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厌学情况时,很多家长都会陷入焦虑痛苦的困境中。

厌学、辍学的背后,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放弃,往往还伴随着孩子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丧失。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孩子厌学、拒绝去学校,不仅是个行为问题,更是个信号。这个外在表象之下,是各种交织缠绕、错综复杂的因素在影响着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心理咨询解析:孩子说自己学不会,不想学习,不去学校怎么办?

01

01

突然摆烂的青少年

陈乐今年14岁,刚上初二。开学没多久,父母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被告知:孩子上课总是在睡觉,作业也完成得一塌糊涂。

听到这样的情况,陈乐爸爸立马炸了,抓着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妈妈则又气又心疼,一起批评孩子。

“原以为这小子能把学习态度调整过来,回归常态,谁知道他变本加厉,作业不做,还闹着要逃课。”爸爸生气地说道。

尽管父母多次批评教育,也尝试着去跟谈心疏导,但陈乐说自己怎样都学不会,做题无从下手,所以破罐子破摔算了。

“不会就去问老师,课后再多学多做!不然就报补习班啊!怎么可以就这样不学了,真是没出息!”爸爸怒吼道,但依旧改变不了陈乐。

妈妈着急无奈,不知道孩子是怎么了,于是带着孩子进行了青少年心理咨询,寻求专业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妈妈的讲述中,陈乐的摆烂是突发的。小学时期的他对学习认真积极,作业都是自主完成,成绩虽然不是非常拔尖,但也保持在中上游。

“我们一直都很信任他,即使初中进入青春期后,也没有过多去干涉他。他自己也很少跟我们说,还以为一切都正常,没想到现在变成这样。”妈妈很是懊悔,总觉得是自己没有及时关心孩子,才让事情发展到如此田地。

在初一学年结束,陈乐的成绩掉到了中下游,他自己无比沮丧,父母安慰他这一年也许只是适应期,明年肯定能慢慢回升的。

之后的事态发展超乎父母的预料,现在陈乐认定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

爸爸恨铁不成钢,对儿子只会说丧气话而不去行动感到不满,父子关系变得紧张。妈妈则焦虑得像铁锅上的蚂蚁,围着儿子念叨这怎么办那怎么办。

02

02

心理咨询师解读:被“无助感”困住的孩子

心理咨询师解读:被“无助感”困住的孩子

一个本来对学习认真积极的孩子为何会突然摆烂起来?

他对自己的评价为何如此消极?是什么在影响或促使这些变化呢?去了解、探寻背后的原因,也许是改变当下困境的切入点。

像陈乐这般来到咨询室的青少年,往往并非出于自愿,更多是迫于父母的要求而无奈前来的。所以他们一开始对于心理咨询与咨询师都持有一些抵触和防御,工作时的配合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无论孩子是受谁的要求而来,当ta愿意坐下来,愿意待在这个空间时,ta的内心也必然有着某些动力,希望去诉说,去得到倾听、理解,去了解自己的内心正在发生些什么。

所以,在前期工作阶段,与陈乐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工作的重点。

于是,陈乐从伊始的不愿多说、不觉得心理咨询能够帮助自己,到他感觉到自己是被看见的,离不开咨询师耐心的倾听、始终报以尊重理解的态度、真诚的回应等。

当陈乐慢慢卸下心防、接纳咨询师时,他也能够主动讲述自己内心的苦闷无助,也才愿意在咨询师的陪伴下,面对自己的困扰,并努力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乐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也曾热爱学习,但由于初中的课程越来越让他感到力不从心,除了科目变多了,作业增量了,连做题的思维、方式都与过去大大不同,自己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增无减,效果却是节节落后,内心无比受挫。

当他注视到父母担心失望的目光,看到班上成绩优异同学的欣喜表情,难过、沮丧、羞耻、痛苦、自责,各种强烈而复杂的负面体验向他扑面而来。

渐渐的,陈乐的脑海反复被这些消极情绪占据着他的认知思维模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我没用!”、”我无能为力!“、“我很失败!”,这些信念在他的心中出现了,并一遍遍地强化着他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他心中形成了“我不行”的信念,被浓浓的无助感包围困住时,他对于自我能力的评价,对于外界的评估都很难保持客观、正确、清晰。

