一座陪葬墓的器物坑中出土了一件鎏金铜马,是天马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武威雷台西晋墓(墓葬原断代为东汉,有争议)出土的铜奔马,曾名“马踏飞燕”,更表现了纵横飞驰的英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起杜甫的诗《房兵曹胡马》,写出了宝马良驹的魂魄。

胡马大宛yuān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