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洗髓功”第四代传承人李玉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氏洗髓功”第四代传承人李玉君
第一届师门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届师门大会
《李氏内劲洗髓养生功实训课》开班,李玉君带领学员站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氏内劲洗髓养生功实训课》开班,李玉君带领学员站桩

一、传承并创新,打造系统化的“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

1970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的李玉君,因深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耳濡目染,热爱传统武术,加之其天资聪颖,刻苦用功,1986年便在父亲和祖母的辅助下深得家传。成年后,参军入伍,将传统武术与军事训练相融合,打造了一套独特的体能训练和思维训练模式,被部队认定为特殊军事作战技能人才,取得了诸多荣誉。李玉君转业后一直在北京市司法系统工作,多次参加大型活动以及重要社会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他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并刻苦钻研上古诸多经典,在“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中逐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配合吐纳养生之法,做出进一步改良,对“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进行了系统化的优化传承。李玉君将开筋点穴、内劲站桩、秘法吐纳、垂吊功法、经络拍打、打坐禅定、抻筋拔骨等七步有机结合,使“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更加完善至简。在此基础上又融合现代搏击、散打等技法,形成了当代独特的一门武学,完成了对祖传武术的传承创新,使得“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更符合当代民众强身健体的需求。

“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是从《气法要妙至诀》及《修养大略》中汲取精华,古人理论中的“凡服气者何求也,以其功至,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之说,与《调护诀》所述“五年易髓,六年易筋”相同,可见中唐以后社会上已盛传“易髓”“易筋”之说。而内劲的表现形式则在《内功经》中总结为“通、透、穿、贴、松、悍、合、坚”。历代研习者在对“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的实修过程中,不断对其加以验证、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功法体系,兼以道、医、儒、武,动静双修,内外同练的一套完整养生体系。

李玉君社区公益站桩大讲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玉君社区公益站桩大讲堂
李玉君以申遗为契机,探索不同传承模式,完善传承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玉君以申遗为契机,探索不同传承模式,完善传承机制

二、“李氏内劲养生功”的起源与由来,后经发展改为“李氏洗髓功”

“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发源于光绪年间山东德州市,随着运河文化的发展,后又传播到了大运河上下游地区。第一代传人是王金生,束发之年,王金生朝夕研读道家经典,在其父教导下领悟传统打坐、垂吊之技。1915年,王金生将传统打坐垂吊之技运用至日常武艺修炼,中枪负伤恢复后便隐居避世,却仍练武不辍。1918年,王金生于秒空道长指点下,辨析站桩十三内劲,遂定名为“内劲养生功”,至此,“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初具雏形。其女王玉香幼时便随父习武,其除对武艺表现出浓厚兴趣外,对其祖父留下的贯道心法也表露出独特的天分。婚后练功更加勤奋,并在一次练功后拍打身体放松时得到启发,对“内劲养生功”进行改良,将拍打增加至原有步骤当中,增强了“内劲养生功”的排毒、促血液循环之效。第三代传人李连奎将实践经验与其母言述相结合,将“内劲古法养生功”更名为“李氏洗髓功”,保护住了祖传武艺功法,使其不至消亡。历经三代传承,现传于第四代传人李玉君,李玉君习练功法40余年,不仅将家族秘传的武艺精髓融会贯通,更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改进,不仅让功法具有强大的实战能力,更蕴含了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奥秘。
“李氏洗髓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武术家与历代宗师长期实践的总结。光绪年间,“李氏内劲古法养生功”在道、儒、医、武方面皆有涉猎,并于后期国术比赛及战争中发挥作用。

“李氏洗髓功”以《易筋经》《洗髓经》《内功经》为理论基础,结合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原理,承宗师之技,以人体器官功能为科学依据,针对各类修习者有独到的见解及作用,是各家修习者多年实操实练的成果。
目前大多数人虽在身体组织、器官、功能等方面无明显病变,但常感到疲劳、反应迟钝、心情低落等。专家通常将该种表现状况归为“亚健康”状态,“李氏洗髓功”在修习过程中可增加练功者的体魄,缓解人的“亚健康”情况,增强社会活力。其以开筋点穴为前提,站桩为基础,垂吊为关键,拍打、打坐为自我引导,将系列方法有机结合,简便易行,不出偏差。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初,下医治病重”,这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医者三境界。“上医治未病”,作为最高境界,提出“养生胜于治病”。许多人关注疾病,而不关注健康,于芸芸众生忙于名利之今日,也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李氏洗髓功”中的“内劲站桩”“秘法吐纳”“经络拍打”等即为日常养生之道,防病于未发之时,可使人大为受益。

