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则政策话语冲上学术圈热搜:“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

这句来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的话语,一石激起千层浪。

霎时,为本来就苦于前途命运的硕博学子带来了深入骨髓的“暴击”。这啥意思啊?是不是不读博后就进不去高校了啊?我还卷得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01

赌上一把:为啥要读博后?

首先,笔者作为资深硕博生,想给各位澄清和说明几点基本情况。

其一,博士就业压力虽然越来越大,但这几年找到工作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博士毕业生供给量的快速膨胀,进而使得其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博士应聘教职的难度越来越大。整体呈现出“要求越来越高,福利越来越差”的态势。不少高校提高门槛,待遇减配,考核加重,使得很多博士毕业生很难像前辈那样顺利入职并得到相应的优待。

即便如此,现在博士毕业生找到工作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需要降低预期、认清现实罢了。很多地方院校,尤其偏远地区的院校,博士师资的缺口还是很大的,福利待遇也还是有的。

其二,博士后并非一种学历学位,它主要是一种教职预备期的科研经历。

博士后期间,算工龄,拿工资,要到流动站工作,也要找接收的合作导师,更要满足相应的出站条件,包括课题、论文等。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预聘制(非升即走)的提前预演。

所以,没必要对博士后有学历视角的盲目追捧和错误言说。它实质上就是工作经历,一种或主动或被动或兼而有之的工作选择而已。

那么,博后的价值在哪儿呢?为什么很多人要去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满足标准:形式层面的价值。

正如政策文件的表述一样,将博后作为重要师资来源便意味着,以后很多高校都会以博后作为招聘教师的基本标准。因此,如果想就职这样的高校,就必须达到这样的标准,这是资格性的要求,达不到就没戏。

此外,不少人是毕业后拿不到满意的offer,便怀着各种动机选择了博后,一方面有不错的,甚至很高的待遇,能够保障生活需要,很多人戏说博后可能是大学教职人员一生薪资最高的时候。另一方面,可以避开不明朗的就业形势和职位选择,在此期间积累成果,蛰伏待飞。

第二,精进学术:实质性的价值。

除了迫于形势外,不少人读博后也是具备内在的学术动机,充满着学术期待的。一方面,博后期间必须强化自己的科研本领,因为必须积累足够科研成果才能出站,才能应对水涨船高、日益严峻的就业要求与环境。

另一方面,有人读博很顺利,年少有为,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有信心,对未来的学术前景有高期待。这样的人也很可能选择读博后,从而使自己进境日高,并争取在大平台单位留下来任职。

Part.02

打个问号:读博后真的有用吗?

当古老的科举文化基因汩汩流淌进现代国人的血液之中后,对学历的狂热崇拜也在这片土地上经久不息地高涨着。于是,“能读就读,越高越好”“有多高学历就得上多高”的执念像是拥有无边魔力的幽灵,时刻笼罩在万千民众的心头。

在某音上随便一翻,就有无数的父母在攀比和炫耀学历。你要说自己的闺女是博士,我非得说自己的儿子是博士后;一边说自己很低调,一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争来斗去,好不热闹。

所以,博后在某种程度上,是盲目的。对很多博士而言,是无奈的选择,从众的行动。读了更好看,或能读就读,或不读不行。因此,这样的动机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博后或许并没有实际的价值。

不过,话说回来,它的确可以满足某些形式化、资质性的需要。

一个东西,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能否及时发挥功效,要看这个人能不能把它拿下来,能不能达到高质量。也就是说,要对博后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博后要与时间赛跑,你跑得过吗?

后工业时代,所有人都被卷入加速竞争的浪潮之中,科研人员要跑出“生死时速”,才可能搏出一个机会。一步卷,步步卷,能早卷,不晚卷,能卷两步,不卷一步,一步卷不上,下一步拼命,下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学术锦标赛体制为学术人员刻画了清晰的年龄-成就等级线:28岁要博士毕业,卷青基;超过28岁尽量读博后,狂刷论文;32岁前必须出站,才能到大平台高校;35岁拿不到青年基金,剧终……

很多人读博后,是因为年龄没竞争优势,想通过博后这个“弯道”来“蓄能超车”。但我们必须问自己一句:自己是否有这个效率去跑?能否跑得赢?

真实案例:

笔者有一个研究生师姐,毕业后二战去了某211师大读博。读得异常顺利,三年毕业,期间还生了娃。不过毕业已经三十多了,自己也觉得还有“余力”,就去了另一个直辖市的师大读博后,两年顺利出站,留校任职。

特别说明:她博后的单位是双非,成果要求不高,且她合作导师是校长,她家境极为优渥。

第二,出站要有够硬的成果,你干得动吗?