因此,当爸爸提出各种解决方法时,陈乐无法相信自己真的有解决的能力,也丧失了尝试的动力。

在他人眼中也许是一个容易跳过的水洼,但在他的认知里却是难以跨越的大山。就像那只在实验中的狗,即便已经打开笼子门了,能够逃走了,但它依然沉浸在无助中,放弃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一个人付出多次努力却反复失败后,会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绝望中,从而放弃做出任何努力,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陈乐的厌学与其说是讨厌学习、逃避学习,实际上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中,是对自己的失望,无法再相信自己,所以选择放弃。

03

03

心理咨询师指导

心理咨询师指导

①看见孩子的真实感受

面对孩子的受挫,很多家长会选择鼓励孩子,就像陈乐妈妈会不断跟他说:“妈妈相信你”。

而实际上这对于处于极度不自信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鼓励反而会变成达不到的期待和负荷不了的压力,更加压垮孩子。

此时他们需要的,是有人能够真的理解他们,抱抱无助的他们,告诉他:“你已经做了许多了,我们了解你有多辛苦,爸妈很心疼你。”

看到他们身处的困境,是父母此时能给予孩子蕞有力的支持。显然,陈乐的家庭中缺失了这一部分,这也是整个家庭关系需要作出改变,父母要有意识去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的原因。

当陈乐的父母在咨询中意识到这一点时,开始在日常相处中转变与孩子相处沟通的模式,看见孩子的真实感受,孩子就会感知到由家庭带来的有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提升自我效能感

同时,让他们走出无助深渊的关键,是让他们能重新相信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咨询中,陈乐提到了自己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还常常跟几名球友组合打比赛,这也是他排解心中压力的方式。

在打球时,他难免会出现诸多失误,技巧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依然在打球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积极宝贵的体验,例如与球友一起研究该如何打出好的开球,如何接住边角球等等。

过程中,陈乐鲜少将失误归因为自己的能力,“或许对我来说,这些比赛有没有胜出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在其中感受到的快乐,特别是当上一次没有发好的球在经过研究练习后,我在下一次能够很好地发挥时,带给我的是无比的快乐。”

陈乐发现,原来他不过于看重打球结果,而是更专注于过程时,他能够真正让自己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此时的他采取的是积极的思维方式,当他将关注点放在体验上,让自己做事情的空间和自由度大大增加,以轻松无包袱的状态在努力靠近目标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陈乐意识到了自己对待学习的不合理信念,他尝试着将打球的经验迁移到学习上,内心的力量感提升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阳性强化:积极自我暗示

此外,在合适的咨询阶段,需要给予青少年相应的家庭作业——让陈乐为自己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从越小越易做到的事情开始),每次认真完成后,陈乐要及时给予自己积极的回应,如对自己说:“我真棒,我做得真好!”父母也可进行奖励,如表扬,或是外部的物质奖励。

这是使用阳性强化的方法,在作为内部奖励的积极自我暗示跟良好的学习行为之间建立链接,以此来强化陈乐对自我的积极信念,替代原来的消极信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咨询进程,陈乐重新找回了对学习的信心,更加清晰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策略后,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积极体验不断累积后,自我效能感也大大提升,陈乐终于走出了内心的“牢笼”,往更广阔的天地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陈乐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厌学的背后是各种心理因素的交织影响。

孩子出现厌学时,切勿粗暴将其定义为不上进,懒散等等标签。当我们能够透过厌学这一表象去看到孩子内心真实的困境,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撑起成长的空间。

在必要时,家长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帮助孩子渡过难关,茁壮成长。

图片来源:

电影《困在心绪里的儿子》

电视剧《大考》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I ❤听说吧

听说吧心理机构,16年口碑相传

来访者遍布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