2022年7月,李玉君带领“为爱出发公益行”志愿者在青海玉树站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7月,李玉君带领“为爱出发公益行”志愿者在青海玉树站桩
2022年7月,李玉君与“为爱出发公益行”志愿者展开校园健康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7月,李玉君与“为爱出发公益行”志愿者展开校园健康课堂

三、“李氏洗髓功”之精髓在于其“内劲”理念,亦是养生的关键所在

“李氏洗髓功”中最为基础也是核心的内容是内劲站桩,内劲站桩具有易学易用、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无副作用等特点,是通过“固本培元”的方式调动人体自身的潜能。只需简简单单的一站,身体内部微循环就会产生刚柔并济、虚实相生、动静相宜、松紧有度、错综为用的作用。看似简简单单的一站,身体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就可以调动全身的气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加速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功能,祛病延年。非常适合长时间久坐不动、无暇身体锻炼的上班族;经常关节疼痛、免疫力弱的中老年群体;想要塑形、保持良好身材的爱美人士以及所有渴望摆脱亚健康状态的群体。当然,这一切需要坚定的信念、恒久的耐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方能起到实效。
“李氏洗髓功”之精髓在于其独特的“内劲”理念,此理念不仅构成了武术的核心,亦是养生的关键所在。“内劲”,作为孩童时期与生俱来的天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然而,通过站桩这一修炼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并增强内劲。长期站桩训练,能够促使人体发生显著变化,包括经络的畅通、肌肉的柔软、筋膜的伸展以及骨缝的适度开合,进而产生出一种被称为“寒颤劲”的崩弹之力。这种力量并非单纯的力量,而是一种内在的劲道,如同弹簧般一触即发。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及练习时间的长短不一,所展现出的“内劲”也各有不同。
此外,“内劲”的生成亦蕴含深刻的哲学思维。它源于站桩过程中对六面体矛盾力关系的深刻体悟,通过持续的练习与调整,使这六个方向的力量汇聚成一股合力,即“混元力”。这种力的整合与运用,是站桩修炼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提升身体的协调性、稳定性以及内劲的生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7月,李玉君带领弟子赴囊谦文旅交流,推动“非遗进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7月,李玉君带领弟子赴囊谦文旅交流,推动“非遗进景区”
2023年11月,李玉君开展社区公益站桩课程,践行“非遗进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1月,李玉君开展社区公益站桩课程,践行“非遗进社区”

四、广收门徒,开展“李氏洗髓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矛盾与纠结。面对这些困境,若能像站桩修炼中理解并整合矛盾力一样,以理性与智慧去化解,便能豁然开朗。正如古语所云:“世上本无疾,只有瘀和堵。”无论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是心理上的困扰,通过站桩修炼,都能得到良好的调节与改善。

随着年岁的增长,李玉君愈发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近年来广收门徒,开展“李氏洗髓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研究,建立传承保护名录。通过调查“李氏洗髓功”在当代体育及武术中的地位,确定“李氏洗髓功”的自身价值。
在“李氏洗髓功”的普及性教学工作中,李玉君先后开办了《传承弟子筑基课》《李氏内劲洗髓养生功实训课》《李氏内劲养生功公益课》等课程,完成了“李氏内劲养生功”走进军营、走进养老院、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高原、走进戈壁等主题教学活动。
在李玉君的不懈努力下,2024年1月,“李氏洗髓功”正式进入山东省德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李玉君将以此申遗为契机,探索不同传承模式,完善传承机制,加强宣传引导。

随着“李氏洗髓功”列为德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玉君的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情与责任感。他深知,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个人多年心血的认可,更是对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一次重要传承与弘扬。

为了不负众望,李玉君着手规划更为深远的传承蓝图。他首先想到的是将“李氏洗髓功”引入教育体系,与当地的中小学校及高等学府合作,开设传统养生文化课程,让青少年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接触到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养生秘法,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健康意识。

同时,李玉君还倡导跨界合作,邀请医药学专家、体育教练等多领域人才共同参与“李氏洗髓功”的研究与推广,从科学角度验证其养生效果,并探索将其融入现代健身、康复治疗中的可能性。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养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在传承机制上,李玉君更是下足了功夫。他建立了完善的师承体系,选拔并培养了一批有志于传承“李氏洗髓功”的年轻弟子,通过口传心授、实践锻炼等方式,确保这一技艺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他还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相关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及传承人培养等项目,为“李氏洗髓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李玉君深知,非遗文化传承之路悠长且艰辛,但只要心怀热爱,勇于探索,就一定能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

202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