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是文房四宝之首,对中国的文化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凤咮砚材质细致、坚硬,适合研磨,是文房珍品。”5月9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委员会主办,北京斫云楼承办,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协办的“凤咮砚恢复生产新品观摩展暨新闻发布会”“福建砚文化主题收藏展及学术交流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 砚文化盛会隆重举行并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砚文化盛会隆重举行并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领导和嘉宾,包括福建省委原副书记、藏砚家黄瑞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豫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福华,南平市延平区副区长陈婧等。活动由北京斫云楼总经理梁婧主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委员会主任吴笠谷担任学术主持。

凤咮砚,这一历史悠久的文房名品,源自北宋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黯淡滩,曾受到苏东坡的命名和赞誉。然而,宋代以后,凤咮砚的制作工艺失传。经过多年努力,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咮砚技艺复原人、“剑州工匠”郑世阳等工匠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经反复实地考察,终于在延平区黯淡滩找到了合适的凤咮砚石材,并在中国民协砚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使得凤咮砚得以重现。本次展出的60方凤咮砚,均由郑世阳团队精心制作,是凤咮砚恢复生产后的首次大规模展示,对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工作人员展示恢复生产的凤咮砚新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工作人员展示恢复生产的凤咮砚新品

福建拥有深厚的制砚传统,唐宋时期建州地区的制砚业已颇具规模。除了凤咮砚,福建还有建州卤水石砚、将乐龙池砚等多种石砚,以及清代形成的文人砚流派,这些都为福建砚文化在中国砚史上的地位增添了重要分量。

在学术交流环节,黄瑞霖、李豫闽、吴笠谷等嘉宾分别就福建砚文化的传承、凤咮砚的技艺复原以及砚雕流派的历史地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苏文彬、王亦勇等藏砚家也分享了他们的收藏体会和审美观点。

作为凤咮砚技艺复原的支持者,郑世阳在座谈会上发表了答谢辞,对各位专家和嘉宾的支持表示感激。专家们对凤咮砚新品的材质和工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不负苏东坡当年的赞誉。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

△ 郑世阳(左一)发表答谢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郑世阳(左一)发表答谢辞

福州的这两场砚文化活动,旨在推动福建砚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吴笠谷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福建砚文化的再次辉煌贡献力量。

随着展览的深入进行,参观者们纷纷被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凤咮砚所吸引。每一方砚台,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历史窗口,让人能够窥见北宋时期的文人雅士们是如何在笔墨纸砚间挥洒才情,留下传世之作。

在展览的现场,还设有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不仅能够观赏到精美的砚台,还能够亲手体验研磨墨汁、书写汉字的过程。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更多的人对砚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此外,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了多位在砚文化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和学者,就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砚雕技艺的创新与突破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些讲座和研讨会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福建砚文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 收藏展上展示的砚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收藏展上展示的砚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的关注。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展览,不仅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随着活动的圆满落幕,福建的砚文化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人们相信,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福建的砚文化一定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福建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福建将继续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福建的文化瑰宝。

【作者:郑世阳,系手工木工高级(一级)技师、工艺品雕刻工高级(一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南平市凤咮砚制作技艺项目立项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乡村旅游文化带头人、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技术能手。自幼跟随舅舅黄国明学习木雕,先后拜中国木雕探花贺耀辉、中国艺术学者吴笠谷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