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 明朝那些事儿 | 我与地坛 | 沧浪之水 | 长安的荔枝 | 生死疲劳 | 三体全集 | ……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至少有三起凶杀案的凶手,都随身携带着同一本小说。
它就是J·D·塞林格创作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小说一经出版,便畅销美国,但也招来许多非议,先后5次被封禁,审查高达76次。
而作者塞林格的人生,更加富有传奇。
他多次辍学,尝试做过演员、生意人,参加过二战,最终选择写作。
声名显赫之时,他急流勇退,成为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隐士。
塞林格的后半生被神话为一个谜,但是无数人都想揭开这个谜底。
作家坎尼斯·斯拉文斯基就是其中之一。
他花费7年时间,写成《塞林格传》,完成对文学偶像的致敬。
读完这部人物传记,你会明白:
人生,不过是一场自我救赎。
01 求学失败,找到写作之路
1919年元旦,塞林格出生在美国一个特立独行、野心勃勃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
父亲叫所罗门,母亲叫米丽娅姆,还有一个大他6岁的姐姐多罗丝。
父亲精力充沛、目标坚定,希望儿子务实上进,塞林格却不以为然,因此父子关系比较紧张。
母亲则对他宠爱有加,满怀信任。
1930年,大萧条席卷美国,但是塞林格家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却与日俱增。
塞林格进入迈克伯尼中学,爱好戏剧、写作,还是学校击剑队队长,但因学习成绩差而被开除。
快16岁时,他进入福吉谷军事学院,也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就读的预科学校的原型。
在这里,他加入戏剧社,并做了两年学校年鉴的文学编辑。
塞林格常说,他是在福吉谷成为一名作家的。
1936年,他到纽约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学位,不到一年就辍学。
这时,父亲希望他从事奶酪和肉类进口生意,因此他去欧洲一年,但是发现父亲的事业并不适合他。
1938年秋天,他进入乌尔辛纳斯学院学习,选修了8门课程,有4门都和语言或写作有关。
虽然只待了一学期,但是他找到了明确的人生方向: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父亲觉得他的决定既鲁莽又危险,因此塞林格同意再次回到学校学习写作。
1939年1月,他第三次进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并选修了惠特·伯内特的短篇小说写作课。
伯内特是《故事》杂志的编辑,后来又成为塞林格的导师。
在他的影响下,塞林格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中。
1940年,21岁的塞林格在《故事》杂志上发表了首部短篇小说《年轻人》。
从此,一颗文坛新星冉冉升起。
塞林格曾经3次辍学,做生意也失败,但是最终他找到了一生热爱的写作之路。
生活中,许多人也像早期的塞林格一样一事无成,充满迷茫。
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再无成功的可能。
许多父母也对成绩差的孩子感到沮丧绝望,觉得孩子再也没有出路。
其实,人生之路千万条,不必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条路行不通,换一条就是。
人生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只要你敢于多试错几次,总能找到相对满意的答案。
天生我才必有路,只要自己不放弃,你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02 战争残酷,靠写作来救赎
美国卷入二战后,塞林格主动应征入伍,1942年4月,开始服兵役。
他先后在炮台、陆军通信兵营、美国陆军航空基地、陆军航空兵分类中心待过,并被提拔为一级军士长教官和通信兵教官。
在此期间,他白天训练新兵,晚上安静写作,正是文学追求将他从世俗职责的厌烦中解救出来。
服役一年半后,他被安排去做反情报部队特工,即军事间谍。
1944年6月6日,是塞林格一生的转折点。
这天,英美盟军登陆欧洲大陆,此后开启了连续11个月的战斗。
登陆时,塞林格所属的团共有3080人,到7月1日就只剩下1130人。
那年冬天发生的许特根森林战役,被认为是盟军在二战中最大的失败之一,塞林格所属的第12步兵团共计伤亡2517人。
死神如影随形,恐惧无处不在。
1945年5月8日,二战结束时,塞林格已经在军中服役3年多。
之后,他又继续在美国陆军成立的反情报部队970支队工作了将近一年。
二战中,塞林格荣获五颗战斗之星和总统嘉奖勋章,但是战争带来的痛苦在他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夏天,塞林格抑郁情绪加剧,住院治疗。
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一种病症,无数士兵只能默默忍受,独自煎熬。
而塞林格发现了写作的力量。
他为所有无法发声的士兵写作,希望通过写作来探寻生命的真谛,例如生死问题,我们究竟是谁的问题。
此后多年,战争经历都深深地渗透于他的许多作品之中。
塞林格通过写作实现了自我救赎,缓解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
人生在世,我们都会经历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霜雨雪。
深陷痛苦之时,只有自己努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才能为自己的灵魂找到出口。
看过一句话:“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怕树枝断裂。因为它依赖的不是树枝,而是它的翅膀。”
拥有自救的翅膀,才不怕随时到来的崩塌。
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摆渡人。
03 归隐写作,始终忠于自我
1951年7月16日,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时发行。
小说一炮打响,连续七个月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直至夏末,已经重印4次。
但是塞林格厌恶名声环绕,希望重返普通人的生活。
1953年2月,他买下新罕布什尔州科尼什山坡上的90英亩地产,从此过着隐居生活,直到去世。
他到山中砍柴,从古井中汲水,在院子里种菜,并发誓尊重所有生命,连最小的昆虫都不忍杀害。
后来,他在房舍附近建了一个独立工作室,每天工作12甚至16小时,与家人很少见面。
这种严格的写作计划,也损伤了家人的感情,因此他的婚姻与家庭也总是以失败告终。
小说持续爆火,但是反对的声音也大。
图书馆、学校董事会和教师要求封禁此书,理由是:霍尔顿满嘴脏话,藐视权威。
塞林格一言不发,沉浸写作,甚至拒绝肯尼迪总统夫妇的白宫晚宴邀请。
20世纪80年代开始,《麦田里的守望者》莫名卷入一系列凶杀案。
1980年12月8日,25岁精神错乱的男子查普曼,枪杀了披头士乐队的传奇音乐家列侬。然后,凶手若无其事地坐在人行道上看《麦田里的守望者》。
之后,他把自己的罪行归咎于这本书。
此后不到4个月,又一个精神病人朝里根总统开枪,而警察在他的酒店房间里发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质疑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塞林格更加深居简出。
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去世,享年91岁,一生共出版作品39部。
他去世之后,新闻界出现了50年来最声势浩大的宣传。
当红之际,塞林格选择归隐,不管外界多么喧嚣,不管名利多么诱惑。
朋友越来越少,家人渐行渐远,但他始终忠于自我,忠于写作。
人这一生,会走过无数的名利场,会经历无数的是非圈。
如果你对功名利禄紧追不舍,就会眼花缭乱,迷失其中;
如果你对外界声音过于介意,就会瞻前顾后,动弹不得。
村上春树说过:“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忠于自我,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04 写在最后
正如书中所言:“他是勇敢的战士,是失败的丈夫,是充满创造力的灵魂,而在晚年,他又化身为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隐士。”
塞林格的一生,如果他的著作一般五彩斑斓,少年的淘气,中年的血腥,晚年的安宁,写就真实的一生。
无论境遇如何流转,他都始终坚定不移地做自己,坚持不懈地爱写作。
塞林格的人生,也照见了普通人的生命轨迹。
人生千转百回,不过是一场自我救赎。你若忠于自己,世界都会垂青于你。
你读过塞林格的作品吗?对他了解多少?
在评论区留言
编辑大大将选出3位最走心的留言
赠送《塞林格传》书籍1本
包邮寄送。
留言截止时间:10月7日中午12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