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寻欢
刚看到一篇文章标题:XXX恳求书坛师友“拍砖”。“拍砖”不就是批评吗?古人云:闻过则喜。顺藤摸瓜,批评是最高的赞美。只是,一个“求”字总让人感觉怪怪的。这让我想起时下很多人习惯“白嫖”书画家,也喜欢用这个“求”字,说白了就是想让人白送。其实,牛逼的书画家都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真心喜欢的藏家按润例给钱就好了,不需要“求”。这就好比进饭店吃饭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人家又不是不卖。
如是,书画家若真心想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何必求呢?虽然批评有门槛,慧眼如炬者不会轻易去批评那些不入流的东西,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你肯花高价买,不怕没有人去认真批评。
我又想起今年初春,石虎先生的女儿石磊导演约我做一个关于他父亲的采访。因为长期生活在美国的石磊女士与石虎先生的这种特殊的关系以及多年收集素材为其父拍纪录片的虔诚态度让我动容。之所以说动容,还因为石磊女士看到我前几年写石虎先生的一篇批评文章《石虎非石虎》而主动联系到我,并对我写石虎“颇具虎形,却无虎骨”的批评颇为同频肯定。与那些千篇一律的吹捧者相比,作为该纪录片中的首位艺评人受访者,大概我也是迄今唯一撰文批评过石虎先生的“冒天下之大不韪”者了,然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正是艺术首要的可贵“真诚”吗?
诚然,艺术是给有格者的礼物,是思想者鲜活的隐秘发声,而艺术投射在人间的种种故事正因为每一位参与者的竭诚推动而持续发光。
作品自身会说话,总有一条隐形的线在牵连着一个个心灵相吸的灵魂。若是书画家的作品超凡脱俗,抑或在行业影响力足够大,相信也不乏主动批评者。一个人毁誉不绝乃至争议越大足以证明其不可小觑的巨大能量。反之,一个人若诚意不够,作品如过江之鲫不起眼,还不肯花银子,即便是“恳求”一万遍也没卵用。这种注满矫情的轻佻之“求”只会讨得个“求”而生“厌”,那就真个是“求锤得锤”了。
鲁迅先生有句:“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过眼沉默之外,无非徒增笑料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