不同单位有不同的出站要求,但对于大部分读博后的人来说,都是倾向于名校、名科研院所的大平台的。选择了这里,意味着你会有更多的资源出好成果,但也意味着出站要求的“高高在上”。此外,在卷出天际的环境里,谁能保证博后这种“高级韭菜”能够真的留下呢?必须考虑的结果是:出站又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博士就读的某985高校,博后出站的要求比地方高校的教授职称评定标准还高。论文要求是1A+2B,课题是主持国家级课题。要知道,我们学科的A刊就连帽子学者都是很难发的,B刊是一般是帽子学者才能发的。

真实案例:

笔者的博士师兄,就在本校硕博连读后,去了其他学院读博后,A刊、B刊、国家级课题拼命搞到手,三年出站,留校任职。

特别说明:师兄有本校资源和平台,他的论文基本是与笔者的博导(大长江)合作发表的,师兄的合作导师是副校长。

第三,科研要有强健的身心,你扛得住吗?

博后的全部任务就是科研,且要在较短的规定时间内搞出来高质量成果。近些天,学界青年才俊的接连离世成为同行们哀叹的话题,他们之中不少人,也就才30多岁。

虽是早早跻身教授、导师行列,诸多荣誉加身,但这在宝贵且只有一次的生命面前又算得上什么呢?可是卷科研就是这样,总有人比你能卷,卷起来没有上限,也没有尽头。

真实案例:

笔者认识的青年学者,有读博提前毕业的,有博后读了两个甚至三个的,硬核论文发起来像印刷机一般,国家级课题拿了好几个,年轻有为,未来可期,确实很让人羡慕。

特别说明: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有亚健康状态了,其中一位突发脑出血,现在就连正常说话还很费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或许没得选,不得不卷。博后这条路,无论你我走不走,都必然有大部分人接连启程,时代的浪潮不会征求我们的意见。

有人乘风,有人沉没。

只是转念,当杭州那位中年外卖“单王”躺在电车上时,一瞬之间,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Part.03

没有答案:要不要去读博后?

就像很多选择一样,无论用世俗的成败标准来看,还是拿自我的优劣体验来说,都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博后亦然。

当内卷的风暴向每个人袭来之际,我们或许都无暇思考,更无力抵挡,只能集体惊人般一致地投身其中。毕竟,我们想要更好的人生,而大多数人也不可能遗世而独立。

我国高等教育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在笔者看来,曾经本科生可留校,后来硕士能当大学老师,再后来博士学位成为教职资格……这一路节节攀高,读博后才能进高校很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且时间不会太久了。

一方面,我们惯常以扩充高学历规模来化解就业压力,博后也是“蓄水池”,且可纳入就业率统计之中。另一方面,面对庞大的毕业生供给量,高校招聘师资必然会像企业那样,优中选优,高中拔高。企业招保安都要本科毕业,那高校招老师要求博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即便以后博后成为师资门槛,他们的待遇也绝不会有以前的博后那样优厚了。道理很简单,你只需要看今天博士的待遇与十年前,哦,不,与三年前、甚至一年前相比,就很清楚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只有一言:直面挑战,珍爱身心。

第一,博后是一种选择,可读可不读。

当一种制度性环境成为持续鞭策和驱使自己的某种规训力量之时,我们有必要清醒一下,反思我们是不是在拼命迎合外部标准?是不是异化为某种指标机器?审视作为人的我们还有没有自我,还有没有主体性的存在。

学术卓越固然是博士的至高理想,但认清自己同样是通透之人的素养。能挑战、敢挑战、有期待那就去读,不能读、有顾虑、不想卷,那完全可以直接工作。什么是成功,成功就在自己的心里,不要背负过重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博后能否顺利读完,要看很多因素。

就笔者目力所及,博后成才者,个人承受焚膏继晷、囊萤映雪之苦极为关键,但外力加持同样必不可少。换言之,当我们选择读不读博后之时,一定要对标出站标准,考量达标的可能性,尤其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贵人”“资源”和“渠道”予以支撑和助力。

如果我们把现在出站的博后做一下统计分析,取消“外力加持”这个变量,他们之中一半以上都无法按期出站甚至无法出站。

第三,挑战是值得的,但身心是最为重要的。

也许以后很多博士为了教职都要读博后,那时不仅博后的资源会稀释,且压力只会更大。我们崇敬那些勇者,就像我们今日看待那些于学海中挣扎的博士生一样,但我们更尊重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到山前必有路,青山不怕没柴烧,天无绝人之路,柳暗又有花明。在一条路上跑累了,可以走,可以停,可以换。这世上不缺你一个博士,也不缺你一个博后,但缺你这一丝生动,如此才有这世界。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均已匿名处理)

作为一家专注于论文润色服务的公司,投必得坚信每一份投入都将带来相应的回报。我们的专长在于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SCI论文润色服务,帮助他们的研究成果以最佳状态呈现。经过我们润色后的论文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这证明了我们润色服务的专业性和对SCI期刊要求的深刻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必得提供八大服务类型,包括润色编辑、学术翻译、查重去重、预审评估、中文服务、全程无忧发表、发表支持和科研绘图等,为您的论文发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