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林黛玉,这话对么?

也对,也不对。

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人物,她,只能是作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然而,当我们把她的神韵影像化,她的身上,又必然带着重塑者的理解、再造者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文娟大师用书法来做比喻,她说,表现古典韵味的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如书法,字的笔划都一样,但每个人写出来决不相同。这里面有一种很难言传的东西,那就是创作的个性。

黛玉焚稿”这一段,文娟大师早已把它演到尽头了。

看看王叔晖大师笔下的林黛玉,分明就是文娟大师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病”字,说的是“弱柳扶风”的轻盈体态,而不是常年卧病、骨瘦如柴、面如菜色。

古典仕女的标准,也从来都不是巴掌大的狐狸脸。

绛珠仙子下凡还泪,不会是一个寻常女子,为了爱情患得患失,只管叽叽歪歪、哭哭唧唧、直到眼泪流干,凄凄惨惨、惨惨戚戚。

黛玉慧眼如炬,见识不凡,她确定宝玉与自己两情相悦、心心相印,足矣。

她沉静超逸,对自己的命运、家族的未来早有深刻预知。于她,生命的本质昭然若揭,她归去,是尘缘已尽、心愿已偿,并不会怨恨宝玉

这种刚强和硬气,只有文娟大师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林黛玉的才华,她无需炫技。

宗师的唱腔朴实平易、流畅自然,却表现出了人物最全的特质。

身弱心强,敏感又清醒,不甘中有自尊,痛楚里有刚烈,形不全似,神韵却无敌。

宗师吐字清晰文雅,嗓音浑厚柔美,真声不花哨、高音现华彩,朴实中动人心魄、平淡处令人神往。

脍炙人口的唱词就不必说了,字字珠玑、句句摄魂。

还有了不起的配乐加持,“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激越的胡琴就是诗人的骨气,没有骨气,哪里配称林黛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质本洁来还洁去,归去,来时心似明镜,去时情如磐石。

王文娟大师塑造的林黛玉,美得空灵、美得疏离,品性高洁、大气典雅。

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红楼梦,但是林黛玉的神韵,不应该被扭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长,宗师做足了功课。

她背下了林黛玉的诗,她理解林黛玉的豁达开朗,她对林黛玉的每一次欢笑了如指掌,她对林黛玉的音容笑貌如数家珍,她时刻提醒自己要把握分寸,她总觉得自己这个镜头发挥得不够好、总想再拍一条……

至于在舞台上,宗师演过多少次林黛玉?恐怕说不清了吧。直到六十岁,她表演的《焚稿》,仍然是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黛玉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代表了一种品行高洁、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的奇女子。

下一个有风骨的林黛玉,在哪里?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