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巷,位于民主路西侧,东往西折北走向。东起民主路,与尚志路相接,西至底折北与顾家弄相接,原为石板路面,路旁有河,这里的河道填埋时间较早(应该是在上世纪70年代前)。光绪《慈溪县志·街巷》称:“潘家巷,西至养济堂,今俗名孤老院巷。郭家桥南首路西第一巷,俗称子孙巷。”后马家迁居弄内,因有孤老院,为避忌,改名为子孙巷,希望子孙在此繁衍生息。以前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叫“子孙巷”,问过许多人,他们也都不知道,后来在江北地名志(2020年出版)上才知道“子孙巷”的来历。但光绪《慈溪县志·街巷》里说的潘家和马家不知在哪个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子孙巷有两个东入口,这个为现主入口,原来在现入口南30米处。这个位置原来下面是河道,上面是房子,没有陆上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子孙巷原来的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子孙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口的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幢老宅的长度占了子孙巷一半还多,但西面的老宅属于毕家(不和是不是这个“毕”字?),从外墙的建筑风格和材料来看是一模一样的,而且这两家大门也是同一个的(大门在雷家弄),我一直搞不清楚,这幢大宅过去是属于同一家的还是两家一起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里面的房子多数已改建,只剩子孙巷口的这幢保存还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属于毕家(右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家建造的石材、砖头和“拐弯抹角墙”的做工跟上面的老宅完全一样(因拍摄角度不同,看上去有点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拐弯抹角墙”: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子孙巷的“拐弯抹角墙”保存较好,只是下面的一块石板因路面垫高,已经看不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拐弯抹角稍微小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家西围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家西门(正门在雷家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家,整体结构保存比较完整,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这是后院正房坐北朝南,三开间,东面还有铺助用房(厨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的河道与慈城其他路旁的河道不同,东段在路北侧,到了这里河道转到了路的南侧,在这个路口设有一座小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河道在路的北面(右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里开始河道改到路的南面(左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门楼、正房、厢房和铺房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子孙巷一直向西(前面)至养济堂(我们都叫救济院),路的南面为永明寺旧址,北面为稻田。后此地块造工厂,子孙巷西段及附近田地被征用,子孙巷在现位置(有树的地方)北转接顾家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过去是子孙巷最热闹的地方,白天这里是原勤丰大队的四队、五队社员出工前的集合点,晚上是附近村民(居民)的休闲、讲大道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家门头(电线杆前面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家门头,坐北朝南,由门楼(已毁)、正房和厢房组成。因里面有黄狗,不敢过去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古民居,右侧(西)正门朝东,左侧(南)还有拱形门,里面的房子保存较好,不过没进去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原来是勤丰四队、五队的晒谷场,(现都已造了房子),有树的地方就是“普迪学校”(慈城四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古民居,坐西朝东,由门楼、正房和厢房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古民居正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孙巷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曾拍过电影《我、何爷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宁波市江北区地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