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提到,范蠡在离开越国后曾写信劝告文种也离开勾践,信中提到勾践为人长颈鸟嘴,可以共患难,不能共享乐。那么我们就会有个疑问。以范蠡的聪明,应该早就知道勾践的为人,那他为什么还要帮助勾践灭吴呢?
首先要声明,范蠡和吴国没有任何个人恩怨,翻遍史书你也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其次,以范蠡的智慧他也不可能直到灭吴之后才看出勾践的嘴脸。早就知道勾践的为人,又和吴国无冤无仇,范蠡为什么还要尽心竭力地辅佐勾践强大越国,灭亡吴国呢?
回看范蠡的身世和经历我们就会恍然大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蠡虽是越国大夫,但其实是楚国人,而且出身贫贱。也就是说他天生不是贵族。按照周朝的祖制,不是贵族是不能当官的。楚国宛地三户人(今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范蠡不是贵族,但却酷爱读书,博览群书,才学过人。读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做官,可惜在楚国他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因为楚国坚持非贵族不得入仕。幸运的是,范蠡生在春秋晚期,这是一个诸侯争霸向战国纷争转变的时代,随着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人才逐渐成了各个诸侯国竞相争夺的抢手货。只要你是人才,不怕没有用武之地。更幸运的是范蠡遇到了文种。文种当时是楚宛令,自认怀才不遇,与范蠡惺惺相惜,交往甚密。于是文种带着范蠡一起开始了跳槽求职之路。其实他们最初是想去吴国应聘的。可是看到吴国有孙武和伍子胥这样的能人,怕人才济济,不被重用。所以最后来到了抱负远大的越王勾践身边,并双双得到了重用。成为大夫。后来二人也辅佐勾践富国强兵,最终灭了吴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范蠡的身世和经历上我们不难看出,范蠡来到越国第一是为了改变人生境遇,第二更是为了读书人的理想和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胸怀天下、腹有良谋的读书人,越国是他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平台。因为越国希望图强,范蠡能在此得到重用。所谓言必听、计必从。所以虽然范蠡深知勾践之为人定会兔死狗烹,未到功成,又怎会身退?
还有一个问题,范蠡既然是商业奇才,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经商,何必非要先去做官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经商虽然能赚钱,但是在我国古代商人一直社会地位不高。士农工商,商人比工匠地位还低。商业也被称为末业,也就是最后一名。所以如果经商与做官两条路选的话,读书人肯定选做官。
二、范蠡的商业才能是师从于春秋时的著名经济学家计然。而计然成为范蠡的老师的时候,范蠡已经是越国的大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蠡的确很聪明,功成身退之后,三次散尽家财,三次成为巨富,最后善终在陶丘。社会、人生都看得很透,可以说他是得了大道之人。不过他也有心碎的时候,可是他总能泰然处之,下一期我将带领大家走进范蠡晚年的人生,领略范蠡的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