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国之首都,轻重工业发达,在八九十年代,各式各样的北京品牌流行于全国,是当时唯一能与上海相抗衡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品牌不断诞生,老的品牌消失湮没,成为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燕牌缝纫机

七八十年代,年轻人结婚要置备“三转一响”,缝纫机就是其中的一转。北京缝纫机厂生产的燕牌缝纫机与蜜蜂牌、蝴蝶牌缝纫机齐名,可以说是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那个年月,挣钱不容易,一架“燕牌”缝纫机要150多元,普通家庭起码得攒个大半年的钱才能买得起。有了缝纫机,无论是做衣服、缝制鞋垫,还是平时缝缝补补、改裤腿、缝衣边都是少不了用到的。不仅自己家里使用方便,也帮助不少左邻右舍,邻里关系更加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买布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缝纫机的市场日渐萎缩,燕牌缝纫机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牡丹电视机

北京电视机厂生产的牡丹牌电视机曾是我国家电行业的一面旗帜。1982年牡丹从日本松下引进了技术领先的生产线,产能迅速提升,年产量超过15万台。在凭票供应的时代,牡丹电视机一度取得了50%以上的惊人市场占有率,成为绝对的业内龙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一台12寸黑白牡丹电视机的售价,高达300多元一台,要半年的工资才能买得起。可即便如此,电视仍然供不应求。人们排着长队,拿着一年收入换来的电视券,购买牡丹电视机。这一场景,在80年代的全国各大城市屡见不鲜。

90年代初期,牡丹电视市场占有率虽有所下滑,依然维持在20%左右。到了90年代后期,彩电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牡丹彩电无力应对竞争,加上亏损严重,渐渐退出市场,沦为时代的眼泪。

3、双菱手表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北京手表厂生产的双菱手表与上海的“上海牌”、天津的“海鸥牌”,是当时中国的三大名表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1974年到1984年的11年时间,双菱手表一共生产了1100多万只,不但畅销全国,在亚非拉很多国家也有售,在海外市场上双菱被翻译成“Double Rhom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后期,“电子表”、“石英表”流行,这种手表物美价廉,样式美观。机械表无力竞争,生产双菱手表的北京手表厂逐渐走入了下坡路,渐渐的被市场所淘汰。

4、鹿牌保温瓶

国人喝热水的习惯也就是这从建国后才开始,1962年4月,北京昌平生产出我国第一批鹿牌保温瓶,那时候昌平人管生产“鹿牌”保温瓶的地方叫“南口暖瓶厂”。1981年,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建成6条瓶胆专业生产流水线,生产的鹿牌系列保温瓶有30多个规格、100多个品种、上千种花色,年产量2000万只。

由于厂子的效益好,在工厂里上班的职工,拿的薪资也比其他地方高出不少。厂子的福利待遇更是没的说,逢年过节就发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70-90年代,“鹿牌”保温瓶不但销遍全国,还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作为政府礼物赠送给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直到2012年,鹿牌保温瓶才结束生产,彻底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