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张闻天,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十分熟悉。张闻天(化名“洛甫”)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34年,张闻天自苏联回国,并被选举为党主席,这一年,他只有34岁。此后,张闻天一直担任我党的最高领导人,直至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期间,虽然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毛主席开始进入决策核心,但张闻天作为党主席,仍然在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却在建国后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我们查阅历史不难发现,建国后,张闻天仍然担任重要职务,虽此时的张闻天已不在中央工作,但他仍然是政治局委员,并且先后担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一职。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张闻天继续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建国初期的我国方方面面都要依靠苏联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委派张闻天担任驻苏联大使,可见对他的信任,以及张闻天在我国外交事业中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

真正让情形发生变化的,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在这一次会议上,张闻天和彭总一起,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撤销一切职务,直到1976年含冤去世。

众所周知,庐山会议本是为了纠正左倾错误而召开,然而,随着会议中期彭总写给主席的信引起轩然大波,会议的方向也开始180度转向,转而“批彭”。7月14日,眼看庐山会议即将进行到尾声,感到纠左未能完全进行的彭总心急如焚。为彻底反映大跃进中存在的严重冒进主义问题,彭总按捺不住内心的心情,提笔向主席写了一封长信,按彭总的说法,这封信是“供主席个人参考”。殊不知,主席看过信后,随即给信加上了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并要求将其作为会议文件,下发给各组讨论。

由于彭总信中直言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开始得到了很多高层领导的支持。这其中就包括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张闻天。虽然在小组讨论时,有一些人对信的内容提出质疑,但基本还是针对着信本身,而没有上升到批判的程度。

张闻天看过彭总的信后,深以为然。自从1942年离开党的领导岗位后,张闻天更加注重实事求是、关心群众生活。建国初期在东北任职,张闻天就深入到生产一线,对农民生产状况开展调研,很多调研成果后来都被中央采纳。担任苏联大使后,张闻天将介绍苏联经验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在注意到苏联历史上曾发生的一系列左倾错误后,张闻天立即撰写报告,以提醒国内同志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在贺龙等人对彭总的信提出质疑,尤其是听说主席对信的内容可能也持不同意见后,张闻天深感自己作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在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不能不挺身而出,澄清事实、纠正错误。因此,张闻天结合自己十年来的调研成果和彭总的信,起草了一份长的发言,并在7月21日的小组会上,作了长达3个小时的发言。

就在张闻天作《发言》的前夕,关于彭总的信的非难已经很多,诸如“这封信是针对毛主席”等夸张的言论也已经多见。胡乔木打电话给张闻天,劝其“不要讲了”,然而,张闻天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还是作了这个发言。

张闻天的《发言》相比彭总的信,实际上更为尖锐。张闻天指出,当前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错误,要把错误谈的具体,才有改正的可能。当前粮食分配等比例失调就是因为指标定的过高,忽略了实际生产力;浮夸风主要是不允许讲真话所致,讲了真话就要被扣上右派的帽子;全民炼钢预计要赔几十亿,还有一亿人浪费了生产时间,造成的损失更加难以估量;大跃进什么事都提倡全民,甚至作诗也要全民,完全脱离了实际,等等。

在张闻天发言的最后,才提到彭总的信。张闻天认为,信的中心内容是好的,是希望我党改正当前工作中的错误,对于信中某些措辞的错误,张闻天认为那都是“小事一桩”,“(彭老总作为)一个政治局委员,为了人民给中央写信,写错了也无可厚非”。

然而,就在张闻天的这篇长篇发言2天后的7月23日,主席突然召集全体与会人员,针对彭总的信作了声色俱厉的讲话,会议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张闻天也和彭总一起,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