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中药巨头摊上事儿了,市值凭空蒸发60亿,几位高管被带走调查,背后甚至可能涉及国有资产的流失。最令人震惊的是,这家企业竟然是百年民族品牌云南白药,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的关键还要从一个名叫王明辉的人说起,此人正是云南白药的董事长。
1999年,王明辉临危受命,接手了濒临倒闭的云南白药。在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企业重新注入了活力。2005年,业绩从最初的不足10亿直接突破了30亿大关,利润更是以倍数增长。之后几年,云南白药摇身一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神秘的企业出现了,那就是香港的万隆集团。这家公司主要是做房贷业务的,和专注于传统医药行业的云南白药压根就扯不上关系。
但是2017年,这两家公司还真的牵扯到了一起,云南白药居然用73亿港币的高价来收购这家企业。这种毫不相干的跨界合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是为了赚钱,那也能说得过去,但事实上,万隆集团的营收情况并不理想,说这其中没有猫腻,恐怕没人会信。
紧接着,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反常的情况。这个收购案完成之后,万隆的债务奇迹般地消失了不少,但云南白药的业绩、股价双双下跌,而董事长王明辉的收入却涨了又涨。这背后真的没有利益输送或者其他隐情吗?
除此之外,几位高管的去向也充满了疑点。云南白药曾经有一位出了名的销冠,名叫王锦,作为公司销售体系的灵魂人物,她却在事业巅峰期辞职。还有掌管公司钱袋子的财务部部长,突然之间也递交了辞呈。
另外还有两位独立董事,也莫名其妙地离职了。值得关注的是,这其中的一号人物王明辉也突然在2023年3月辞去了集团董事长的职务。
这些人为啥辞职呢?云南白药给出的回复一律都是“个人原因”,几个核心人物突然都不想干了,这未免也太蹊跷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原来是集体腐败!好在,一个都没能逃掉,目前,包括王明辉在内的这几人都已经被带走调查,具体结果如何,还要等待官方消息。
但令人费解的是,出了这么大的丑闻之后,云南白药居然还在证券市场投资,难道是嫌这两年亏损得不够严重吗?
比起这些,接下来的这个消息更加令人气愤。众所周知,云南白药是一家拥有国宝级秘方的国企,这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这个秘方泄露了,整个品牌价值都将会受到影响。所以云南白药的产品在标注成分的时候非常谨慎,哪怕是一款牙膏,也不能随意标注。
但是近两年有人发现,同样一款牙膏,国内市场和美国市场标注的成分不太一样,我们拿到的产品标注是看不到止血剂氨甲环酸的,但要是在美国买的话就能看到。云南白药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配方不外露,只是不给我们自己人看吗?
“云南白药”这四个字曾是多少人的骄傲,它承载的不只是传统医药的智慧,还有几代人的记忆,如今却亲手葬送了自己,实在令人唏嘘。
但比起惋惜,这背后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深思。云南白药跌落神坛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射出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个药效、疗效都过硬的品牌,云南白药的快速崛起,靠的是大家的信赖和认可。但是后来它却被人性的贪婪左右,为了追求利益,不顾产品自身的价值,久而久之迷失了方向。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牙膏,作为一款日化产品,它的价格一路飙升,甚至超越了众多国际品牌。可能有人会说它成分特殊、品质好,甚至还有治疗功效,但事实上这款产品利润极高,甚至远远超出了应有的价值,很多消费者已经对它望而却步。
至于所谓的治疗功效,曾经有位消费者认为云南白药的牙膏存在虚假宣传,所以将其诉至法庭,结果企业说配方是国家机密,所以不能提供相关报告,最后这个案子不了了之,而那位消费者也只能自掏腰包到医院继续治疗。
对于外界的质疑,云南白药总是用这种敷衍的态度草草了事,这么做无疑就是在消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
除此之外,这次事件也暴露出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漏洞,这不仅为腐败滋生、权力滥用提供了土壤,也严重阻碍了产品研发和品质的提升,以至于让这个百年老字号蒙上了一层阴影。
然而,云南白药的问题并非个例。这几年医药行业乱象不断,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人在暗中敛财。连医药这种救死扶伤的行业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难道还不该引起重视吗?他们赚的是钱,病人赌的可是命,医药行业的乱象,也该彻底根除了。
云南白药这件事,给社会和企业都敲响了警钟。保障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各界的监督和有关部门的监管都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都希望这种危及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得到有力的打击,同时还要提高违法的成本,把那些不法的苗头彻底扼杀在摇篮之中。
作为企业,要想走得长远,就不能昧着良心赚钱。与其为了眼下的利益铤而走险,倒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产品上,用品质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是长远之计。
至于云南白药,相信大家也不希望这个百年民族品牌就此落幕。希望企业能够从中吸取教训,积极处理问题,日后重振旗鼓,继续做一个百姓信得过、买得起的国民老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