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05年,老校长张伯苓以“AI数字人”的方式回来了,同现任校长陈雨露相遇。二人在南开园里侃侃而谈的画面,近日在许多人的朋友圈中刷屏。其实,这是一堂思政课上的一幕,师生兴致盎然、全情投入。
大思政课,也要讲究“博约相济”,既有广阔的视角,也有集中的聚焦。而课堂是课程的基本单元,自然也是大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在思政课堂上补钙壮骨、固本培元。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金课”,需要在不断“调频”中实现“同频”。
南开大学坚持让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使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南开大学注重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融入思政课堂之中,与Z世代大学生建立更紧密联系。
用“青春的活力”点燃大思政课,提升其吸引力与感召力,更能与学生心灵世界同频。思政课切忌照本宣科,最重生动鲜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位教师,将“思政课”讲成了“热门课”,融时代脉动与烟火气息于课程中,从网红景点到量子力学无一不可谈,运用鲜活素材传递出“真理的味道”。这与学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南开大学牵头国内18所高校,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共同谋划课程创新,思政课产生越来越强的磁场效应。
并且,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也在同向同行中实现同频共振。南开大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优势,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专业课,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学生心田,为新时代青年指明方向,与思政课形成了有效呼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优质、师生共情、良性互动的思政“金课堂”,在南开大学频频可见。南开学子在一场又一场思想盛宴中汲取养分,沉淀拔节向上“内功”,在行动中跑出青春“加速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孙海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