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华庭
甲辰的中秋节马上到了,秋声更穿梭在生活的边边角角。
秋天,金黄色彩铺展天地,诗人赞其气象。刘禹锡之“我言秋日胜春朝”,极言秋天之壮美。但秋的意象还有更多。看万树接续落叶,这不寓意着丛林开启了衰退的周期?
时序更迭太快,一个甲子,六十载,竟呼啸而过。
年轻时,时有自己的出身、境遇差的感觉,与发小比着,莫名其妙地逆挫、纠结。看到学业顺畅、事业风生水起的谁谁,虽然也知道见贤思齐,但有东躲西藏的考量,总想把自己隐避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同学聚会,托辞时间安排不过来;老乡联谊,找个理由婉拒,……总之,不能让自己风光,或者完全是自己判断不占优势的場合,尽量远离。
生存能力不够,追逐生活的热闹,自然情绪不高;越处社会之边缘,越向往生存的清寂。
这些现象之形成,原由繁复。归结到一点,就是思想负荷放不下,杂乱意念挥之不去。
生命的年轮走过一个甲子,应该说,品尝生活的滋味,差不多近至十全境地。余岁还有多少?虽然说不具体,但仰视上一个甲子而无从企及是肯定的。尽管维持生命的营养、护卫生命的医疗、统帅生命的理念等等,比年轻时更完善、科学,但生命衰败的大势毕竟无可扭转。享百岁天年者之机率,如彩票中奖般罕见。
芸芸众生在第二个甲子行程上,能平安度日,亦足幸运。至于寿之长短,那只能听上帝的。
暮年体衰,达成这个认知容易,而尊重、践行这个规律并不简单。首先,在强化肌肉、骨骼锻炼上,怕苦畏难。即使使用了器械健身,也大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一阵子,赶个新潮,兴致消退,马放南山。其实,老年之健身,比年轻时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因为,身体能量的储存容量日渐缩小。健身,天天开张尚嫌不足,况随意中断?
年纪大,阅历多,这是生存的财富也是生存的负担。对时代变迁的适应能力下降,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看不顺心,甚至容不下。其实,这是陈旧思维与新鲜事物的对立。置身这样矛盾,老年人应该清空思想库存,放下执念。换位思考,包容自己理智与情感上难以认可的事理。在小字辈生活的选择上,老年人的积极作为是多余的,讨嫌的。
风雨兼程几十年,不管看没看到彩虹,老年人都要把当下的现实的生活当成理想的、最有意趣的。晨兴与暮鼓,鸡毛蒜皮,鸡零狗碎……,这些就是年轻时一路奔赴的诗与远方。儿时的淘气、天真,拼搏岁月的汗流浃背,壮年所谓凌云之志,到这个节点上,都悄然隐去,所能留下的,只是自我的欣赏与空泛的念叨。对过往的留连、对昨天的感慨、领悟,范围稍不控制,难免沦为笑谈。若自己确实觉得宝贝,觉得要常常想起,可以写写回忆文字,自己玩味,自娱自乐。
2024.9.14于沪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