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约3500字 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恩父亲

文/李淑英

(一)崇尚学问的父亲

父亲离开四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曾说过的话会在某个瞬间出现在我心里、眼前,会指导我理性生活,所以,父亲是睿智的人。

父亲描述某个人总是那么生动。他曾描述我四姑父的身材:像座四楞碑一样。我知道了方正。父亲高大魁梧,六十多岁时身高还有175公分,身材方正,面容慈祥,语言风趣。父亲善于讲述他知道的知识、阅读过的书籍,也善于分享他的发现与感悟。

前几天,我和老公、女儿相约腾讯会议室,分享台湾作家张大春先生的《认得几个字》中的一篇《祭》。作者介绍封神传诠释了祭“飞升”“抛掷”的意思。忽然,父亲讲过的故事历历在目:我听到的封神榜是父亲讲的情节,殷郊背叛誓言最后承受身手分离的结果,那时我就知道了要重诺言,重承诺;父亲挺佩服姜子牙封神,光为别人封神,没留自己的位置,我也知道了干大事的人要大公无私;我们老家的春节习俗,除了写春联、贴春联,还流行贴一种叫做“道友”的符号,可能是来源于封神演义,笔画形状就像甲乙丙丁的乙字,在横折的折中又多了一个横折,父亲说这就是神主子姜子牙,盛粮食的囤贴“苍龙入囤”,胶轮车贴“日行千里”……寓意由姜子牙看管,农家无忧。

临近中秋,和姐、姐夫、弟弟、侄女聚在一起,聊起父亲,聊起道友的事,此道友非彼道友。父亲通晓许多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包括现在日渐稀缺的道友文化。姐说:父亲说道友是个符号,不是文字,是“翘尾巴3一边加两点”,当时还以为是汉字三加两点,怎么看也不像,后来才知道是阿拉伯数字3。姐夫说就我们尼山和田黄这边区域兴贴道友,弟弟说只要不是供奉祖宗的桌子都可以贴道友。

侄女对姐说:要是表弟跟我们在一起多待些时间,和爷爷多处些时日,历史一定好,爷爷博古哩。姐连连点头,儿子喜欢历史,孙子也喜欢历史可能都是咱们家的传统。没想到父亲言传身教已影响到第四代人。

父亲喜欢看书,看的书广杂。很小时我就知道口角溃疡吃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口服后小便变黄,他知道的知识就这样随口告诉我们。而我也因为遇到老师提问马上举手回答,似乎比一般同学知道的多些,经常受到老师表扬。他老人家经常引经据典话不多,却让人容易记住:“书到用时方恨少,学海无涯苦作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以至于我们兄弟姐妹也把读书作为乐趣,喜欢向书中寻求知识,崇尚学问。

我一位多年在山西定居的同村同学在微信聊天时,羡慕地说:你父亲是我从小的榜样、偶像,他是咱村里走南闯北的第一人。他来过大寨,看过陈永贵故居。可以说是在整个咱们田黄镇,是一个大能人,见多识广。虽然隔着辈儿交流不多,但是每次见了他之后,我都想跟他聊两句,想听听外面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母亲眼中的父亲

母亲说,她嫁过来时,父亲还在上学。17岁开始直接上三年级,上午上学,下午跟着生产队记公分。因为家里穷,当时上学,听了不少讽刺打击的话。母亲讲到这,总会说,你们的爷爷奶奶很有眼光,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啊,大概是爷爷奶奶为了生活,在威海过了几年,思想较为超前,比一直在农村刨食的农民要开明一些。父亲也没有辜负光阴,初中就当团支部书记。由于政策变化,父亲从在管区当通讯员干起,后来在乡镇企业做过出纳、会计、销售、厂长。在做销售期间,还助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我还记得上初中时,村里有两年学生不用交学费。母亲自豪地回忆:那两年村里的光棍汉子都少了,好说媳妇了,都知道我们村富裕啊。

父亲回家,经常去村里,到吃饭时,我就去找他回来。经常遇到他在给人把脉,也有的知道我父亲回来了,到家里来找他把脉。在整理父亲的书籍中,我发现了他的毕业证书。有高小、初中、山东省中医学院函授毕业证书。母亲说,函授毕业证是他工作后,孩子们都睡着了,他就开始学习。渐渐地成了村里不少身体不适的病人的依靠和指望,有时还不要钱给人家抓中药喝。其兰姑奶奶、永贤的娘都特别的相信他,还时常有外村里人推着病人来的,好了以后打了礼篮子来感谢他的。“你说说,他咋那么聪明,别人看医书是天书,他一看就会了?”母亲总是自豪的给我们说。

