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末的一个周六早上,两辆载着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理工附中”)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大巴车从学校出发,前往北京理工大学。刚看到校门口“北京理工大学”这几个字,车上的同学们就欢呼了起来。

这是理工附中卓越工程师班开班以来的第一课,同学们显得异常兴奋。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堂为培养工程思维而开设的工程实践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学期开始,包括清华附中、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人大附中等海淀多所名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陆续启动。早在今年5月,理工附中就与北京理工大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项目”,旨在联合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卓越工程师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项目通过大学和中学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各方面之间的有效衔接,建立科学的大中小拔尖创新人才双向贯通培养机制,促进各学段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发展,是小初高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探索。

01

工程实践初体验

小小工程师,出发!

“老师等一下,我要记下笔记”“老师可以翻到上一页PPT吗,刚没有看清”“老师,这个问题我知道”......卓越工程师班五、六年级的同学们认真、好学的态度,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能力,让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的张婷教授连连称赞。

在张婷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在这节《智能车设计与开发》的课堂上,第一次学习了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了解了智能车的控制系统,并第一次亲自动手完成了“点亮一盏灯”的实验。随着音乐车上的LED灯亮起,一颗“成为一名工程师”的火种也在同学们心中亮起来了。

理工附小的邓桐同学表示,工程实践课上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还亲手编程操控灯光,“那份成就感简直太炫酷了,真希望下次课能早点到来”!理工附中小学部的黄祐兮同学面对新环境原本还有点紧张,但是在博学又和蔼的老师们的陪伴下,黄同学很快就适应了。“老师们太厉害了,全新的知识点也能讲得深入浅出。还有像'老母亲'一样操心我们吃喝的雷老师,一路照顾我们的樊校长,是她们的陪伴缓解了我们对新环境的紧张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刷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零部件,但是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蕴含着哪些精妙的设计?如何组装才能让它稳定运行?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的教室里,理工附中卓越工程师班七、八年级的同学开启了一场探秘之旅。

教授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示后,同学们进入动手实践环节。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零件,不必非用几厘米的螺丝,也不是必须要用到某一个工具,在这样自由创造的环境里,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激发,他们在创造性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东校区七年级18班的周煜翔同学和南校区七年级5班的张熙和同学第一次见面就“一见如故”,在工程思维课程中被分到一个组的他们,一个思维敏捷、反应快,对于工具包中没有的零件总是能马上找到“平替”,一个动手能力强,多难拧的螺丝也能拧上去。他们笑称俩人是一个“软硬件组合”,分工合作,配合得“相当完美”。

制作雨刷器的时候,由于底座位置需要一个螺丝来连接主体,但是工具包里并没有合适的螺丝,张熙和同学便找来了三个支柱,做了一个类似小板凳一样的支柱,这个创新的举动,得到了全体老师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地面机动装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李忠新表示,要从知识、能力、思想三个纬度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通过打造基础课程、进阶课程以及“智能无人+跨学科实践项目群”等建立适合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收获也各不相同。来自理工附中东校区的宫培铭同学很享受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设计的感受,“每个人的想法都独特而富有创意。那种为了共同目标而集思广益的感觉,真的让人倍感振奋”。南校区的李浣茗同学表示,希望有更多实践课,能让自己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运用和创新。理工附中分校的齐梓康则希望自己通过课程的学习,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制造出世界领先的机器人与人类和谐共生,让地球更美好。令北外附中的梁后萌同学印象最深的也是工程实践课,“虽然自己对精密机械的构造了解得比较少,但是通过动手实践,从'纸上谈兵'的理论转化为现实中的实践作品,这种感觉超有成就感”。

02

三大课程群、“5+1+N”育人模式

全面培养“六有”人才

卓越工程师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项目聚焦国家急需领域重大战略需求,锚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自主培养急需人才的大目标,通过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学分认定、平台融通、资源畅通打造联合培养共同体,探索完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早期联合培养的创新机制和路径,重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有远大理想、有坚毅品质、有宽广视野、有扎实知识基础、有创新思维潜质、有小发明小创造本领的“六有”人才。

为了聚焦“六有”人才早期培养,理工附中与北京理工大学、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围绕志趣培养,厚实基础,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开发设计了信念与思政、基础科学与应用、工程应用与技术三大课程群,通过“国家课程 + 工程类课程”的模式,培养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具备应有的知识基础,形成将“智能 + 技术”应用于工程、医学、航天、军事、环保、安全等领域的积极意识,使学生具备实践创造的能力

此外,理工附中卓越工程师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项目还打造了独特的“5+1+N”模式,即5天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1套工程实践课程高端培养+N种工程实践活动全面支撑。这种模式像一张网有点有面,同时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结,既满足了学生普遍性的需求,又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

03

特级教师、大学教授...

百余人超强导师天团实力托举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针对卓越工程师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项目,理工附中在现有教师的水平上,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了一支具有深厚数学、物理、工程、文化和社会科学背景,致力于卓越工程师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工作的师资队伍,包括院士30余人,长江学者30余人,特级教师15人,正高级教师16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72人。

这些教师不仅拥有着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能力,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前沿技术和科研项目,在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与学校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出了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科研课程,让学生们接触到了更广泛、更前沿的学术领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据了解,为提供更系统、更集中的工程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理工附中卓越工程师班不仅面向本教育集团,还将面向全海淀区的学生免费开展假期集训营,从技术意识、工程思维、科学精神等方面对职业生涯前的青少年进行“智能+工程技术”特长培养。京城教育圈将持续关注,敬请期待。

文 | 京教君

部分素材来源 |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京城教育圈进行内容编辑和整理补充,转载需注明完整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推荐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