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幔源油气理论指导石油生产,或许还缺点火候!

无机成油说和有机成油说的争议一直存在,崔永强博士作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博士,历来是支持无机成因中的幔源油气说的,并且他还试图说明现在石油产量下降的原因是我们走错方向了,如果用幔源油气说或许能提高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幔源”油气说的主要观点认为,现在的石油其实都来自于地球100公里深处的地幔,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崔博士找到了3个有力证据。①石油具有生命分子特有的旋光性;②石油具有生物所特有的分子,即生物标记物;③99%的石油发现于沉积盆地。上述依据均已经获得重新解释:

过去科学家之所以坚定地支持动物尸体成油说,主要是因为大家发现有生命的分子有一种特殊的旋光性,是一种类似于DNA的螺旋结构,而那些不是来自于生命的有机分子没有这种特性,所以认定石油就是动植物尸体演变而来的。

但是现在科学家发现陨石中的一些有机分子也具有旋光性,这似乎证明了旋光性并不是生命所独有的特性,至少石油成因不能以旋光性作为决定性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同样是说石油具有生命独有的标记分子,比如姥姣烷和植烷。但是这一证据也被推翻了,它不仅在陨石中被发现了,还存在于地幔岩捕掳体中。

第三,石油因为大量出现在沉积盆地中,所以被认为是动植物沉积形成的。但是崔博士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含油气盆地基本都出现过大规模上地幔软流层隆起,因此沉积盆地中的石油也很可能是来自地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个证据的确精准地反驳了有机成油说,但也仅仅是从侧面证明了动物尸体成油说地漏洞,而没有从正面直接证明地幔油气说的合理性。

这里我提一个问题,如果石油不是生物尸体演化而来的,请问源源不断的石油是怎么合成出来的呢?无机成油的公式是什么,原材料是否充足?

要知道,是有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而且是不和氧元素捆绑的碳元素,所以它几乎不太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要夺走二氧化碳的氧,现在发现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另外,地幔中充斥着岩浆,它的主要成分是氧、铁、镁、硅,而最重要的碳元素却少的可怜,它是如何形成碳链极长的石油的呢?崔博士又如何证明地幔形成石油是源源不断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崔博士并没有给出直接证据,他还是只从一些表象研究中找到了是有可能来自地幔的证据,比如从地幔橄榄岩中,抽提出了C13~C35石油烃类。

然而,这也只能说明有的石油可能来自于地幔,而无法证明地幔可以源源不断地形成石油,一个很明显地证据是地壳中的碳单质比地幔多得多,是整个生态圈碳含量的26000倍,而地幔的含碳量甚至连生物圈都比不上。
最后崔博士引入了一个化学驱的概念,试图证明我们现在的采油方法是错误的,它会让油田的总产量下降,而如果用地幔油气理论采油,产量就会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化学驱是胜利油田发明的一种驱油技术,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但是崔博士却指出,从1996年-2013年使用化学驱技术期间,化学驱猜到的油确实增多了,但是油田的总产量却从5600万吨降低到了4000万吨。 因此他认为这是石油理论导致的产量下降,恕我直言,这一因果关系简直是耍流氓,石油产量下降几乎就是一个基本规律。你说用化学驱采油会导致产量下降,那你如何证明地幔油气理论就能让石油总量提高呢?试问大庆油田的其他教授会相信你的这个说法吗?

总体来说,我是认可崔博士提出的三大证据的,但是他后面的观点就有点胡搅蛮缠了。我们鼓励对旧理论提出质疑甚至推翻,但是新理论的建立需要充足的证据,在缺乏可靠证据之前, 就想要用它来指导生产未免有些过于急功近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