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秋收,我们聊聊水稻

9月底的田野,稻香四溢。秋收,即将在浙江拉开大幕。

水稻,是我国14亿人的第一大口粮作物。继夏粮、早稻之后,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三季,也是年度粮食丰收的决定性一季。从常年统计情况来看,新一季秋粮,将要创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

在大农业观与大食物观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今天,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水稻?

日前,绍兴嵊州,省级良种繁育场,2024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在此举行。

根据我国各地水稻种植的生态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等方面差异,全国共分为华南稻区、长江中游稻区、长江下游稻区、西南稻区、黄淮稻区、北方稻区6个稻区。浙江连续八年牵头举办该场大会,组织展示的,正是适宜长江下游稻区种植推广的水稻新优品种。

现场,包括浙江在内,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全国11个省(市)的464个前沿水稻品种田间“初长成”,集中亮相“浙东粮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在即,嵊州省级良种繁育场俯瞰图 图源: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浙江“稻缘”

说来也怪,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小省”,却是个“稻作强省”。

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字头”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就定址杭州。

一粒不足4毫米的炭化稻种,出现在上山文化遗址,实证金衢盆地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浙江人种植水稻,往前可追溯上万年。

在“种质资源”展区,涌金君看到了“野猪糯”“大粒粳”“庆元黑米”“红壳糯”“雪糯”等一系列浙江先民驯化传承至今的古老地方品种。

它们虽已不直接参与种植生产,但却是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珍贵的“育种材料”,为开发选育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优质品种奠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展示的浙江地方老品种水稻。记者 来逸晨 摄

据统计,浙江目前共保存水稻资源8.9万余份,稻种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家底”甚厚的浙江,抓住优势,把水稻育种创新这件事,干得风生水起。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浙江大学等涉农高校,省、市级农科院和众多种业企业,新湘湖实验室、南繁公共实验室……浙江架构的水稻种业科技研发体系,很完备。

提起浙系优质稻,与会代表们都会提一个词——“甬优”。

本世纪初,宁波专家团队率先破解水稻籼粳远缘杂交这一世界性难题,育成兼具籼米、粳米优点的“混血”甬优系列水稻。迭代至今,已连续多年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多次刷新各省水稻亩产最高记录。

目前,以“甬优1540”等为代表,每年,浙江水稻品种的全国推广面积超2500万亩,省外占七成以上。

培育超级稻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单位面积的稻谷产量,是水稻品种发展的世纪命题。中国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水稻育种水平的突破。

大会专家向涌金君透露,近70年来,我国粮食作物单产已经由最初的88.15公斤/亩,提高到了386.8公斤/亩。

这个过程中,中国育种先驱们先后开创的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被誉为水稻培育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绿色革命”,相继让我国水稻单产有了质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产“甬优”系列水稻。拍友 叶敏 摄

株高适中,抗病抗倒,长势繁茂,穗型大,着粒密……涌金君在田间看到,这些都是现如今高产水稻的共性特征。

在大会今年新设的“农业之最”品种展区,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供种的“嘉67”“浙粳99”,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供种的“甬优538”“甬优1540”“甬优12”,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种的“晶两优华占”等,近年都曾在浙江农民的田里创下亩均最高产纪录,个个都是“高产尖子生”,在浙江主推。

“超级稻”,正是对一批“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的特定称谓。在这个赛道上,浙江格外上进。

省种子管理总站有关负责人向涌金君透露,自2005年农业农村部开始对全国选育的“超级稻”进行年度认定,目前一共确定了129个超级稻品种。其中,浙江累计育成28个,数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一。

向稻子要土地

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向山向海要空间,扩充粮食生产面积。

在田间地头,涌金君结识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水稻品种——节水抗旱稻。不仅有时下水稻良种的优质高产,还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

“这是我们公司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旱优73’,种植过程中,比传统水稻节约50%以上的用水,30%以上的用肥,因而减少70%以上的面源污染,减少水田沼气的发生,从而降低90%以上的碳排放。”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区经理韦帅飞报出了一串生产数据。

他笑称,国内少有“只做节水抗旱水稻育种”的种业公司,上海天谷走的正是这条“捡漏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何为“捡漏”?原来,“旱优73”瞄准的市场,是优质耕地资源以外的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中低产田”。

它们当中,有丘陵山区的新垦、复垦耕地,有破碎的山垅田,不仅土质欠佳,保水性能还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磐安的新复垦耕地,种上了“旱优73”。受访者供图

种植旱优73等节水抗旱稻,不仅能进一步挖掘稳粮扩面的潜能,还能“调理土质”,让中低产田的生产性能逐步恢复。现在,旱优73的全国年推广面积超百万亩,在浙江就有超十余万亩。

“今年我们在江苏类似海滩的盐碱地中尝试种植‘旱优73’,居然收获了1200斤以上的亩产。”韦帅飞向涌金君透露了最近的“意外之喜”,“我们希望明年能在浙江进一步测试旱优73的耐盐碱潜力。”

专稻专用

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服务于地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功能性水稻,也成为大会中的一道别样风景。

涌金君注意到,展会特别为绍兴黄酒设立了“专用糯稻展区”。绍兴市农科院糯稻研究所所长宋幼良介绍说,水稻精米中,直链淀粉含量越低,支链淀粉含量越高,脂肪和蛋白含量越低,酿成的黄酒就越香醇适口。

“你看,这片‘绍糯9714’是我们当地多年用作酿酒原材料的品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不断改良,‘鉴湖糯’系列,就是接下来推广的新成果。”宋幼良透露,今年绍兴新投产了约2万亩的糯稻基地,将在11月迎来“黄酒水稻”的大丰收。

而田野的另一端,来自嘉兴的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戈在向与会代表介绍公司选育的“粽子水稻”新品种——嘉禾糯系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五芳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们正在从水稻品种的优化选育上,迎合目前消费端的粽子烹饪习惯。”王戈表示。

经过试验,用新品种稻米制作粽子,煮熟后,放凉也不会变硬“还生”,更适合以冷冻的形式大批量生产保鲜。目前,这批“粽子水稻”正加紧区试和选育进程,待通过品种审定后,将正式投入生产一线。

让水稻可再生

如果水稻可以“再生”,播一回种,就能一茬接着一茬“无限收割”,该有多好。

大会现场,有育种专家告诉涌金君,其实,只要气候条件保持适宜,水稻都具有割后“再度萌发分蘖”的“再生”能力,只是能力大小因品种而异。

在目前农村劳动力持续收缩短缺的当下,如何提高水稻的“再生能力”,成为一些育种专家的努力方向。

大会再生稻品种展区,甬优4901、浙大荃优1610、杭优820等浙产“再生稻”品种,以“一年收两茬,平均亩产破2000斤”的优异成绩,吸引了不少业界人士的关注。

据悉,浙江“再生稻“种植,常山已率先开始探索,近几年,金华、丽水、宁波、温州、杭州等地也有部分农户自行推广种植。

这让涌金君想起,去年在三亚南繁基地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一场高能级育种论坛上,了解到的一则消息——

“一次栽种、多轮收获”的多年生水稻PR23,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的原创育种成果,正被运用一种拥有全景视场、纳米级分辨率的“生命照相机”时空组学技术,发掘控制其多次分蘖的关键基因。与此同时,多年生水稻的育种亲本及后代材料的全系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育种也正在推进中。

高产稳产的多年生水稻,不仅降低栽培的人力、物力成本,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养分流失。也许,不久的将来,它会是下一次水稻培育的“绿色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