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们又唱起这首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今天,他们又唱起这首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每年今天,警报都会拉响。提醒着我们,1931年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民族危亡、山河破碎……

无数青年,唱着《松花江上》奔赴战场。

1

警报响起,他缓缓举起右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老英雄蒋润苑

九一八事变发生那年,辽宁老英雄蒋润苑才14岁,由于出身贫寒,小学毕业后就四处打工。当时日军铁蹄刚刚踏入东三省,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

他说:“那个时候,随着日军疯狂入侵,东三省很快被控制,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将士却带着家乡沦陷的深深耻辱奉命撤往关内。”

也就是在这时候,蒋润苑来到西安加入了东北军,成为了一名报务员。

从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一天也没有落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蒋润苑的家乡就成了沦陷区。

有家不能回,与母亲天各一方,母亲一度非常担心他的安危。

1939年,武汉会战后,蒋润苑随部队撤到湖南。当地有个文具店,经掌柜同意后,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谎称:“自己在文具店当学徒,一切安好”,并用文具店的地址跟母亲通信。

两年后,蒋润苑考上了黄埔军校,在学校学习时,给掌柜写了封信,打听母亲的消息。直到1941年冬季的一天傍晚,他才收到掌柜转来的家信,信中说:母亲已经因病去世。

当天晚上,蒋润苑辗转难眠,含泪写下了一副挽联:

卧榻未伺,含殓未归,从来游子多遗恨;

国仇未复,劬恩未报,自古忠孝难两全。

第二天,蒋润苑买了黑布,为母亲戴孝。

没能伺候患病的母亲,没能在入棺前见上最后一面,成了蒋润苑终生的愧疚。

后来志愿者找到蒋润苑的时候,才发现,每年九一八警报响起,他好像都做好了准备,戴上了他的纪念章,缓缓举起自己的右手,努力站成一个军人的样子。

这是蒋润苑在以自己的方式,纪念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同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老英雄蒋润苑与志愿者

2

他说:“当时只是想着不能当亡国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老英雄李震亚

十年前,我们发起全国寻找抗战老英雄,仅辽宁团队,就收到4000多条信息。蒋润苑先后告诉了我们两位抗战老英雄信息,油宏熙和李震亚。

后来,蒋润苑的女儿蒋光璞来到李震亚家中,唱着那首父亲教她的《松花江上》。李震亚的记忆突然被唤醒,声音哽咽,泪水涟涟。

他说:“从南方啊,一路走一路唱《松花江上》”

李震亚老人的家乡在浙江台州,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时,他正在南京念书。

“当时并没有急着跑回家,没有意识到日本鬼子会长驱直入,直到‘八·一三’以后,眼看着日本人轰炸上海,然后是南京,我就跑回了家乡台州。一路上我们走到哪里,日本人就跟在后边追打过来,那滋味可不好受。”李震亚回忆,“当时只是想着不能当亡国奴。”

时间到了1940年,一个机会忽然摆在李震亚面前:黄埔军校在浙江金华招生的报纸广告吸引了他。

“一点没有犹豫,我和几十个同乡同学一起直奔金华。在那里进行了笔试和体检,考试的内容有作文和数学。后来我接到了录取通知,终于能够参军为国效力。”李震亚说。

松山大捷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日军认为,在亚洲战场上,只有三次战斗可以称为“玉碎战”,也就是日本人被全部消灭,除了缅北的密支那以外,就是松山和腾冲,而这三个“玉碎战”都是由中国人打下来的。

1944年底,取得龙陵会战胜利的中国远征军和原本在缅甸作战、夺取缅北重镇密支那的中国驻印军分头向畹町推进。此时,李震亚随左路军追击日军,直到次年2月进入缅甸。

李震亚回忆,那时部队行走于深山小路中,时常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行军,有时驮炮的骡马掉到山沟里,部队还需要再下去把炮件找回来。曾经有一次,部队早晨发现已经追赶到日军残部的前边,于是再回头攻击。

“我们后来发现已经没有日本鬼子可打了,正在纳闷时传来消息,两路中国军队已经在1945年1月28日在缅甸会师,整个缅北滇西反攻取得全面胜利。”

说到最后,李震亚感慨道,“当年是被日本人追得离开南京,后来参加了缅北滇西最后一战,是追着日本人把他们赶出国,直到今天回忆起来还是很痛快。”

2022年12月21日,李震亚老英雄归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老英雄李震亚

3

他心怀“国家民族危难时,舍我其谁赴疆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老英雄张修齐

南京老英雄张修齐,10岁以前在南京生活。1931年,张修齐随父母迁居武汉。

当时的武汉有许多外国租界,也有日本租界。那时候租界里秩序好,环境好,教育条件好,在那种环境之下,他们家就搬到日本租界里面住,后来又返回南京。

1934年,全国的童子军在雨花台举行第一次全国童子军大检阅、大露营活动,全国各地学校的童子军团都派人来参加了。

童子军在分列式走过主席台的时候,令张修齐最震撼的是,有一部分的东北的流亡学生,他们分散在各个学校,当时把东北流亡的学生单独提出来,成立一个团。

东北的学生,流亡的学生,戴的领巾是一边黑,一边白,黑白两边搭起来,就是黑山白水的。

那个时候,张修齐还小,也拿个旗子跟在后面,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是要求抗日的。

后来,张修齐懂事了,也知道爱国了,知道国家太受欺凌了,应该要求抗日。

当时总体讲起来,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要求抗日是国内的首要任务。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跟随学校一路转移到长沙,以心怀“国家民族危难时,舍我其谁赴疆场”的爱国豪情,放弃了自己学习铁路工程专业的梦想。

张修齐于1938年考取黄埔军校六分校15期第六总队步科,1940年从军校毕业后,参加了长沙保卫战等战役。

2023年8月5日,张修齐归队。

因为有了抗战老英雄这个群体,才让我们有了了解那段真实历史的机会,让那段悲壮的历史鲜活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去年,我们去成都看望王用劳老英雄,请他唱这首《松花江上》时,他说:“你们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不能体会这首歌的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用劳老英雄

今天,又是九一八,当年高唱着《松花江上》奔赴前线的士兵们,离我们越来越远。全国抗战老英雄已不足1500位。

每一个抗战老英雄,都是那个时代见证者。

他们用信念、热血、生命谱写着一首首英雄的史诗。

狼烟四起时,是他们横刀立马;敌人肆虐时,是他们杀敌卫国。他们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铭记历史,感恩他们用血肉之躯,赢来胜利。

点击下方,帮助更多抗战老英雄

文字 |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

图片 | 受访者、志愿者团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