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多见“有差异”的世面

读万卷书,也需行万里路。如果行不了万里路,那就让孩子见见自然,去各种博物馆了解历史,去各种科技馆看看不同现象背后的原理。

或者,让孩子去农村看看小麦是怎么生长的,去批发市场看看不同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样的价格,去各种学校,去各种工作场所……

当孩子看到了千面的世界,体验过各种不同的真实生活后,他的视野和格局自然能开拓,生活和学习的目标也更容易建立。

2、在孩子面前做好一件小事

我一直坚信,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影响,一定是父母以身作则。

想让孩子改变,父母先要做出改变。

孩子学习时你可以看会书,如果不喜欢读书,那就在旁边做做饭,工作一会儿,甚至锻炼身体,修剪绿植……

总之,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身上,也有向上的力量,让孩子看到你在和他一起变好,孩子自然便能跟着一起成长。

3、让孩子站在“权力”的平等位

心理专家武志红曾说,在一些传统的中式家庭中,父母习惯处于“权力高位”,并指责和要求处于“权力低位”的孩子听话。

但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一个行为出现问题的孩子,一定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

孩子沉迷“低级快乐”,很可能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只有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在一次次“自己去做”的过程中,培养出“我能行”的信念,才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主感,进而激发出内驱力

所以,多把“权力”还给孩子,当孩子做得好时,多肯定,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多鼓励。

《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道:

“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外在命运的。”

一个目标感强的孩子,会有无穷的动力,会主动选择摆脱“低级快乐”,也能去挑战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