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七十九期(总第849期)

【按】本文首发在《作文素材》杂志中考版第10辑上,作为卷首语出现。转回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来,留下一个发表的印迹。

应试作文的“米”从哪里来?要从日积月累中来。这个道理易懂,实践却难。每个学生似乎都清楚“樱桃好吃树难栽,不洒心血花不开”,然而轮到自己头上时,又常常幻想天上掉馅饼,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

中考作文争取拿满分,或者确保拿高分,可以说是每个考生的愿望。那如何能实现这个愿望呢?大多数考生的第一想法是要学好各种作文技巧,可实际上技巧只是第二位的,只是怎么写的问题。如果写什么都还没想好,那就谈不到怎么写的问题。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考场作文的“米”要从哪里来呢?

有同学可能会想到平时准备几篇作文,然后考试时套上去,这也是很多人习惯的应对考试作文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有一个极大的弊病,当你手里只有有限的几篇作文时,套作可没那么轻松,甚至可能会陷入某种思维的误区,总觉得自己准备的作文刚好和考试作文相吻合。

比如,北京市中考,曾经考过这么一个作文题: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考生写了凝聚信心,写体育加试时如何保持信心,通过一千米跑体测。然而信心是一个抽象概念,写凝聚信心相当难,这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甚至要给自己埋上的节奏,当然不容易拿高分。实际上这个题目最容易写的是凝聚智慧和力量,写如何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但很遗憾,写凝聚信心的同学大概率没有储备这样的素材。

这就有一点儿像你只会西红柿炒鸡蛋,只会尖椒土豆丝,而且你手里也只有这些材料,考试时却让你做个麻婆豆腐,当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那该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呢?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日积月累,要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考试时,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把这些素材拿出来,做一点儿剪裁加工,就可以轻轻松松应对了。

那如何做好积累呢?最要紧的是不要有极强的功利心,老想着这个素材能不能用在考试中,而是只要看到了,听到了,有所思,有所感,就随手记录下来。随着你认知水平的提升,慢慢地就能从这些看似平常的素材中挖掘出不寻常的意义来,就能很自然地将其应用在考试作文中了。

说一千,道一万,应对考试作文,一定不要想着学一个什么绝招,如灵丹妙药一样,可以包治百病。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笨办法,“功夫在诗外”,积累的功夫下到了,考场作文拿个高分,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最近开始讲《古文观止》的公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