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单位为什么不用指纹打卡机并且严格考勤制度?
碧翰烽/文
白岩松曾说:“当一个单位开始过分强调考勤打卡时,这往往意味着它正走在下坡路上。”
过去,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需在多种政务应用或者微信群完成“打卡签到”。有的地方要求驻村干部在APP上定位打卡。有的单位推行指纹或刷脸打卡考勤。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取消了“打卡签到”等做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有了明显改观。
下面,说说一个乡政府的例子。
当年,指纹打卡机应该还是刚刚上市,属于典型的新生事物。有个乡党委书记想着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于是就安排办公室装了一个指纹打卡机,要求干部每天早晚打卡签到,由办公室每月统计通报考勤打卡情况,并与绩效奖励挂钩。
结果第一次通报考勤打卡情况后,打卡机竟然被一名退居二线的老干部给砸了。原来,他有几次没有打卡的记录,被通报了,还要扣钱,心里就气愤不过了。
事情发生后,一些干部暗暗欣喜,书记却是十分不悦,但又没有发作,也不好发作。慢慢地,考勤打卡通报流于形式,最后竟不了了之,也没有谁再提起这个打卡的事情。
后来,有一些在乡镇工作的干部说,乡镇本来就不同于机关单位,哪有天天呆在办公室里干事的,要么是到上面开会、汇报衔接,要么是下村入户服务群众、解决问题,要么是去现场实施项目或建设。
何况就是在机关单位,也不可能都是天天呆在办公室,外出开会、调研、衔接、现场工作,等等,也是常事。
考勤打卡,本是企业、单位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制度,用以确保员工按时到岗,维护工作的正常秩序。
但之所以引发讨论和关注,甚至在有些领域、行业、单位形成了形式主义,就值得深思了。仔细分析,大概有三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者,如果一个单位或企业的干部职工管理,需要靠打卡来进行,那么,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出现了躺平、不作为等现象?是不是单位、企业的管理方式或手段已然山穷水尽?
因为,对于一个单位或企业来说,其终极目标肯定不是考勤达到全勤,而是希望实现工作方面的目标任务。如果大家都只是完成了考勤打卡任务,对于真正的工作任务却不上心,那么,是不是存在本末倒置呢?
二者,不妨认真分析一下,那些常常缺卡的员工,都是由于怎样的原因?这个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比如,是由于迟到、旷工而不打卡,是由于外出而来不及打卡,是由于工作忙碌了忘记打卡,还是由于加班加点忘记了打卡。
三者,是不是打卡了,就说明工作已经干了。那么,这是不是就是一种刻意留痕的形式主义?也就是说,是否上班干活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了卡。就像有的单位、企业员工上班时来打了个卡,接着又出去干其它私活儿,怎么看?
其实,总是盯着考勤打卡的管理者,是没有找到队伍管理的精髓,如果一支队伍对单位没有向心力、凝聚力,即便是天天打卡、天天上班,是不是可能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工不出力,体现不出太多的效果和业绩,又有什么用呢?
管考勤是简单的、老土的,也似乎能够体现管理者的“威”。可是这种“威”,能否转化为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因为真正的领导者、管理者,是要靠科学的管理、人性的魅力、法治的规则,才能带好团队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