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钗反击背后的智慧:

从《红楼梦》看校园语言霸凌

作者:启航

在《红楼梦》前期,宝玉、黛玉和宝钗的互动虽然看似日常琐碎,但其中隐藏的情感博弈和语言攻击不容忽视。宝钗几次遭受黛玉的无谓攻击后,居然在第三十回碰上了宝玉的调侃,当宝玉以杨贵妃作比,用戏谑和讽刺的话语羞辱她时,宝钗的反击开始了。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隐藏在“玩笑”里的攻击

宝玉笑着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表面上似乎是开玩笑,但这句话并不单纯。杨贵妃作为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以其丰腴的体态闻名。然而,杨贵妃的历史形象不仅仅是美丽,她的命运和大唐的覆灭紧密相关,她被认为是享乐过度、误国的象征。因此,宝玉用杨贵妃来比喻宝钗,不仅是在暗指她的外表,还隐含着对她某种道德缺陷的影射。

语言在这个情境中成为了攻击的武器。宝玉看似无意,但却在“玩笑”背后夹带了轻蔑与批判。而在这个过程中,黛玉的沉默却显得更为尖刻。她并没有直接参与语言攻击,但她内心的窃喜与旁观,让她的角色从受害者转换为默许甚至助长霸凌的一方。

这种情节是否像极了校园中常见的“语言霸凌”?在很多校园霸凌案例中,霸凌者通过玩笑、讥讽甚至隐含的暗示性语言,将矛头指向某个特定对象,而旁观者则选择不发声,甚至默许这种行为的发生。这种“集体沉默”往往会让受害者更加无助。

宝钗的冷静反击

面对宝玉的言语侮辱,宝钗并没有选择直接对抗或委屈求全。她冷静地回应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这句话表面上轻描淡写,实则很厉害,杨贵妃固然美丽得宠,但毕竟身在深宫,少了兄弟杨国忠来作白手套,怕是做不了多大的恶。杨妃是比喻,元妃却是实有其人,宝钗不仅解脱了宝玉对自己的羞辱,却指出了宝玉自己“国舅爷”的身份。

一个天大的回旋镖。

宝钗这个回击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没有激化矛盾,但通过巧妙的语言,重新夺回了话语的主动权。她的冷静不仅避免了正面冲突,还让宝玉陷入了尴尬,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话是多么的轻率和恶意。事实上,宝玉听后“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这正是宝钗反击成功的表现。

宝玉败了。事情还没完。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黛玉一头撞上来,宝钗并未让这场“玩笑”滑过去。在宝玉和黛玉一同调侃她时,宝钗回击道:

“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对宝玉的疑问,但实际上充满了反讽。宝玉刚刚因为对黛玉的态度而进行了低声下气的“道歉”,在情感上做出了“投降”的姿态,宝钗正是借此机会以“负荆请罪”这一李逵对宋江低头认错的情节,暗指宝玉刚刚对黛玉的谦卑,反击宝玉的戏谑和讽刺。

这个借用运用恰到好处,让宝玉感到自己无形中被揭露了与黛玉之间的微妙关系,尴尬之余,显得无言以对。而黛玉身为当事人的另一方,同样不免陷入局促无趣。

在现实中,类似的情景也时常发生。当一个人通过语言调侃他人时,受害者往往选择沉默或回避。而宝钗的反击则展示了教科书一般的智慧,让对方陷入自己的语言陷阱之中。她没有直接攻击宝玉,而是巧妙地使用典故进行影射,让宝玉和黛玉意识到他们的戏谑是多么浅薄。此时,宝钗不仅成功摆脱了被动的角色,还实实在在地把握了主动权。

这样的智慧与情感控制,在校园霸凌中极为重要。很多时候,面对霸凌,受害者可能会选择沉默以求自保,或者情绪化地回击。然而,宝钗的处理方式却展现了一种冷静与自尊的维护。她没有激化矛盾,也没有让自己陷入受害者的角色,而是以巧妙的语言反击,显示出自我保护的力量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旁观者的助长作用

在整个过程中,黛玉作为旁观者的角色非常负面。她虽没有直接参与,但她的态度让人感觉到某种“助纣为虐”的意味。当宝玉羞辱宝钗时,黛玉内心的快感让她选择了沉默。而这种旁观者的态度,恰恰是现实中霸凌行为得以蔓延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现代的校园霸凌事件中,旁观者的角色同样重要。正如心理学家指出的,霸凌者通常依赖于周围人群的反应,旁观者的沉默或者暗中的支持,会让霸凌者更加肆无忌惮。在《红楼梦》的这段情节中,黛玉虽未直接参与,但她的沉默和快意,无疑是对宝玉行为的一种默许,也让宝钗成为了言语攻击的目标。

现代的校园中,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许多学生在目睹霸凌事件时,选择了袖手旁观,甚至在心里默许霸凌的发生。这种态度加剧了受害者的孤立感,让霸凌行为愈演愈烈。而黛玉的态度,正是旁观者心理的一个写照。

凤姐的点睛之笔

《红楼梦》中,凤姐的角色一直以精明、果断著称。她在这个场景中的一句话,成为了揭露情境的点睛之笔。当宝玉和黛玉因宝钗的反击而窘迫不安时,凤姐用一句“谁还吃生姜呢?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道破了彼此间的紧张氛围。

凤姐的这句话看似不经意,却揭示了语言霸凌的核心问题——在看似轻松的表面下,隐藏着尖锐的情感冲突。她的“辣辣的”形容不仅指出了宝玉和黛玉的窘迫,也点出了整个对话中的隐含敌意。这一场景让人想到,现实中的霸凌行为往往也隐藏在“开玩笑”或者“不经意”的外衣下,只有敏锐的观察者才能揭开其背后的真实动机。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园霸凌的现代反思

这一段《红楼梦》的情节,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权力斗争,尤其是在言语霸凌的层面上。现代社会中,语言霸凌早已成为许多青少年面临的严重问题。这种霸凌通常不是通过直接的暴力,而是通过讽刺、嘲笑、排挤等形式,造成受害者的心理伤害。

宝钗的反击方式,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面对语言霸凌,冷静与智慧往往是最好的武器。我们不必通过愤怒或委屈来回应,而是可以通过理性的语言,让霸凌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应当拒绝沉默,用积极的态度阻止霸凌行为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dongzhu1968

邮箱:hlmyj001@163.com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