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武汉地铁建设迎来新里程碑。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线网运营里程数达到501公里,迈入“500公里时代”。

地铁是现代化城市的交通脉搏,是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20年来,“百湖之市”的武汉从无到有,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10公里起步,到如今12条地铁线路实现由“穿越长江”到“环通三镇”“织线成网”的蝶变。武汉地铁不仅仅是一条条轨道,更像是城市骨架的延伸,覆盖所有城区并连通鄂州,串联起百姓的美好生活,重塑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了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前川线二期工程国庆节首日开通

前川线二期工程由黄陂广场站至横店站(不含),线路全长15.11公里,包括青仔村(轨道产业基地)站、百泰路站、黄陂广场站,预留余彭塆站。

前川线二期与前川线一期、7号线贯通运营后,一端连接武汉南端的江夏区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另一端抵达位于武汉北部的黄陂区前川街的黄陂广场站,这条地铁连接武汉一南一北,全长达到84公里,也成为目前武汉地铁最长的线路。实现了武汉中心城区与北部新城组群(黄陂)、南部新城组群(江夏)之间的快速连接。途经黄陂、东西湖、江汉、硚口、江岸、武昌、洪山、江夏等8个行政区,设站36座,是武汉市运营里程最长、穿越行政区最多的地铁线路。列车跑完单程用时约112分钟。全线按照大小交路1:1组织运营:工作日大交路为黄陂广场站至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小交路巨龙大道站至板桥站;休息日大交路为黄陂广场站至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小交路巨龙大道站至青龙山地铁小镇站。黄陂居民搭乘地铁40分左右可以到达天河机场,1小时左右可以抵达武广及江汉路商圈。

前川线二期工程最难点是转体施工,由于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工程多处上跨麻武、京广等铁路干线,为了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工程方先在铁路两侧空地上建成桥体,再进行转体施工。前川线二期工程有5座跨铁转体桥,因此成为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空中转体施工最为集中的地铁线路,于今年4月起陆续开始“转体表演”,34天时间里连破纪录:

4月18日,武汉地铁首座跨铁转体桥成功转体,桥重2400吨,67分钟转体70.4度,成功上跨麻武铁路,打通了出入前川线车辆段的“咽喉”。

5月15日、16日和22日,前川线二期涉铁一标工程相连的三座转体桥相继完成转体,共跨五股铁路线。这也是国内市政轨道交通领域转体吨位最大、跨度最大的连续梁桥。

5月21日,武汉地铁单体规模最大的转体桥顺利完成上跨京广铁路的转体施工。

5月22日下午2时许,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第5座也是最后一座跨铁路转体桥顺利完成转体。

如何确保转体过程中梁体平衡、就位后标高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是转体施工的重难点。

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业主代表王卫介绍,拿前川线二期涉铁工程中最长的单体桥梁来说,这座转体桥长165米,重1.2万吨,转体时相当于同时举起1万台小轿车。转体当天仅有80分钟的“天窗点”作业时间,项目部利用“基于BIM转体过程数字化实时可视监控系统”,最终确保这座庞然大物顺时针转动65度,实现完美合龙。

地铁出行成为市民首选

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轨道交通因其便捷、准时、快速等特点成为市民出行首选。6月24日13时22分37秒,武汉地铁线网总客运量突破百亿,武汉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后,内地第七个地铁客运总量突破百亿的城市,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68%。9月14日,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日客运量再创新高,达到597.54万乘次,6条线路59个站点客流刷新纪录。

居民张松歌2000年从河南入伍,转业后便在黄陂扎下了根。他称,轨道交通前川线二期工程通车运营后,为黄陂百姓的出行提供极大地方便,对一些工作在主城区,居住在黄陂的,或者居住在主城区,工作在黄陂人来说,能实现地铁上下班,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同时,黄陂区旅游资源丰富,像“木兰不夜城”“木兰草原”等旅游景点都非常火爆,即将开业的国内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甘露山文创城雪世界综合体”也对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地铁开通后,游客可通过地铁加摆渡车和旅游专线巴士等方式到达旅游景点,为游客来黄陂旅游提供便捷的出行通道。张松歌称,“像我这样喜欢周末到光谷、江夏等地方跟朋友聚聚会,前川线二期开通了,就可以搭乘地铁去参加聚会了。”

“20年来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让武汉三镇串珠呈线,为武汉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孙小丽说,随着武汉轨道线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更多市民将共享城市发展红利。(曾斯 袁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