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多个省份正积极投入巨资建设新运河,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

在浙江,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已正式通航,起点位于临平区境内的博陆,全长 26.4 公里,通过八堡船闸与钱塘江相连。该通道为三级航道设计,可通航 1000 吨级船舶,大大提高了浙江的水运能力。它的建成使浙北、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完全贯通成高等级内河水运网,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杭州湾地区连成一片,浙江将形成京杭运河、杭甬运河、钱塘江构成的 “Y 形” 千吨级海河联运大通道,杭州有望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水上物流集散中心。

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的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这条全长约 135 公里的运河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海域,建成后将在我国西南地区开辟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项目估算总投资 727.3 亿元,其中静态投资 704.6 亿元,建设工期 54 个月,可通航 5000 吨级船舶。

湖北也在积极谋划荆汉运河项目。荆汉运河就是从荆州到武汉,拟新建 236 公里运河,估算总投资 784 亿元。建成后预计比目前经过长江航道的航程缩短 260 公里,减少运输时间约 14 小时,提升荆州等沿岸港口城市的航运能级,促进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融通发展。

多个省份建设新运河,不仅是为了打破地理限制,提升水运能力,更是为了促进经济交流,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开凿新运河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缓解现有运输压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航道的运输压力日益增大。以长江为例,三峡大坝的设计过闸量一年是 1 亿吨,但自投入运行以来,其过闸货运量不断增加,2011 年首次突破 1 亿吨,提前 19 年达到设计能力。2023 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达 1.74 亿吨,同比增长 8.77%,再创历史新高。每天在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待闸的船舶达到 1600 多艘,最长等待时间达到一个月。此外,苏北航务处的淮安船闸、施桥船闸待闸船舶也增多,给航道安全、畅通通行带来压力。新运河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现有运输压力,开辟新的水上运输通道,提高船舶的周转运行效率。

(二)提升区域经济地位

对于内陆省份而言,开凿新运河可以打破发展瓶颈,重塑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位置。以湖北荆州为例,上世纪 80 年代还是较为富裕的地区,但伴随工业化快速发展,因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无缘重工业布局,只能发展轻工业,城市发展 “急转直下”。荆汉运河建成后,将直接提升宜昌、荆州等沿岸港口城市的航运能级,沿线将新布局一系列港口、陆域,以及作为后期配套的临港产业园区。江西建设浙赣粤运河,将从内陆省份一跃成为可通江达海的新货运枢纽。广西的平陆运河建成将结束广西无法通江达海的历史,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改善航道能级

新运河能够提升水运航道能级,供更大吨位船舶通行,缩短航运距离。湖北的荆汉运河建成后,能够行驶 1 万吨的船舶,预计比目前经过长江航道的航程缩短 260 公里,减少运输时间约 14 小时。目前,长江三峡枢纽以上和武汉以下均达到 10000 吨级航道,而武汉至宜昌段仅能满足 5000 吨级船舶常年通航,枯水期甚至只能满足 3000 吨级。荆汉运河将提升武汉至荆州段水运航道能级,供万吨级大船常年顺利通行。同时,工程还截弯取直,缩短了航运距离。在荆州至武汉九曲回肠的 “V” 字形长江航道间,重新拉出一条较为笔直的横向水运大通道。

三、新运河带来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经济发展新动力

水运一直以来都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之一。多省开挖运河,将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以广西平陆运河为例,建成后西南地区的货物入海航运距离将缩短至少 560 公里,预计每年节省运费将达到 52 亿元人民币。新运河的建设将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布局调整。2020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到 2050 年我国内河四级航道的总里程要达到 2.5 万公里,而目前只有近 1.2 万公里,这意味着未来内河建设将持续推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新运河的建设还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从建筑施工到内河航运等多个行业都将受益。虽然单个企业获得的份额可能不大,但整体上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二)加强区域互联互通

新运河可连接不同经济圈,加强与东盟等地区的贸易往来。平陆运河建成后,将为我国西南沿海地区再度打开一道面向东盟的窗口,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往来无疑是锦上添花。2022 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高达 6.5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远超欧盟和美国,双方贸易互通主要依靠航运。一旦平陆运河建成,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盟地区的互利互通,在加强 “一带一路” 倡议海上连接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此外,江淮运河连接平行的长江和淮河,使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水运无需绕行,行程缩短最长 600 公里,行期减少 7 - 8 天,对水运企业影响较大,也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三)生态与社会效益双赢

新运河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同时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促进旅游发展。我国致力于打造生态绿色运河,如平陆运河将在运河沿线两岸基础上预留一条宽 1 公里的保留区,用于建设生态走廊,为运河沿岸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还将在青年枢纽处设立两个可供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从而恢复钦江的连通性,并加强河流及周围海洋的生态观测力度。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航后,河道两岸的游步道也整修完毕,附近居民又多了一处运动休闲的绝佳线路。对于老运河两岸可深入挖掘旅游开发区的建设,由此衍生出 “运河风光”“水乡古镇” 等旅游项目,将带动第三产业,促进次生经济发展,进一步释放京杭运河杭州市区段的 “水上黄金旅游线” 价值,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新运河建设面临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资金投入问题

新运河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无疑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以平陆运河为例,估算总投资 727.3 亿元,而多个省份的运河建设总投资额更是高达 8500 多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使得地方政府在满足民生需求的同时,面临着资金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的巨大挑战。地方政府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以分散风险。例如,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债券、与企业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运河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技术难题

新运河工程面临着复杂的技术挑战。一方面,许多运河需要穿越山脉、修建长隧道等,如湖北荆汉运河拟新建 236 公里运河,其中就涉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运河建设还需要考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通航问题,如结冰期如何保障通航等。破解这些技术难题需要集合全球智力资源,调动业界精英的智慧和力量。我国可以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利工程团队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加大对国内科研机构的投入,鼓励创新研发,提高我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生态环境保护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往往会对沿线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新运河建设也不例外,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动植物栖息地等。因此,必须在建设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在规划阶段,要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制定周密的生态保护措施。例如,平陆运河在建设中预留了宽 1 公里的保留区用于建设生态走廊,为运河沿岸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同时,要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环境监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的影响。还可以通过生态修复等措施,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补偿。

五、新运河的未来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运河的建成必将重塑中国内陆水运格局,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启崭新篇章。

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平陆运河、江淮运河、荆汉运河、湘桂运河、浙赣粤运河等一系列新运河的陆续建成,中国将形成更加完善的内河水运网络。各条运河相互连接、协同作用,打通不同水系之间的阻隔,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水路互联互通。届时,中国的内陆地区将不再受地理限制,货物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水路运输到达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经济发展方面,新运河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平陆运河为例,它将为广西及西南地区开辟一条通江达海的便捷通道,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西南地区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平陆运河快速运往沿海地区及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布局。同时,新运河的建设还将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经济、临港产业等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加强区域合作而言,新运河将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如湘桂运河的建成将有效连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促进两大经济板块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要素流动。浙赣粤运河将加强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新运河将打破地域界限,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态环保方面,新运河的建设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生态走廊、设立水生生物洄游通道等措施,保护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水运作为一种相对环保的运输方式,将减少公路运输带来的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展望未来,新运河的建设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它将推动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崛起,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随着新运河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国的水运事业将迎来新的辉煌,开启经济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