在当时的村里,母亲说父亲做到很多第一:第一个给掉牙的祖父买压力锅,让他能吃上花生豆等难煮的食物;第一个买当时南方特有的榨菜改善生活,农村人买咸菜,不敢想啊。我还记得第一个给我买了一个上面是橘色小水牛,下面是绿色正方体底座的转笔刀;还给我买过一块小手绢,上面印着一位身穿淡绿色衣服,深蓝色宽边束腰收袖口、手握宽刀在头顶亮相的英武少女,头部旁边印着有“小刀会”三个字……父亲让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丰富,很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父亲的教导

八十年代我上的中专是四年制,远离家乡,来来回回几次,就发现了火车站上的事有可乘之机。一次跟随一位工作了的学姐买了站台票提心吊胆地回了家,大概年纪小,在家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显摆自己有本事,把这件事自豪地说了出来。刚说完,父亲眉头一锁,立马严肃:“这可不行,该怎么买票就怎么买票。”从此我就再没有作弊占便宜的念头。

女儿小时候,也曾像许多孩子一样问我父母:“姥姥姥爷,你们能管了我爸爸妈妈吗?”他们也总是说:“能,能管了。”一次父亲到我家来,大概五岁左右的女儿坚持要做她认为对的事,老公则强迫女儿按他的要求做,父女俩的争执剑拔弩张,家里没有了长辈来家的祥和欢乐,激起了我日常积累的怨气。晚饭后和父亲到户外人少处交谈,我愤恨地对父亲讲:我要给他离婚。父亲停顿了一下,缓缓地说:“现在孩子在手心里,一旦离婚,孩子立马掉到地上。”如遭雷击,想着可爱的女儿,我无语。父亲那晚一支烟接着一支烟的抽,再没有任何情绪的发泄和安慰我的话。回家见到女婿,如原来一样相处,他给女婿留下了尊严。对离婚后孩子成长环境的形象说明,化解了我的焦躁,让我明白了家长的责任和担当。想到此处我总是泪流满面,感念我的父亲,他给我撑起一片天,让我无畏和人交往,无惧生活的酸涩,因为我是孩子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欣赏是父亲给我的底气

在我祖父病重期间,四个姑姑分两组按上、下半夜值班照看,轮流给扇扇子、倒水、侍候。母亲承担白天为一大家子做饭、洗刷等家务,答应我在集上买的二尺花布做内衣也就迟迟没有了下文。过了好长时间,我憋不住了,赌气自己默默地裁剪、自己找别人家的缝纫机做好,实现了裁剪、使用缝纫机的零突破,成功穿在身上。不经意的一天,父亲说:我母亲对他说,我独自做成了衣服,夸我了。虽是父亲的转述,但我暗暗的还是开心了好久。

父亲对我说过母亲:“你妈妈不像一般的家庭妇女,挣钱时不说,赔了时骂骂咧咧。在做生意赔钱时,她会说,咱是想挣钱啊。”母亲为父亲做了一辈子的饭,洗了一辈子的衣服,生活上照顾了一辈子,我没有听到过父亲说饭不好吃,衣服不干净。欣赏母亲,肯定母亲,从不抱怨,这该是我老公说父亲是有福之人的原因吧。

多子女家庭,总有子女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只疼爱其他的哥哥弟弟。小时候每到我觉得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父母也总是说“不疼你,怎么能长这么大。”明明感到不公,苦于没有词汇表达,只能默默地听着这样的话。

有一天在学校学到“孤儿”一词,正好遇到母亲又说那样的话,我脱口而出:“孤儿也能长大。”

邻居家串门的老奶奶似乎明白我说的意思,惶恐地要掩住我的嘴:“乖乖,可不能这么说。”

一旁的父亲停了停,还是沉稳地说:“孤儿是可以长大,但他会受到很多磨难。”我默默承认了父亲的话有道理,也鉴于老奶奶的恐慌,让我多了敬畏和思考,从此这样的对话画上了句号。

女儿小时走路摔倒了,我就用从学前教育专家那里学来的做法:“奥,地上有个坑啊,我们没有看到,摔倒了,疼吧,哪里疼,妈妈看看。”这个做法被父亲看到了,饭后,他对全家人说:“西西妈妈处理的这事,就是有学问啊!不像咱们这里的老头老太太,看到孩子摔倒了磕到了,就骂地面,骂桌子,都是地面桌子惹的祸,这个做法好。”父亲的赞赏,让我心中有种被认同的底气和硬气。

和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父亲远离后显现出来。父亲,儿女成长的沃土;父亲,儿女成长的阳光。您老人家睿智、好学、上进、求实、 助人的品格流淌在我的血脉中。感恩父亲!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李淑英,退休幼儿教师,1965年生。结缘人生初始阶段的幼儿,感受儿童初期的纯真。在人生的老年初期,恍然步入社会,好奇人间百态,感动生活中的真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父亲母亲》第二册

【关于版权:本平台致力于弘扬传统孝道、礼赞天下爹娘、守护公德良俗。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欢迎投稿。联系信箱:7245289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