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梦微之》,白居易与元稹是好友,元稹离世后,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离世的悲痛和自己的孤独之感,同时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我国自古就讲究孝道,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孝道”不但体现在父母在世时尽孝,还体现在父母去世后的后事安排上,这从“葬礼”这两个字上就能看出来。“葬”字本身就与死亡后的处理方式紧密相关。其本意是掩埋死者遗体,使其得到妥善安置,而“礼”代表着一种规范和仪式,因此在我国葬礼是一个有着严格程序和规矩的活动,从临终关怀到入殓、报丧、守灵、吊唁、出殡、下葬等各个环节,都有特定的礼仪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速度的加快,以及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一日葬”的新型丧葬形式。“一日丧”,顾名思义是指家属在逝者去世后的一天之内,就完成从遗体处理、安葬、吊唁、出殡等所有流程。有的甚至在殡仪馆、火葬场或者公墓等殡葬场所一次性办完所有流程。例如,逝者上午去世,家属可能中午就联系殡仪馆进行火化,下午便完成下葬等事。

前段时间听朋友说,他们村子有位老人,早上起床时还好好的,吃完早饭睡回笼觉,然后就再也没醒来,老人的三个孩子,只有小儿子在家,老大在国外赶不回来,说就算回来也要几天的时间,不如先安葬了吧,等后继回来再祭拜,老二在南方,因工作的原因也不能立马回来,也建议进行“一日葬”。就这样,老人上午去世,中午就联系好了殡仪馆,然后火化、下葬一气呵成,下午老人的骨灰就入土为安了。而这家的小儿子第二天就正常去上班了。

对于这种操作方式,其他亲属颇有微词,认为按照我国的传统,这就是不孝,但这家的兄弟三人却认为,死后的这些操办都是给活人看的,铺张浪费不说,还耗时耗力,而且还会让过世的人不得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传统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呢?我国的丧葬习俗因地域、民族、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较为普遍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临终与送终:当老人生命垂危时,子女等直系亲属会守护在身边,聆听遗嘱,诀别,告慰死者安息,这被称为送终。有的地方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也有的地方会放炮等,寓意送亡灵升天。

2、净身穿衣(小殓):亲人去世后,要为其沐浴、理发(有的地方只是简单擦拭)、修剪指甲等,让死者身体洁净。然后给死者穿上特制的寿衣,寿衣的件数、款式等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讲究,一般忌穿皮裘、毛织物等,颜色多为蓝、黑等深色。

3、报丧:家人会向亲友传达亲人去世的消息。过去报丧的方式有多种,如派专人上门通知、发讣告等,现在也有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的。报丧时要注意礼仪,不能直接进入他人家门报丧,通常在门口告知。

4、停灵守灵:将死者的遗体安放在灵堂内,停灵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三天左右,但也有因特殊情况或当地习俗而停灵更久的。停灵期间,亲人要日夜守在灵堂,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同时点燃长明灯,保持灯一直亮着,寓意为死者照亮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

5、吊唁:亲友接到讣告后,会前往吊唁,向死者鞠躬、上香、敬献花圈、挽联等,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在一些地方,吊唁者还会送上祭品、礼金等。

6、超度法事(宗教仪式):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宗教信仰较为浓厚的地方,会请僧道等宗教人士为死者做法事,如诵经、超度等,希望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早日往生。

7、出殡:出殡是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通常会选择吉日进行。出殡时,死者的亲属要身穿孝服,头戴孝帽,腰系麻绳等,按照长幼顺序跟在灵柩后面。灵柩由抬棺者抬着,鼓乐队伍吹奏哀乐,送葬队伍前往墓地。在出殡的路上,有的地方还会沿途撒纸钱,意为给死者的灵魂“买路”。

8、下葬:到达墓地后,将灵柩放入事先挖好的墓穴中,调整方向和位置。然后,死者的亲属会依次向墓穴中撒土,最后由工作人员或亲属将墓穴掩埋。下葬后,有的地方会在墓前立碑,刻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等信息。

9、葬后祭祀:葬礼结束后,还有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如葬后三日上坟,谓之“复三”;每七日上坟一祭,谓之“过七”,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结束;百日上坟再祭,谓之“过百日”;翌年寿终纪念日谓之“过周年”;三周年称“圆周年”。此后,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等节日,亲属也会前往墓地祭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日丧”这种丧葬方式的出现主要是基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经济压力、家庭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人观念的转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生活节奏加快:

现代社会中,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工作繁忙、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极快。他们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处理丧事。传统丧礼往往需要家属花费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守灵、招待亲友、进行各种仪式,这对于工作忙碌的人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而“一日葬”可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丧葬事宜,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减少对工作的影响。

而除了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事务需要处理,比如照顾家庭、社交活动等。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变得非常有限,难以应对繁琐的传统丧葬流程,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简单快速的“一日丧”。

2、经济因素考量:

传统丧礼的花费相当高,包括殡仪馆的服务费、灵堂租赁费、火化费、墓地费以及招待亲友的丧宴费用等,办一次传统丧礼动辄上万甚至更多。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经济压力较大。

而 “一日丧”简化了整个丧礼流程,不需要准备大量的丧宴招待亲友,也减少了其他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费用相对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3、家庭结构变化:

如今的家庭多为核心家庭,亲友网络相对较为松散。很多年轻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不像过去那么紧密,传统丧礼需要大量亲友参与的模式难以维持。而且,一些人生活在异地,甚至远离家乡工作,亲属难以在短时间内聚齐参与丧礼,这使得传统丧礼的组织变得困难。

而且由于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在处理父母丧事时,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相对较少,难以承担起复杂的传统丧葬仪式,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相对简单的“一日丧”。

4、观念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认为,孝道不仅仅体现在丧礼的形式上,而应更多关注父母生前的生活照顾。他们觉得在父母生前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比在死后大操大办更能体现孝道。因此,对于丧礼形式不再过分追求传统的隆重,更愿意选择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一日葬”。

而且在“极简生活”盛行的当下,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喜欢简约、实用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丧葬仪式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意义,而非形式上的繁琐,“一日丧”正好符合这种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到底哪种丧葬习俗会比较好一些呢?小编问了一下身边的老人,有的老人习惯了传统的丧葬方式,认为丧葬仪式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家族情感的一种表达,有的老人则认为新式的丧葬习俗比较好,不但省钱还省事,也不会给子女增加负担。

小编认为,至于采取哪些丧葬方式,还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可以在老人生前的时候沟通一下。而且老话说“生前床边一碗水,胜过死后万吨灰”,与其死后大肆操办不如生前多陪伴和尽孝,生前多尽孝,胜过死后空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